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到一個新聞,說是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
筆者心中一驚:主持這個的,莫非就是那個搞量子通信的潘姓教授?
繼續看下去,果然是他!
哈哈,量子通信沒有後續成果,他竟然又去搞量子計算了,真是全才啊!看來有人說他靠量子概念來騙國家的科研經費,並非空穴來風啊。
本號在前面文章指出,所謂量子,指的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頗像古代裝糧食的量具斛,故名。什麼是波粒二象性呢?即光由多個粒子組成,又以波的形式存在。由於光粒子是無法單獨剝離的,所以又稱為「量子糾纏」。(詳見《為什麼說量子通信是一個科學騙局?》)
既然光粒子是糾纏在一起不可剝離的,那麼所謂的「光子通信」「光子計算」,在理論上也就是行不通。如果光子被單獨剝離出來了,那麼就證明波粒二象性是錯的。
我們來看陸專家解讀:量子力學可以允許一個物體同時處於多種狀態,比如說0和1同時存在,他可以做一個原理上叫做「並行計算」、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陸教授的解說,聽上去很深奧,那有沒有道理呢?或者說,是否合乎常識呢?下面我們逐句來分析。
1、量子力學可以允許一個物體同時處於多種狀態。
雖然量子力學的概念很空泛,但是從研究範圍來看,主要是局限於光和波。
那麼陸教授所說「允許一個物體同時處於多種狀態」,實際上是指光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狀態。
2、比如說0和1同時存在。
量子力學所說的物體多種狀態,和計算機原理中的0和1,是一個概念嗎?
簡單的說,波和粒子的關係,能等同於計算機原理中的0和1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計算機原理中的0和1的關係。
0和1,最初來源於電報密碼技術,大致相當於關和開。比如,我們聽到發電報的聲音是「滴,嗒,滴滴滴滴,嗒」,可以記錄為「1040」,收報員將接收到的數字編碼,和事先約定的密碼本進行比對,再翻譯成文字,電報交流就完成了。
電報現在很少用了,但是這個0和1的編碼原理,現在仍然在使用。比如我們聽的廣播、看的電視、用的電腦、手機,由於信號的發送接收、編碼的儲存、調取和翻譯都實現了自動化,因此我們看到人機互動的界面感覺不到轉換的過程,但是骨子裡都是0和1的組合。
也就說,計算機中0和1的本質,其實是信號發送中的一種鮮明的比對,可以理解為有和無,可以理解為黑和白,可以理解為大和小,可以理解為長和短,可以理解為上和夏......不管怎樣理解,這種比對是有先後順序的、而不可能同時存在的。不然,信號的發送方和接收方就無法形成交流。
這就好我們說話時,你的嘴巴要麼是張著的,要麼是閉著的,不可能同時既張著又閉著。
光的波和粒是同時存在的,而計算機中的0和1是有先後順序的,因此,陸專家的這句話是偷換概念,完全錯誤的。
3、他可以做一個原理上叫做「並行計算」、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所謂「並行計算」,通俗的講就是分解任務,將一項任務分成不同的環節,或者分成若干個項目,由不同的計算機同時進行。這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行得通的。
問題的關鍵是:光子真的可以進行並行計算嗎?
在第二句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0和1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那麼陸專家基於這個基礎上的「並行計算」,也就不可能同時實現了。
綜合以上,光子不可能被分離出來,也不可能通過讓0和1的狀態同時存在,也就不可能實現所謂的「並行計算」。所謂的「量子計算」,不過是依靠無法實現的概念套科研經費罷了。
有人說:美國大的科技公司,如IBM、GOOLE等也在搞量子計算機啊,難道他們也在騙人嗎?
這個,真不好說。比如1969年開始人類就在登陸月球了,現在還在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