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你是個好端,俺要加入。」

「 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合適。」

大家好,我是米吸。在職場摸爬打滾這些年,B端C端都幹過了。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困惑了起來:我到底做C端好還是做B端好呢?

本阿姨在此先嘮一句:更多時候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合適自己的(而且還要你的)就是最好的。

今天就從BC兩端的概念、相同點與不同點、崗位匹配方法這幾個方面來簡要分享一下這些年的小收穫,希望能給迷途中的可愛寶寶們一些職業方向上的引導。

01 概念

C端:customer,即消費者、用戶,TO-C的熱門產品舉例:微信、網易雲音樂、淘寶、滴滴、美圖秀秀等。

B端:business,即商家、企業,TO-B的熱門產品舉例:阿里雲、京東雲、網易雲等。

02 相同點

都是給活人用的,不同產品面向的用戶各方面姿態會有所不同;都要兼顧體驗、美觀和業務之間的平衡,不能一味的自嗨;都要想辦法讓他們為產品或者服務付費,摸得錢賺你工資哪來咩。

03 不同點

1. 目標用戶

C:個人用戶,面向的群體更廣泛。在做用戶畫像的時候根據需要要考慮用戶年齡、職業、城市、收入、喜好、操作習慣等等。

B:企業用戶,公司團隊商家組織都算,也可能是代表組織的個人在使用。設計目標主要是滿足這一類角色的通用需求,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個性化需求,B端用戶大部分情況下相對C更垂直。

2. 使用場景

C:可能是任何場景,移動端居多,自由度非常高。比如工作時、休息時、跑步時、吃飯時、通勤時,一般使用比較碎片化的時間去使用不同的產品。

面向C端的產品更多的需要去解決用戶生活和情緒上的需求,比如點外賣、聽歌、購物、社交、娛樂、旅行等等。

B:一般都習慣用PC端,產品以企業管理平臺居多。比如SAAS(通常指第三方給企業的線上軟體服務)、CRM(企業管理客戶的工具)、OA(辦公流程自動化工具)、ERP(企業資源統一管理平臺)等等。

用戶更多的是為了工作去使用這些產品,付費的決策者更可能是高層領導,然後命令公司員工去使用它。比如上下班的打卡機、企業視頻面試工具、內部流程工具等等。

面向B端的產品更多的是去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更注重功能的實用、易用、高效。

3. 功能服務

C端產品更多的是圍繞一個核心功能去設計,比如聽歌、看書、玩遊戲,在此之外還會有一些輔助功能,比如評論、打賞、分享。

有的C端產品還有一些增值功能吸引用戶消費,比如VIP會員卡、專家付費服務等等。

B端產品更多的是用一套流程或者多項功能,去完成用戶的一個工作目標。比如OA系統裡的請假流程,需要員工提交申請、領導審批、HR考勤錄入、申請提交成功反饋,才完成這個功能流程。

B端產品大部分依靠功能付費、人頭付費、維護付費等方式盈利。

4. 業務目標

C端產品競品很多,設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業務目標大多是拉新、提升留存、提升活躍、提升轉化率、增加訂單量等等。

跟設計師強相關的界面易用性、交互體驗、營銷頁利益設計都在業務目標實現過程中佔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

B端產品競品相對較少,業務目標是更大程度的滿足付費者的需求,或者利用更系統化、更高效的程序功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付費使用它。這很考驗B端產品設計的效率思維。

5. 設計風格

C端視覺更追求情感化、個性化、品牌化。

C端視覺設計師初入B端領域可能會苦於找不到設計發力點,因為TO-C的視覺設計主要以品牌視覺的差異性和創意性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B端更克制、更簡潔,設計邏輯主要以工作目標為導向,專注於用戶特徵中的群體職業身份,更多的考慮系統化地解決體驗問題和企業需求痛點。

C端產品以娛樂和社交內容居多,針對不同的活動和用戶有不同的視覺表達,更多的時候會去追求視覺的衝擊力、創造力,可能還會融入一些好玩的交互呀遊戲呀之類。

而B端設計主要以高舒適度的設計風格來讓用戶情緒穩定,專注高效。

所以C端產品更需要具有視覺創造力的設計師,而B端產品更重理性,需要設計師有更嚴謹的設計思維,需要對行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更貼合商業需求。

不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業務線,面向不同的項目和對應的業務目標,視覺風格也會不一樣,所以不建議單純去選擇公司,而是多了解一下該公司不同的業務線的基調。

比如網易各大產品業務線就有著不同的視覺風格:

04. 如何匹配

1. 了解自己

從感性上來說,理清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獲取什麼能讓自己嗨皮。

從理性上來說,理清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是什麼,包括軟體工具使用、行業用戶了解程度、設計語言表達、工作經驗積累、思維邏輯能力、項目流程管理、性格特徵、愛好特長等等。

如果面對兩條路無法抉擇,可以根據自己目前的情況,針對兩條路大概梳理一個自己未來的一年目標、三年目標,統計一下兩條路的目標達成所需的成本有哪些,收益可能有哪些。對比之後,你可能就比較容易選擇了。

2. 了解對方

依據網絡和朋友圈子口碑等等去了解各行業和各公司的企業文化、主要業務、營收來源、設計風格、品牌理念、工作氛圍、業務流程、考核標準等等。

然後分類,收集出符合你目標方向的行業,以及根據你能接受的環境糟糕程度把行業中的公司分不同的梯度排個隊。

3. 關鍵點交叉

1)在上一步收集的行業中,根據你拿手的方向和優勢篩選出你最合適的行業

如果你的設計風格非常新穎潮酷,可以選擇主做比較年輕化的社交娛樂產品公司,比如抖音、快手;如果你相對理性穩定,對企業用戶和群體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選擇主做工具類的B端產品公司,比如阿里雲、獵聘旗下的多面(企業視頻面試工具);如果你對數字敏感,在數據可視化這一塊拿捏得很穩,可以選擇去金融理財類和區塊鏈公司;如果你在CG插畫、三維方面非常在行,可以去遊戲公司。2)再根據你的性格和喜歡的氛圍篩選出可能合適的團隊

如果你追求創新,喜歡快節奏(大概是996大小周加班到半夜且不懼怕脫髮這樣),那麼很多年輕態高強度的網際網路團隊都很適合你,比如字節跳動、快手;如果你追求高效,喜歡跟一群邏輯思維清晰的戰友打造一個體驗賊好的工具,那麼去工具產品大廠比較適合你,比如阿里雲、京東雲;如果你是個文藝青年,不僅追求設計的美感還特別注重情感化設計,那麼去網易雲音樂、豆瓣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想好好休息,喜歡慢節奏,對設計成長和扁平化氛圍沒有特別高的要求的話,可以去國企,比如銀行、政府之類,大概是9點上班5點下班絕不加班。3)最後根據你的特長去篩選合適的崗位

這個去搜搜JD就可以知道啦,大多數會寫清楚該崗位需要側重點在哪些地方的人才,比如手繪、C4D、動效等等。

如果你的特長跟JD要求一拍即合,那就是非常之合適了。記得在作品集和面試過程中,把你符合崗位的點凸顯出來。

4. 針對性投遞

篩選出合適你的行業、公司、團隊、崗位之後,挑選你喜歡的幾個,做針對性投遞。

比如崗位要求會手繪,你的作品集可以多放一些手繪作品。

崗位要求重視業務增長,那麼作品集可以放一些通過設計改版提升核心漏鬥轉化率、或營銷活動設計帶來的點擊轉化訂單量等等之類的項目展示。

這樣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合適」情況的發生。

劃重點:設計師的定位跟投遞命中率和面試通過率也有著極大的關聯,如何整合自己的定位這一點及其重要,我會在下一期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談這一點噠,感興趣的朋友多多關注。

05 不斷規劃

無論做哪個行業做哪個端,現在的優勢是什麼規劃是什麼,都別忘了定期給自己做復盤,通過復盤不斷去調整自己,比如能力補齊、方向調和等等。

做好眼前的短期計劃,為未來的發展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長期規劃,慢慢積累和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擴寬自己的眼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這樣無論將來行情有何變化,你都能大方向上不慌不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們下期見啦!

本文由 @米吸設計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C端產品注重通過用戶的行為數據來分析,而B端產品,則只是在用戶的反饋上。數據分析。C端產品在用戶數據、行業數據和業務數據分析上,沉澱除了很多方法和經驗。這是B端必須要借鑑的。B端產品,不僅僅為客戶設計數據分析相關的功能。而是要通過數據為客戶或者產品創造價值。不管是客戶的使用數據,還是業務產生的數據,都是可以用來幫助提升產品價值。需求分析方法。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本文以實踐經歷為出發並結合行業觀點,從領域劃分、用戶特徵、常見誤區等方面淺談B端,C端,G端的不同特徵及各自運營要點。先說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小A,她大學畢業就去了一家公司做C端運營。工作中的她愛折騰勤思考,領導同事甚至行業圈的人都很肯定她的能力。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因此,在商業模式分析方面,B端C端就已經有所不同,C端產品商業模式分析是重要一環,決定產品成敗,而B端卻無需執行商業模式分析步驟,直接進入需求分析階段。需求分析百科定義:是開發人員經過深入細緻的調研和分析,準確理解用戶和項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體要求,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從而確定系統必須做什麼的過程。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首席新媒體商學院黎想:首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作為新媒體運營人,《新媒體推廣運營實戰大全》 作者、知名品牌營銷顧問黎想就拿其中實踐經歷為出發並結合行業觀點,從領域劃分、用戶特徵、常見誤區等方面淺談B端,C端,G端的不同特徵及各自運營要點。  本篇主要對產品面向用戶群的劃分及用戶特徵做簡要描述。
  • 「產品分析」B端和C端產品設計有哪些差異?
    對於產品設計師來說,在日常工作中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兩種:一是B端項目,另一種是C端項目。近些年來,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隨著企業業務的轉變,作為設計師的我們,也必須跟上步伐,快速做好角色的轉換。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02確定功能點清單基於產品的用戶使用流程圖,確定每個功能的線上功能點清單,類似下圖所示:在定義完成每個流程的功能點之後,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確定哪些功能點事放在線上來實現,哪些功能點還是要維持線下的方式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在建設B端和C端產品時,大的原則是類似的,都是先做加法,即充分討論、窮舉所有需求和可能性;然後再做減法,選出最核心的需求點;最後設計具體方案並將其落地,用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支持業務啟動。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因為B端產品的業務價值往往很難衡量,比如,你很難讓一個B端產品經理描說楚他做的每一個功能帶來的業務收益。 而如果是商業化對外售賣的SaaS產品,又有專職的銷售和CSM團隊,你能說銷售業績不好,是產品經理的鍋麼?
  • B端C端齊發力 錦州銀行重生記
    經歷了一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錦州銀行業務已步入正軌,開始通過深化搭建B端C端場景金融,謀求一條新的差異化發展之路。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B端錦州銀行面向商戶力推該行打造的聚合二維碼產品,在C端則針對個人專門推出了具有本土化氣息的燒烤主題信用卡及「錦州銀行實現增資擴股」答謝版理財產品以拓寬客戶渠道,加大客戶黏性。
  • B端C端齊發力 銀行求解信用卡存量困境
    「轉戰」線上搶佔C端用戶  一季度原本是各行各業喜迎開門紅的好時機,但在疫情的影響下,這樣的期待淪為泡影。遠在湖北荊州隔離的柳林(化名)已經在家宅了兩個月,「小區都封了,快遞也進不來,強忍住一切不必要的網購,兩個月信用卡好像才花了200元,主要還是交電費」。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B端產品,就是To Business,面對企業用戶。C端產品,就是To Customer,面向個人用戶。Section 1B和C端產品這麼解釋,還是有點渾,還是舉例子好。B端產品進入大眾視野,B端產品經理也隨之爆火。Section 3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區別?總體可以從用戶、需求、場景三方面來區分。
  • 為什麼一些遊戲喜歡用Erlang做服務端?
    因此考慮了如下幾點之後,我們選擇了Erlang作為服務端語言:a. Erlang的入門真的很簡單(有同學說不簡單,那我沒辦法)b. 不懂C++,Java呢又覺得臃腫c. PHP當時有團隊驗證搞ARPG不太適合(c擴展方式我們也搞不定)d. 網頁遊戲當時「唯快不破」【當時的市場決定的】e. 熱更新對於在測試、技術能力上偏弱的一幫人來說,吸引力太大f.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數據埋點的兩大區別
    作為產品經理,有必要理解數據埋點的技術原理、埋點手段、各類埋點工具的使用方式和特點,以及B端產品與C端產品數據埋點的區別1、訴求不同B端產品,尤其是業務系統,往往藉助埋點觀察並研究用戶對各項產品功能的接受程度
  • 八位VR/ARCEO詳解2017:靠B端變現已是寒冬,C端才是春天!
    2016年VR獲得大量關注玖的VR CTO梁應鴻現場演講中表示:「寒冬是我們真正冷下來踏實的做實業的時候,VR並不局限在遊戲領域,未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容量。2016年VR相關報導突破1000條,年增長487%;VR相關微信公眾號高達1109個,發布文章10萬+;VR熱詞的搜索率明顯提升,增長率高達709%。
  • B端C端齊發力 錦州銀行業務已步入正軌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錦州銀行在B端支付業務的拓展方向是合理的,具有長期可持續性,只有在服務好客戶、同時通過支付業務掌握客戶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核心的信貸業務風險才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控制。除了深化B端場景的搭建外,錦州銀行還利用自身客源和渠道進一步提高C端業務的滲透率。
  • B端的雲辦公,該如何採用C端打法?
    除去B端市場的打法,一部分產品天然就有很好的流量生態位,這類產品可以換個方向,採用C端市場的打法,那就是消費者化的企業服務。其核心更多是圍繞核心用戶,打造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獲取C端用戶,用戶裂變一旦多了之後,滲透到B端客戶的決策群體,一場自下而上的銷售策略就成功了。
  • 一文講透B端產品/C端產品、SaaS/PaaS/IaaS的區別
    本文分析了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區別以及SaaS、PaaS、IaaS、本地部署的區別,與大家分享!有時候會被問起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什麼又是SaaS產品?C端產品解決的是個人的某個需求痛點,相關產品多如牛毛,同質化嚴重。所以用戶的轉移成本很低。產品上線後,需要運營持續的跟進,來服務好這些個人用戶,否則用戶很容易離開。2. B端產品受眾對象:企業或組織(Business)。
  • 以C端思維賦能B端 拜勒尼呈現板材應用的N種可能
    「以板材詮釋空間美學」,拜勒尼在這一設計界的年度盛會上,延續了以往的現代風格,同時突破傳統板材的應用場景,用消費者為中心的C端思維賦能B端,為觀展者呈現板材應用的無限可能。在此次展會上,拜勒尼創新了飾面板材在木門、護牆板等領域的應用場景,為渠道合作商、設計師領域提供了多樣、系統的產品和空間應用案例。以木門為例,簡約的線條,極簡的造型,合頁隱於門的側邊,搭配歐洲進口的質感五金,無不將現代簡約體現的淋漓盡致。除了在產品方面有出色表現,拜勒尼更關注產品與空間的融合。
  • B端設計指南04——彈窗 究竟應該如何設計
    根據時間進行不斷演化,我們B端設計師工作中碰到的模態類型大多數都屬於模態層。 模態層:使用半透明黑色在頁面中進行整體覆蓋。主要是在彈窗的底層,襯託彈窗,使彈窗不會被忽視掉,想要繼續使用就必須先與彈窗進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