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大春:傳承中國古典筆記小說的血脈

2020-12-14 瀟湘晨報

作家張大春

日前,小說家張大春「春夏秋冬」系列收官之戰《南國之冬》出版。該作品歷時十五年創作。

《南國之冬》由傳說引入歷史傳奇,作者與眾多電影人的交往、探討,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串起歷史傳說、奇聞逸事。張大春猶如「說書人」,重述大歷史角落的小傳奇,以戲劇化的文學筆觸,持續追蹤生命中細瑣的真相,秉承中國古典筆記小說的血脈,加入現代小說敘事技巧。

隨著《南國之冬》的出版,張大春的「春夏秋冬」系列小說終於完結:

《春燈公子》借詩來編故事,是單篇構起,又似話本;《戰夏陽》用故事段子串起,是對史傳重寫;《一葉秋》從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貫穿上千年的歷史。最後的《南國之冬》,故事不需要串場,「現代性」使得故事成為一體,每篇材料都完全被改寫,變成了故事發生在古代的現代短篇。

廣州日報:《四季書》的創作初衷是怎樣的?

張大春:我們都知道,義大利非常知名的作家卡爾維諾,曾經做過一件我稱之為「壯舉」的事情,他到處去搜集義大利的民間故事,把它重新整理之後出版。我看了就心一動,觸發了一個構想: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如汗牛充棟,不可勝數,如果將這些作品裡面有敘事特色、值得流傳的篇章搜集起來,整理重寫,用四種不同的形式架構在一起,不僅個人創作上是一個有趣的自我挑戰,還應該有更廣泛的文化意義。

這有一點像是在做中文圈裡面的卡爾維諾,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四本書,分別以春、夏、秋、冬寓藏於書名中。

廣州日報:但這四本書跨越了15年的時間,是什麼原因沒有一氣呵成?

張大春:我想用不同的方法把它結構起來。在《春燈公子》裡,我就設了一個「春燈宴」,有那麼一個公子通過詩酒之會,號召世人來說故事。把無關的故事通過一個有心之人結合起來。這大概是最簡單的一種形式。

《戰夏陽》有一些不一樣的處置,在每一篇之間會用一種類似榫卯的方式,像接榫頭一樣地把文字勾搭起來,把不同方向的構件拼扣在榫子上,嵌合得牢固無比;

《一葉秋》,每一篇之間的榫子之外,還能把它拆出來,榫頭本身又是一個完整的東西。

到《南國之冬》,我始終沒有找到適當的或者說不一樣的短篇集的新形式,於是後來我就停頓了。

廣州日報:這種新形式後來怎樣找到的?

張大春:是策劃出版方華文天下的苗洪主編,他有一天提醒我說,你不是寫過《這就是民國》系列,為什麼不用那些素材來做做看?

我寫《這就是民國》已經是多年前了,當時我在一個出版物連載專欄,每一期寫一個近現代人物,背景就是晚清到20世紀30年代。這個專欄有一點特質,我當時寫的時候動了一些手腳,把非常多細碎的、真實的材料跟完全虛構的材料綁在一起。

經苗洪一講,我一下就被點醒了。這就是歷史的另外一種敘述方法——就是戲劇的敘述方法。

廣州日報:這種形式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嗎?

張大春:如果你從頭看下來,每一篇後面所增加的那些段落,就是旁白,比如我跟王家衛,我跟胡金銓,我跟藤井賢一,還有那幾個老導演,這些文字其實都是在幫助這部「散碎」的短篇集子擁有一個明確的敘述主題:重述歷史。就是把歷史上的那些小掌故,零碎的文字記載,或真或假的傳言,新聞報導,還有坊間一些據說是自傳性質比較強的回憶錄,把這些材料統統聚攏在一起,用做戲或者是拍電影這一種衝動去把它結構起來。

廣州日報:您的文字裡經常會使用一些生僻甚至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已經消失的古代書面用語,這是有意為之嗎?

張大春:在我40歲以前的作品裡的確有這個現象,到了50歲以後,我已儘量讓我的文字變得更簡單一點。但是我不覺得是「生僻」,我反對被加上「生僻」兩個字。即使在我很年輕的時候,也沒有故意去用生僻的字。也許我用詞的習慣的確跟別的作家不太一樣。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阿城、莫言三個人在三聯書店聊天,當然是公開地跟讀者見面的那種形式的聊天,阿城就跟莫言說,我使用的漢字太多,說看一下趙樹理,寫了一輩子的小說,使用的漢字沒有超過五百個。

也許用最簡單的字是一種典範,但是它絕對不是唯一。我不主張刻意用生僻的字,我也不承認我刻意用生僻的字。不過,如果用到了一般人不熟悉的字,我也只能說那是我選擇之下的結果。

【來源:尚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國之冬》:用古代中國小說技巧構造的「說書迷宮」
    《南國之冬》的作者就像一位說書人,從腔調、行文到故事轉場、人物塑造上都秉承了筆記小說的傳統,讀者能感到說書人那股老氣橫秋又談笑風生的氣質。故事看上去像一部民國前後的歷史小說,正當以為它是在模仿《儒林外史》時,卻發現書中所寫的當代人物也並不是邊角料,這是一個非常有中國古代文學質感的當代小說!
  • 歷史虛構小說《南國之冬》:張大春化身說書人,見證電影雛形誕生
    張大春少年時堅信花木蘭是嫁給李廣將軍的,無論戲裡戲外,後來上初中時老師提問:「花木蘭退伍之後做了些什麼?」張大春脫口而出:「嫁給李廣將軍了!」同學們哄堂大笑,張大春仍然辯解一句「金漢是和凌波結婚了沒錯呀!」
  • 張大春 X 莫言:繁體字,是正體字還是另一種簡體字?
    近日(1月13日),理想國邀請了莫言和張大春在北京郎園舉辦了一場對談「見字,如見故人來」,他們從張大春新書《見字如來》中所提到的漢字出發,聊了許多與文字有關的故事。不過,與其說這是一場對話,不如說是一場考試,莫言不斷發問,拋出一個又一個的漢字來讓張大春接招。即使浸潤漢字多年,也做過不少研究,張大春也被考得「滿頭大汗」。
  • 唐傳奇的出現,奠定了中國古典小說基調
    關於小說,已有很長歷史可追溯。在諸子百家裡,就有所謂的小說家的出現。但當時的大部分小說都是通過社會現實寫出來的,不同於現在,都是虛構而成。到了唐代,這類文學更是逐漸發展直至成熟。但要說到最為出名的,還是唐代的傳奇小說。無論是志怪小說,還是筆記小說,它們的根本其實還是依附於子、史系統。但傳奇小說不同。
  • 25種54冊,「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面世
    中國古典小說是蘊含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文學體裁,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結歷年中國古典小說出版的成果,日前推出「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將四大名著,「三言二拍」,清代重要小說6種,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系列,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系列,共25種54冊經典匯為一編,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 一代人來一代去:和張大春先生談遊戲
    張大春,祖籍山東濟南,1957年生於臺北市,曾任《中國時報》《時報周刊》記者、編輯、撰述委員,大學講師,電視節目主持人,現任News98廣播電臺《大春泡新聞》《大書場》節目主持人。1980年開始寫小說,以《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長篇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及近年的《大唐李白》最為著名。
  • 這本小說主角穿越異界,憑藉光腦獲得術士傳承,走上血脈的道路!
    書名:《巫界術士》作者:文抄公 已完結小海星級:★★★★【小說簡介】雷林帶著智腦穿越,成為一名貴族身份的巫師學徒,通過利用自身優勢,學習成為巫師,獲得術士的傳承,走上血脈的道路,在神秘詭異的巫師世界進行一系列探險,最後獲得永恆的故事。
  • 唐傳奇:中國古典小說的真正鼻祖
    「小說」在中國古代是久已有之的。諸子百家中就專門有小說家。但那時的小說是指那些用實錄態度而不是作者虛構寫成的、形制十分短小的片斷文字,這也是中國傳統小說觀的一大特點。這種小說以志怪與筆記為主,發展到唐代已是十分成熟,而且在唐代其創作數量十分可觀,這也是唐代小說繁榮的一個方面。
  • 當代中國古典傳承書法藝術家——大國巨匠趙登山
    (中書協資訊) 趙登山 中國古典傳承書法家 全國十大碑帖書法家 紅旗飄飄書畫院名譽院長 中國盛世蘭亭書畫院院長。趙登山小楷書法極富古典傳統書法之美,講究藝術性和文化性,傳承鍾繇、二王、趙孟、文徵明等大家,啟功、沈鵬、劉炳森等書法家高度評價和認可,趙登山的「新趙體」小楷著重橫豎布局,筆畫精細點點俱到,著墨圓潤細膩,運筆靈動巧妙,字字錯落有致、氣神貫通,韻濃雅致,如串串珍珠懸掛,又似細玉羅布,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 鬥漫:蕭玄老祖送傳承!蕭炎晉升八星鬥尊!還擁有三大極品血脈
    蕭玄第一次出現在小說中。是後期的時候,那個時候蕭炎擁有了足夠的實力,星隕閣也正好收到古族的邀請。所以藥老就派蕭炎去古族赴宴。蕭炎在這裡自然是遇到不少麻煩。慶幸的是古族族長古元並不反對薰兒自己的選擇。這讓蕭炎鬆了口氣。畢竟古族之人看他不爽的大有人在。古妖就是個例子。
  • 推薦一本東方玄幻小說,被遺棄的少年,覺醒武神血脈爭霸諸天
    推薦一本東方玄幻小說,被遺棄的少年,覺醒武神血脈爭霸諸天《武神血脈》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玄幻小說,講的是主人公被吸血鬼咬了結果卻帶著吸血鬼的能力穿越到了一個武道世界,而且自身居然也有了吸血鬼的能力,這本小說就是《武神血脈》,作者是剛大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本小說
  • 人民文學出版社集結經典推出「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史競男)在總結中國古典小說出版成果的基礎上,人民文學出版社日前推出「中國古典小說藏本」叢書,匯集了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總計25部54冊。據介紹,該叢書收錄了中國古典小說高峰之作、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文言短篇小說代表作《聊齋志異》,古典白話小說集代表作「三言二拍」,諷刺小說傑作《儒林外史》,以及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等中國古典小說各種題材、形式的代表作品,並進行了全面修訂和編校,力圖為讀者呈現更完善權威的中國古典小說全套讀本。
  • 香蜜:同是太微的孩子,潤玉傳承到了龍的血脈,為何旭鳳卻沒有?
    香蜜:同是太微的孩子,潤玉傳承到了龍的血脈,為何旭鳳卻沒有?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香蜜沉沉燼如霜》這部作品,這是一部由小說改編而成的作品,起初還有不少原著黨還擔心會「毀原著」,但是看到主演是楊紫和鄧倫之後,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而播出之後劇情內容也是很貼近原著,這樣不少人的心完全的放了下來。
  • 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 十八世紀世界文學代表作——紅樓夢
    正如標題所言,《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古典小說好幾百部,《紅樓夢》就是最頂端的那顆璀璨明珠,它在文學的藝術殿堂裡熠熠生輝,永遠的燦爛奪目,光彩照人。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因《紅樓夢》異常出色的藝術成就和豐富深刻的思想底蘊而產生了以《紅樓夢》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這在小說這一文學領域是絕無僅有的,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為中國誕生這部偉大的小說感到驕傲。對這部小說再多的讚譽都是不為過的。
  • 少年奇幻小說《彩香筆記》:用中國故事教孩子善良
    江河湖海、叢林深谷、荒漠雪原、密道仙洞……《彩香筆記》是一部「十年磨一劍」的中國原創少年奇幻小說集,由海豚傳媒出品。作者許海峰以超凡想像力,展示了層層雲譎波詭的奇幻空間,記錄被《山海經》遺落的異世傳奇。
  • 中國的古典小說的審美理想:以形寫神、中和之美、勸善懲惡
    就審美理想而言,中國古典小說有許多共同特點。對於藝術形象,中國詩畫強調形神兼備而以傳神為主的審美原則。它強調的氣韻、風骨、神採等等,就是這種「以形寫神」美學的體現。中國古典小說在人物塑造中,就追求形象的某種內在精神氣質的傳神。
  • 靈域百族,血脈VS術法誰更勝一籌?
    小說中的修煉體系主要分為兩種:以人族為代表的術法體系,修法力、悟神通;以萬族為代表的血脈體系,修血脈之力,悟血脈神通。在術法體系中,人族通過修煉自身法力強大自身,後以珍貴材料構建魂壇,使得自身擁有各種奇妙的神通。萬族主修血脈之力,領悟血脈神通。
  • 武俠劇中血脈傳承最強的七大家族,聶風家族僅第四,步氏神族第三
    在武俠劇中有許多強大的勢力,而家族傳承是很特殊的一種。有的家族傳承的不僅僅是武功,還有血脈,強大的血脈可以令一個家族保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鼎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武俠劇中血脈傳承最強的七大家族。1劍神家族出自:飄香劍雨這部劇看過的人不多,由古龍小說改編,在劇中劍神家族也就是西門吹雪的家族很特別,遺傳一種神秘的氣勁,這種氣勁威力無窮。西門吹雪的女兒孫敏剛出生的時候啼哭聲就令方圓數裡所有生靈滅絕,小李飛刀都被震得吐血。
  • 汪禮賢丨文化自信一一中華文明文脈血脈國脈三脈傳承體系
    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始祖伏羲的先天易道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太極家庭觀、大一統民族觀和大一統國家觀形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中華民族文脈、血脈、國脈三脈一體化傳承體系,使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漢字文明、中華國家四個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從而使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一萬年延續不斷,文明薪火世世代代傳承永續。易道不滅,文化延續。漢字不滅,文明延續。血脈不斷,家族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