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眾多的夏番當中,出現了一部相當有趣的作品,是一部關於美食的作品。現在一談到美食動漫,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經典的《中華小當家》或者最近幾年的大熱門藥王《食戟之靈》而我想介紹的作品,也不是什麼熱門大作,比起前兩部也樸實許多。這部作品,既沒有會發光的美食,也沒有好吃到爆衣的設定,大多數的時間裡就只是純粹的展現出了:料理很好吃,更直接一點的說法就是......看他/她吃的好像很香的感覺。這些,基本上差不多是這部作品的主旋律,然後,這篇要介紹的,就是我在標題提到的《異世界食堂》。
關於《異世界食堂》這部作品,我一開始是從漫畫開始接觸的,在這之前,我更喜歡另一部叫做《孤獨的美食家》的作品。兩者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對吃這件事情描述詳細,為什麼好吃、吃起來是什麼感覺,這兩點我認為是這類美食漫畫的重要輔助,就像以前頗有名氣的《將太的壽司》那樣,將這兩點配合畫面,使讀者產生一種好像可以想像出那個味道的感覺。這種做法,其他作品也有,但是唯獨想像出味道這個部分,個人認為,將太大概是最專業的。
不過,再怎麼好的作品,總是會有缺陷,有些可以容忍,有些則不行。《將太的壽司》以及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在後期總是很難漂亮的收尾,說直接一點,就是開局很漂亮,不知道為什麼,劇情/設定就開始暴走了,就連《將太的壽司》本身,到了後面也變成...練功升級裝逼流...於是美食系的動、漫畫,我差不多就只追《孤獨的美食家》這一部了。
但是,差不多半年前,谷口治郎老師逝世的消息突然傳出。雖然作品原作還在,但是在不確定下一個接手的作畫能不能維持那個氛圍,甚至是不能確定有沒有其他作畫會去接下這個作品的情況下,我還是決定放棄《孤獨的美食家》。就在這個時候,我偶然發現了這部《異世界食堂》。一開始呢,我對這部作品其實是沒有什麼好印象的,要說原因,自然是因為標題的異世界,或者說是刻板印象。《異世界食堂》有原著小說,我追的當時是正在改編漫畫,而我當時對《異世界食堂》的印象還挺差的。但看了之後才發現,這部作品採用異世界,是有用處的。
一種食物,如果你從未嘗試過,然後他又讓你感覺很美味,這樣的新鮮感加上滿足感,就能產生出1+1大於2的感動。而要讓人沒有嘗試過美食,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讓非作者所處國度也未曾跟該國有過接觸的人嘗試美食,這個以前有其他漫畫嘗試過,但大多數看上去都很詭異。其原因在於,不同國家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是很大的!舉例來說,日本人喜歡半熟蛋拌飯,甚至是直接打顆生蛋在熱白飯上,在國內,前者的話看情況,後者我記得有節目嘗試過,沒幾個能接受。
但是,這個作者想出了另一個很微妙的方法,那就是,讓處於日本的餐廳和異世界連結。因為處於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這裡的美食沒被嘗試過的可能性就很高,這一點從初期各種角色對美食的驚嘆以及讚美就能表現出來。
然後,我就想開始抱怨一下動畫化之後的一些缺陷。這個缺陷其實不是我發現,而是在貼吧看其他網友討論有人提出,然後我又回去看了兩遍,才確認真的有這麼個小問題,這個小問題也是我寫這一篇的主要原因之一。
動畫第一集的在OP唱完後,原本有一段是這樣:幾個食客都說自己正在吃的餐點才是最好的,最後打了起來,然後廚師出來阻止大家打鬧。但我覺得這一段應該要改成...開頭介紹餐廳本身(這個原本就這樣),然後一樣是說明星期六必然休息。之後畫面一轉,用廚師處理食材的畫面配上廚師口述一小段話,不用長,就是「這個餐廳因為某種原因,每到星期六,牆壁上就會打開一扇和異世界連接的門」只要花個幾秒描述一下,就能讓觀眾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店內會有異世界的人,然後把幾個異世界的人為了爭執誰好吃的那段,做成第一集的OP,放在上述劇情的後面。
最後不得不說,這個作品雖然常常有人說看了很餓之類的,但我覺得,有這類作品,我吃飯的時候就不用煩惱要看啥了。嗯,真棒,這篇寫完也差不多是時候準備午飯了...說起來,之前看了一個殺手題材的小說好像叫《博多豚骨拉麵》,午餐就吃這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