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晶
近日山東一阿姨,因姓氏蔄(MAN,第四聲)太生僻,銀行存摺被凍結,網上開啟「生僻字」熱浪。
說起生僻字,它大多起源於特定年代,和時代發展息息相關,背後都有它的故事或傳說,多有既定的寓意。
最古老的生僻字大多存在越古老的書籍,譬如《山海經》、《楚辭》、《詩經》等,裡邊很多生僻字用電腦甚至手機是搜索不出來的,需要專門的工具去查閱。
而在陝西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有兩個字照耀三秦大地數千年,已深深融入陝西人的血液裡,一個產於民間,一個生於皇家。
聰明如小夥伴兒們,你們猜出來了嗎?
『01』一聲「biáng」,像極了秦腔
「biáng」這個字有56個筆畫,要說打出它來實在為難輸入法,因為詞庫並沒有這個字,那為什麼它能在陝西流傳千古呢?
這和它深入每個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biángbiáng面」作為一種麵食家家戶戶都會做,已成為生活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biang」字還有兩則有趣的傳說,一個說秀才所創,一個為秦始皇所創。
傳說一:很久以前有個秀才去往鹹陽,路過麵館,被裡邊傳來的擀麵的「biángbiáng」聲吸引,又見色香味俱佳的褲帶面薄而寬,經不住美食的吸引,忍不住來了一碗。到結帳的時候,囊中羞澀,所以請求以書字代付店家。
根據店家所言「BiangBiang面」的字音要求,只見秀才,眉毛緊蹙,突然靈機一動,邊寫邊誦:「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鹹陽。」從此,「biáng biáng面」名震三秦,成為陝西的特色小吃。
傳說二:「biáng」字和秦始皇有關。始皇登基之後,開始長時間過起享樂的生活。享樂美食雖好,奈何也會乏膩,無法滿足始皇。
經常伺候始皇的太監異常機靈,去民間帶了份小吃回來,始皇胃口大開,驚嘆:這是何物?天下美味也。太監回答:biángbiáng面。 霸氣的秦始皇覺得「biángbiáng面」已成「御用」食物,就御賜一個字形複雜的名,有意標榜它的獨特性。
傳說已無從考證,從biángbiáng面的流行程度來看,第一個傳說我認為更符合邏輯,因為它貼合老百姓的生活。正如寬而長又帶著親切聲音的「biáng」聲,成為老陝親切的表達方式,正如陝西人的純樸和秦腔的響亮聲。
『02』一個「曌」字,日月當空
說起「曌」字(讀zhào),最早的記憶來源於高中一個同學,他名字叫「懿曌」,都是兩個繁體字,「懿」很多都知道是品德美好的意思。然而,「曌」字卻難倒了所有同學,初識同學,很尷尬看名字完全叫不出來。
也許是同學名字太特別,讓我記住了很多年這個「曌」字,說起「曌」還和中國唯一的一個女皇有關係,她就是武則天,她的陵墓在陝西乾縣。
想當初,武則天登上最高權力頂峰是何等風光,作為千年以來唯一的女皇,本身就不同凡響。當年意氣風發的武則天如是想:怎麼才能彰顯自我,突出獨一無二呢?首先是改號為「周」,其次就是改名為「曌」。
當時,武則天共命人創造了十九個新字,推廣天下使用,稱之為「則天新字」。這其中就包括「曌」字,代表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
「曌」字一方面彰顯武皇的獨特性,另外一方面和當時女子當皇帝的輿論有關,為了調和輿論。「曌」字裡日月包含陰陽調和,陰陽共主天下,是對當時老百姓玩的一種文字遊戲,畢竟在自古以來講究名正言順,一切都恰如其分。
當然關於「曌」字的發明版本不一,一說武則天當年帶髮修行時法號為「明空」,一說一名法號為「明空」的小和尚,急中生智的保命法。當然,這裡就不再贅述,奇聞軼事因更便於記憶,改朝換代流傳一些不同的版本也就不足為奇。
無論哪一種,都有傳奇女皇的靚麗風景,對她,後人唯有佩服和緬懷。
當然,「曌」字作為是女皇的專屬字,期間一直是名諱,直到明末張自烈所著的《正字通》一書的「目部」才在「原從日月,非從二目」項下改正過來,這恐怕最能代表皇家的威嚴,正如「朕」字一樣。
『03』結語
作為陝北人,「biáng」是在大學期間遊覽陝西境內偶然吃麵識得,大部分人知道「biángbiáng面」,在陝西關中一代甚為流傳,但會寫這個字的人屈指可數。
當然,在民俗文化裡,「biáng」就有老藝術家注入的新鮮血液,前文《古老文化裡的「手藝人」》有關於剪紙大師創作「biáng」的記錄。
至於「曌」字,多年以後,第二次見它是在一家公司裡,遇見很多新員工不認識「曌」字,也無法領略老闆開拓業務的雄心壯志。不知老闆知道自己起如此高大上的名字,員工不認識是何心情?
@小晶悅讀館 ,我是一枚熱愛文字的新聞女孩,透過文字去感受世界,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