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馬晉一
【一】
孫悟空火焰山三借芭蕉扇,大戰平天大聖牛魔王的情節,應是《西遊記》裡頗為精彩的章回之一。
這火焰山又是從何而來?
原來,五百年前,孫悟空被老君擲入八卦爐裡煅燒了七七四十九日,卻因躲在巽門(通風口)處逃過一劫,躍爐而出之際,踢翻了八卦爐,其中一塊墊腳的磚,便帶著火星掉入地界,成了這座火焰山。
如今的火焰山,卻成了阻隔取經人西行的攔路虎了。山體周遭的空氣,都是熱騰騰的。肉體凡胎的唐僧,看著眼前連綿著看不到盡頭的火龍,揮汗如雨,急得直跺腳。紅著眼看了看悟空,眼神裡釋放了一個信號,徒兒,這事是你惹得,快幫師父把問題解決了,不然,為師恐怕要念緊箍咒了。
這當年種下的因,便成了今日結成的果,這頗為符合佛派的教條了。悟空對接了師父的情緒,撓了撓頭,直後悔當初為何要「臨門一腳」呢。
【二】
辦法當然也有,便是往西南方翠雲山芭蕉洞處,向鐵扇公主借得芭蕉扇,方可滅了山火。
這鐵扇公主呢,在當地百姓口中還有個漂亮的稱謂,叫做「鐵扇仙」。原來,這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方布種收割,才得五穀養生。」
可見,當地的農時栽種,需得有鐵扇公主的配合。也無怪當地百姓敬奉她如仙人了。
但鐵扇公主需有「出場費」的,誠如當地百姓所言,「我這裡人家,拜求一度,四豬四羊,花紅表裡,異香時果,雞鵝美酒,沐浴虔誠,拜到那仙山,請她出洞,至此施為。」
想必,鐵扇公主極其享受這個過程。獲得了尊重,也獲得了效益。
可這齣場,卻非一勞永逸,「鄉人說,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穀,便又火發!」不用說了,時隔一個周期,他們又得虔誠地去拜度一次。
【三】
有沒有根絕山火的方法呢?
其實還真有!
這在原著六十一回,就有說明。當時牛魔王犯了大忌,妄想以妖族之力忤逆上仙意願,自然招來了玉帝、如來的聯手打壓,李天王父子、四大金剛並著一眾天兵天將,布下天羅地網,這火焰山,似乎成了五百年前的花果山。牛魔王勢力一併被剪除,就連弱不禁風的貌美小妾玉面狐狸,也慘遭毒手。眼瞧著哪吒惡狠狠地舉起了斬妖劍,牛魔王終於服軟了,磕頭拜於地上,連喊著饒命,舉起了一面小白旗。
鐵扇公主見勢不妙,忙脫去珠簪,著一身素服,雙手奉上芭蕉扇。為了保命,鐵扇公主更坦言攤出底牌,「要是斷絕火根,只消連扇四十九扇,永遠再不發了。」
悟空如法炮製,果見那山,「大雨淙淙,有火處下雨,無火處天晴。」這頗有古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味道了。
【四】
鐵扇公主明明可以斷絕火根,造福一方百姓。但她為何遲遲不用?
很明顯,斷了火根,其實就斷了取財的門路。她在挾寶自重,故意保留一手,以期獲得源源不斷的紅利(孫悟空曾尋她索借芭蕉扇,但這下金蛋的寶貝,怎能假手於他人,鐵扇公主死活不給,並以紅孩兒遭擒之故推脫)。
《三國演義》裡,同樣也有一個故事。
諸葛亮做足準備,西出祁山,本是志在必得。無奈狗頭參軍馬謖自作主張,傍山紮營,結果被敵軍斷了水源,失了街亭。
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踏馬而至,諸葛亮猝不及防,於是兵行險招,洞開城門。
這便是我們熟悉的空城計了。
但城下司馬懿聞得琴聲,抬頭看了一眼諸葛亮,起初不解,又聞琴聲驟然有殺伐之意,再凝視了一眼對手,心中瞭然。
原來,諸葛亮借著琴聲,向司馬懿傳達了一個信號,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哥們,你長點心吧。司馬懿恍然大悟,感激地看了諸葛亮一眼,大手一揮,撤。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十五萬大軍。
這就是需求決定價值。沒有需求缺口,就人為地製造缺口,給自己創造價值。
魏蜀國力相差懸殊,司馬懿瞭然已有勝算(但司馬懿沒有算到的是,眼前這位對手竟是千年一遇的曠世奇才,後來在上方谷一役中,自己險遭諸葛亮反殺,這是題外話了)。他保留了蜀國的有生勢力,其實就是養「寇」自重,無形中提升自己在魏國的分量。至於鐵扇公主做派,大抵類似。火焰山哪天沒火了,估計她還要偷偷放上一把火。
名著裡的權機之術,此處案例堪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