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是普通的公務員,晚上,他是俯瞰300年歷史的作家。
他是石悅。
要問10個人,說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歷史類的小說,8個人都會說是《明朝那些事兒》。
不是我誇張,在當年《明朝那些事兒》爆火時,事實只會比這個更誇張呢,誰還沒有個青春期拿手電筒趴在被窩看書的回憶呢,畢竟誰都年輕過 。
成名前被認為「不堪大用」,成名後升官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筆名是當年明月,他本是廣東順德海關的一名公務員,被領導認為「不堪大用」,在機關裡,他默默無聞,平時喜歡獨來獨往,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
有一天,當年明月正在看一本《明史錄》,看著看著,他突然煩躁了起來,他感覺自己看過的歷史書都太過枯燥乏味。反觀自己過去27年的人生,石悅覺得自己的生活也像手中的書那樣枯燥,於是他準備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那就是「重寫明史」。
回家後他立刻打開了電腦,當天晚上他在天涯論壇上註冊了網名——當年明月,在自己經常逛的「煮酒論史」板塊開始了寫下了故事的開頭「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成名之後,在光稿費就獲得了4100萬之後,石悅仍然不想辭職,打算繼續做一名公務員。
《明朝那些事兒》爆火後,石悅不僅是收穫4100萬的出版費,還升職了。
40歲的年紀,石悅從地方升到了中央,從普通公務員到經濟大省的國家幹部,這樣的華麗轉身確實讓很多人吃驚,也無形中擊碎了之前 領導說的「不堪大用 」。
石悅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分得很清楚,一方面他汲取各種知識經過深刻的思考建構起了自己智慧的頭腦,但另一方面他又沒有把這種研究當成職業,而是沿著現實的生活軌道繼續平常的日子,不過他的精神旅途卻從未中斷過。
石悅表示:「我覺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說,無論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風頭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經的工作。」在寫作和工作之間,石悅表示他更看重「安安分分過日子。」
這是石悅的選擇,也使讀者因為《明朝那些事兒》記住了他。
《明朝那些事兒》最突出、最珍貴的東西,正在這種情懷。無名、清貧,不為名、不為利,不作腔,只是因為喜歡,只是為了和人交流,逐字逐句地敲打出來,每天2000字定時更新,滿腔熱情,滿心喜悅。
成名以後:「從未把自己當作家」
彼時的他,精神狀態絕對是最好的。想什麼、寫什麼,都天馬行空,沒有顧慮,沒有負擔,一部冰冷瀕死本即將被送往歷史殯儀館的明史,到了他筆下,好玩、好看,又好笑!簡潔、真誠、沒有學究氣!
講得那麼簡單明了,又是那麼有趣! 帝王將相的生活,追名逐利的世界,你死我活的爭奪,爾虞我詐的角逐,突然都增添了一種東西,叫活力。
央視《面對面》主持人曾用這麼一句話形容他當時的生活:
白天,他是在國家機關上班的石悅,晚上,他回到家裡,走進小小的書房,打開電腦,翻開書本,他成了在電腦前敲打明史的當年明月,歷史畫卷漸漸展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中國文學家歐發偉指出,當年明月用自己的靈魂還原了歷史,而人類在他的歷史裡還原了靈魂。
《明朝那些事兒》為什麼這麼出名
《明朝那些事兒》在當年,乃至現在,都是明粉們不得不讀的一本歷史通俗讀物。用幽默的方式去解讀原本枯燥的歷史,人們在笑聲中,就不知不覺完成了對明代276年歷史的廣泛認知。
明王朝作為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給後世的人們留下的印象無過於:集權與保守,殘酷與無道。可在明朝那些事當中我們以一種更為新鮮與寫實的角度才發現,予以後世荒唐殘暴的明朝形象,實則鮮活亮麗、耐人尋味。
是《明朝那些事兒》讓一群群在歷史和畫冊上的帝王將相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凡俗生活。在那裡,朱元璋只不過是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父親,一個迫不得已將一個個朋友慢慢的推遠的普通人,而萬曆皇帝也擺脫了那個昏君的固有印象,只是一個聰明又可憐的少年天子……
《明朝那些事兒》從2006年出版,跨越4年終在2009年完美收官,5年間銷量高達1000萬冊,創下中國圖書銷量奇蹟。它以全新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明朝三百年的歷史,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講述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一些小人物的命運。
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爭鬥著重描述,文風偶爾細膩偶爾大氣,有恢弘的場面描寫,又有精彩絕倫的權術之爭,看完就感覺酣暢淋漓,欲罷不能。
這套書一共7冊,每一冊都適合細細品讀,現在新版套裝只要168元。也就是出去玩一次的錢!沒有讀過的朋友,強烈建議大家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