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有種鳳頭鸚鵡科裡最為名貴的鸚鵡——彩冠鳳頭鸚鵡,種群數量稀少,棲息地分布零散,它們的冠羽紅黃相間,色彩分明,顏色顯眼且美麗,世界各地的鸚鵡愛好者都很喜歡它們。
它們身長35-38釐米左右,翼展36釐米左右 ,體重360-480克,壽命60-70年。
各地的人們對它們產生了多種稱呼,澳大利亞人喜歡稱呼它們為車輪冠鳳頭鸚鵡、彩冠鳳頭鸚,英國、美國人喜歡稱呼米切爾少校鳳頭鸚鵡、德國人稱呼它們為酋長鸚鵡(看上去很像印第安人的頭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人也喜愛稱呼它們為酋長鸚鵡,都是依據其漂亮的頭冠而起的名字。
我和西布耶教授在澳大利亞研究這種鸚鵡的時候,困難很大,需要深入炎熱、乾旱的內陸地區,在野外觀察它們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們特別喜歡棲息於桉樹林,松柏樹林。
後來我們也發現了它們的一個生活規律,生活的環境中都是很缺乏水資源的,往往有食物的地方,不一定就有水源,它們為了尋找水源需要長途飛行。
我們只要在合適的水源地堅守幾天,完全可以發現它們的,盲目地在林子裡尋找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究其原因是彩冠鳳頭鸚鵡不同於其它群居性的鸚鵡,它們喜歡成對生活,或者在繁殖季節過後,集小群體生活。
有時候它們也會和粉紅鳳頭鸚鵡、長嘴鳳頭鸚鵡、裸眼鳳頭鸚鵡、林肯港鸚鵡等在一起覓食,混在一起更難發現它們了。
該種鸚鵡愛吃樹上的果實、種子,也喜歡在地面上覓食穀物、草籽,小昆蟲,堅果、松果等,領地意識很強。
它們不能容忍同類鸚鵡和粉紅鳳頭鸚鵡進入自己的領地,一旦有這類鸚鵡在它們的領地內築巢,就會產生爭鬥,非常拼命。
通常一對彩冠鳳頭鸚鵡,若是配對成功可以成為終生伴侶,每年的9月份是多數鳳頭鸚鵡的繁殖季節。
由於彩冠鳳頭鸚鵡的數量稀少,它們常常和粉紅鳳頭鸚鵡爭奪巢穴,後者數量多,佔據了很多有利的巢位。
一般情況下彩冠鳳頭鸚鵡都能趕走粉紅鳳頭鸚鵡奪得巢穴,因為它們個體要比粉紅鳳頭鸚鵡大一點,如果巢穴裡已經有了粉紅鳳頭鸚鵡的卵,它們卻不介意,也要把自己的卵產在裡面,一同孵化,一同餵養,這樣就會增加它們對自己後代撫養的負擔,往往成活率不高。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粉紅鳳頭鸚鵡搶佔了彩冠鳳頭鸚鵡的巢穴,如果巢穴裡已經有卵,也是不介意,也是一同孵化和餵養。
但是彩冠鳳頭鸚鵡有個怪毛病——「性迷惑」。
主要是由於彩冠鳳頭鸚鵡印記效應很明顯,對於撫養它們的對象產生「性迷惑」,不管是哪種鸚鵡把它們撫養大,它們都會認為對方是它們的同類,長大以後向對方進行求偶、配對,並且產生排斥攻擊同類異性鸚鵡的行為,認為自己不是彩冠鳳頭鸚鵡了。
假如一隻雄性彩冠鳳頭鸚鵡是由人類飼養大的,它就會把人類視為同類,和人類產生求偶的行為,不再對雌性彩冠鳳頭鸚鵡產生興趣,這也為人工繁育彩冠鳳頭鸚鵡增加了很大難度。
經過我們的研究分析,彩冠鳳頭鸚鵡和粉紅鳳頭鸚鵡長期競爭領地,產生出來這種進化的怪毛病。
由於它們的這種「怪毛病」,使得它們的種群數量很少,不僅是物以稀為貴,主要是它們太漂亮了,吸引了很多愛好者和鸚鵡盜獵者,非法貿易更是減少了它們的野外數量。
導致整個澳大利亞地區彩冠鳳頭鸚鵡的數量不超過14000隻,我們做過一個實驗,把200平方公裡內的粉紅鳳頭鸚鵡遷移到別的地方,然後觀察彩冠鳳頭鸚鵡數量變化,發現它們數量明顯增加。
有時候在野外也能發現彩冠鳳頭鸚鵡和粉紅鳳頭鸚鵡雜交的現象,毫無疑問這是由粉紅鳳頭鸚鵡撫養大的彩冠鳳頭鸚鵡,這兩種鸚鵡真是難解難分的冤家對頭。
你喜歡彩冠鳳頭鸚鵡嗎?喜歡就點個讚吧!
鸚鵡5種啃咬行為大揭秘,高人用5種方法來解決,很實用!疫情期間保護金剛鸚鵡有多難?當地人要命不要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