「就是那最酸的,被各種糟人玷汙得一塌糊塗,無數醜行借其名大行其道的那個字眼。」那個字眼就是「愛」。
電視劇《過把癮》改編自王朔的《過把癮就死》《永失我愛》《無人喝彩》。
讀王朔的作品是在,那個還是對其大名如雷貫耳、對其作品百般推崇的年代。用詞極精準而尖銳,總覺有些看遍世間百態看盡世間荒唐,嬉笑怒罵肆意任性。根據其作品改編拍成的影視劇不必多提,他本人參與編劇的影視劇也是個人特點極鮮明,一看就是他的手筆(如《編輯部的故事》《頑主》)。
再看《過把癮》。「你說前門樓子,我說胯骨軸子,不打岔就不是北京孩子。」話說,王志文一上海出生長大只在北京讀了幾年書的上海人,能把方言這角色演得出神入化,除了演技了得,臺詞絕對助力。獨有的京腔,京式幽默,自嘲、反諷,現實至極卻又超現實,金句迭出,有點「欠」卻又直指人心。即使現在2020年再去看,很多臺詞依舊不過時。
王志文演的方言,就莫名特靠譜一男的。雖然長得普通賺的不多,跟家人關係一般,好友就一個,說話不著調還瘦弱的好像風一吹就倒,最後不治之症(劇裡說不能治好)。
江珊演的杜梅,小心眼、小傲嬌,敏感多疑、無理取鬧沒朋友,就一賈玲兒她還拼命防著。但是吧,就這麼一看來好像各種缺點的小女生,卻特別招人待見。大概因為真實、心好、重感情,可親可敬。
找對象這事,可能還是得同類。人通常並不太討厭自己,所以同類更容易親近。方言和杜梅,都是把感情看得比金錢物質重的人,沒有因為這些去選擇或放棄。
惟愛而已,聽著頗為矯情。然而小心眼的杜梅,因為覺得方言覺得厭倦了沒有愛了不願繼續婚姻去成全方言,懷著孩子也離婚;又因為還愛著,在知道方言得了很嚴重的病,壓根沒想過放棄,直覺就是一力承擔。
《糊塗的愛》成為時代金曲,王志文、江珊演唱。愛情這事,亙古不變的話題。即使歌曲,一般最喜歡聽的是情歌。可能因為,剛有意識去聽歌去深愛一首歌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愛情懵懵懂懂嚮往,因而喜歡聽情歌;而到後來,年紀大些,總是懷舊,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青春洋溢時聽的那些歌。所以,逃不過的情歌,特別能同理、共情。
最早其實更喜歡賈玲(劉蓓飾演,就跟葛優演《甲方乙方》的大美女),覺得又大氣又漂亮,身材好性格好,不知為啥方言偏看上杜梅。
後來的後來,才有些明白,杜梅很單純、很純粹地愛著,簡簡單單,一顆真心。就很熾熱,「熱得你發燙」。
劇裡還有李成儒、史可扮演角色,分別是杜梅、方言離婚後倆人各自找的對象,最後是前兩者結婚了,後二者復婚。一不小心成為他們驗證感情的助力。
所以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原來這就是愛,怎麼分也分不開。
還記得最後看到,在杜梅寫滿「愛」字的黑板前,方言病發倒在她懷裡,哭得稀裡譁啦。是的,他們婚房是一間教室。原來教室做婚房那麼好,可以滿黑板寫情話。
忘不掉的一幕一幕,不知演員是如何,他倆據說是沒談過,但是觀眾卻陷進去了,只覺天生一對。
經典是在於又能得又不得吧,真的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好像就在你身邊或你自己經歷,特有共鳴,但實際上生活中並沒有。
還好,他們從沒有真正放棄彼此。
最難受的是《大話西遊》孫悟空轉身而去,紫霞心中若有所失一直看著他背影,嘴裡卻說著 「那個人樣子好怪啊」,投入夕陽武士的懷抱。
是為糊塗的愛,才會忘不了、在心上。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