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面,濮陽纓在年幼之時,便成為了夜秦國夜凌宮學中的夜凌子,可謂是年少有為,一位耀眼的青年才俊,在遭遇許多人生變故後,他私慾膨脹,走上了不歸之路。
如果說蕭元啟的黑化之路有跡可循,是對母親萊陽王夫人慘死的憤懣不平,那麼,濮陽纓的腹黑則是因為心魔導致,讓自己陷入地獄深淵而萬劫不復。
當初,濮陽纓和孿生弟弟一起進入夜凌宮學之中修為造詣,卻被師父差別對待,自己備受冷落,內心產生了深深的嫉妒;
後來,夜秦國遭遇瘟疫,母親把唯一的一顆救命藥丸留給了孿生弟弟,自己卻只能聽天由命,濮陽纓內心感到絕望,從此在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最終,濮陽纓被師父趕出夜凌宮學,他和孿生弟弟在荒郊野外進行了一場發人深省的對話,最後從背後一劍刺死了孿生弟弟,並且從其手中搶走了能夠號令所有夜凌子、代表最高統治權力的金令。
因此,出身夜秦國的那些夜凌子們,都是無條件地服從濮陽纓,跪拜在他的跟前不敢反抗。在赤霞鎮瘟疫的前期,濮陽纓哪怕是命令徒兒服用毒藥身亡,他們都不得不從,懾於這位惡魔的淫威。
而琅琊榜上的高手段桐舟,濟風堂裡的醫女雲姐,大梁後宮之中的掌事姑姑,這些身上刺有紋繡的夜凌子們,也全都聚攏在濮陽纓的麾下,或者製造了大同府沉船案,或者手刃蕭平旌,或者謀害太子蕭元時。
歸根結底,濮陽纓之所以犯下這麼多滔天罪行,在於他的內心背負了太多的苦難,最終扭曲變形,成為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這才是他的罪惡根源。
濮陽纓的第一重痛苦,是對母親和弟弟的怨恨。他和孿生弟弟一起進入夜凌宮學,自己因性格缺陷而被開除,自此離開了夜凌宮學,而孿生弟弟卻被留下成為了夜凌子,心裡充滿了巨大落差。
從一個家庭裡走出來的兩位孩子,一位成為受人尊敬的夜凌子,另一位被開除學籍遣返回家,在旁人看來,濮陽纓無疑要遭受巨大嘲諷,而母親更是順理成章地開始偏心。
當瘟疫爆發時,她毫不猶豫地將唯一一顆救命藥丸留給了更加優秀的弟弟,讓哥哥自生自滅。當被母親放棄的那一瞬間,少年濮陽纓的心中,便埋下了伴隨他一生的痛苦,在後來的那麼多年裡,母親棄他而去的背影,成了他永遠的噩夢。
濮陽纓的第二重痛苦,是對大梁的遷怒和怨恨。當鄰近的夜秦國爆發瘟疫時,大梁派長林軍封鎖邊境,夜秦國因為沒有充分的措施,無法自救最終亡國。
濮陽纓在這場瘟疫中經歷病痛中的掙扎後,最終僥倖存活了下來,但是他看著身邊的同胞紛紛死去,整個夜秦國化為煉獄,將這一切都記到了大梁的頭上。
其實,如果理智地來看,這場瘟疫的責任主要還是要歸咎於夜秦國,封鎖邊境只是為了保護大梁的百姓,大梁並沒有做錯什麼事情。如同多年後長林王蕭庭生回憶的那般,這些事情都是情非得已。
但是,這時的濮陽纓,太需要一個怨恨的對象來激發他活下去的渴望,當他把滿心的仇恨投射到大梁的時候,他其實已經走到了瘋狂的邊緣。
濮陽纓的第三重痛苦,是對弟弟的愧疚,對自我的懷疑。——憑什麼你可以被母親選擇擁有健康的身體!憑什麼你可以被掌尊選擇得到宮學金令!為什麼你永遠被選擇,而我卻永遠被拋棄!
這種種的情緒在他心裡交織,使得他殺了弟弟,奪取了金令。但是,他的行為真的過得了自己內心的那一道坎嗎?並沒有。那畢竟是他的親弟弟啊!
濮陽纓心中殘存的親情和人性,一直激發著他對弟弟的愧疚,對自我的懷疑。他真的不應該捨棄這顆救命藥丸,去救弟弟麼?他當初應不應該做出和母親一樣的選擇?自己的求生欲,到底應該放在弟弟之前還是之後?
濮陽纓始終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他對弟弟的愧疚和對自我懷疑,促使他為蕭平章和蕭平旌設下了那個局。——你蕭平章不是世間聞名的好哥哥麼?當你和你弟弟只能活一個的時候,你選誰呢?
濮陽纓渴望通過蕭平章選擇自己活命的結局,來換取他心中的那一份心安理得。所以,當蕭平章走向玄螭蛇膽時,他這樣說道:
「蕭平章,為了一個跟你並無血脈關係的毛頭小子犧牲自己,值嗎?你要想清楚,這可不是小時候的玩具,可以隨便讓給弟弟,這可是你的性命,命可是自己的,想清楚,你自己的性命。」
他的這番話,與其說是在勸蕭平章,倒不如說是他自己的內心獨白,他無比的希望此刻蕭平章可以轉身離去,仿佛這樣他就可以活得更坦蕩更自由,他的痛苦不再是毫無意義。
這一重一重的痛苦,無時無刻不在撕裂著濮陽纓的內心,隨著時間的逝去,這些痛苦非但沒有淡去,反而將他吞噬,為他帶來了瘋狂的想要毀掉一切的欲望。
所以,濮陽纓散播瘟疫病毒,算計長林王府,費盡心機將蕭元啟培養成扎在大梁深處的一根毒刺,他想傾覆整個大梁江山,為自己陪葬。
求生的本能讓他逃跑,而當蕭元啟一劍了結了他時,他終於露出了輕鬆而解脫的笑容,他終於可以擺脫所有的一切,去和弟弟相見了。
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濮陽纓被痛苦吞噬的一生,縱使他罪惡滔天,罄竹難書,也不過是一位終生不得一刻歡愉的可憐人罷了。
許多人終其一生惡貫滿盈,罪惡的原點卻是出自於一場毫不經意的變故,卻在心魔的循循善誘之下,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