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之遺②|綿拳:深藏在蘭桂坊裡的「武林秘技」

2021-01-0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上海楊浦綿拳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同時入選的還有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浦東宣卷、精武武術、古陶瓷修復技藝、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顧氏外科療法、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石氏傷科療法這八項上海傳統文化技藝。上海楊浦區蘭桂坊,綿拳第三代掌門人孫紅喜開辦的"上海蘭桂坊綿拳武術俱樂部",就選在當年他祖父免費開館的地方。

       每周六下午,18歲的蔡明翰走出地鐵,走進位於蘭州路857弄的「蘭桂坊」,穿過橫七豎八的晾衣架和雜物,去到7號的「上海蘭桂坊綿拳武術俱樂部」。

       目前就讀於閘北八中高一的蔡明翰已是綿拳第五代弟子,是目前在「蘭桂坊」習拳的弟子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小蔡從小就喜歡武術,體能也好,仰臥起坐一次能做到七、八百個,卻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武術訓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上網看到了綿拳俱樂部的信息,便決定登門拜訪。看了他的師父張峰的身手之後,他已經迷上了個略帶神秘的拳種。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小蔡正式行禮拜師,成為綿拳第五代弟子。

2014年12月6日,上海楊浦區蘭桂坊,綿拳第三代掌門人孫紅喜(右一)與第四代弟子張峰(左一)共同指導第五代弟子小蔡練習"弓步切掌"。第五代弟子小蔡和他的師父在一起練習。

       比起過去

「拉上窗簾教徒弟」,且習綿拳者不得公開宣揚的方式,孫紅喜鼓勵自己的徒弟也去帶徒弟,他希望「不僅讓綿拳摘下神秘的面紗,更要讓綿拳為社會服務,為全民健身服務」。

       此外,綿拳積極走進校園,建立傳承基地。目前已於與上海市昆明學校、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分校籤訂協議,正式成為綿拳校園傳承基地。孫紅喜先生動員退休師兄弟、徒弟和自己一起,每周到學校開授免費綿拳拓展課,讓孩子們從小接觸綿拳,開拓出綿拳傳承的新模式。

2014年12月8日,上海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分校,六十幾歲的夏法度教練正在義務指導孩子們練習綿拳基礎動作。由於孩子們骨骼還沒有完全長好,教練們主張"先練型再練功",現教習一些基本的動作,等孩子長大了在進行晉級的內功修煉。

       看了綿拳的推廣和發展,讓我們回到綿拳本身:綿拳是一種均勻柔和、圓活連貫、剛柔相濟的漢族拳術,主要包括綿拳基礎功法、套路以及綿拳內功養生心法三個部分。它的運動柔似棉花,形意相隨,連綿不斷,動作運行處處為弧形,同時勁力寓於其中,舒展沉實,得勢則剛,擊人以寸勁,實用性強。

2014年12月6日,上海楊浦區蘭桂坊,綿拳第三代掌門人孫紅喜展示綿拳手法"虎爪"。綿拳內功養生心法傳承人方國平演示綿拳內功心法"抱球"動作。綿拳武術俱樂部秘書長賈青演示"綿八式",這是孫紅喜掌門從綿拳招式中演化出來的,綿拳體系中一養生為主的基礎習練功法

       綿拳起源於何時、何地,為何人所創,至今尚難找到確鑿的證據。綿拳第三代掌門人孫紅喜說,將綿拳在上海發揚光大的是其祖父孫福海,而將綿拳帶到上海並在上海傳播的,則是孫福海的師傅孟光銀。

       孟光銀原是光緒年間滄州順德鏢局的鏢師,1920年前後來到上海,並先後收李瑞久、孫福海和王家駒做徒弟。孫福海盡得古老綿拳的精髓,師弟王家駒擅長綿氣功(即現在的綿拳內功養生心法)。孟光銀逝世後,孫福海遵照其遺囑,在楊浦區蘭桂坊免費教授綿拳。

       綿拳第二代傳人孫長根先生是綿拳宗師孫福海的長子,盡得家傳綿拳精要,當年更是淮劇團的出名大武生。當時講究「要習武,先做人」,力求讓可信之人將綿拳這一古老拳種發揚開去。

綿拳第一代掌門孫福海(左)和第二代掌門孫長根(右)。

       

當年,孫長根經常會帶著兒子孫紅喜去淮劇團。在孫長根在與其他武生們練功時,孫紅喜就在一旁觀看。

       少年孫紅喜身體單薄,雖然受家傳武術的薰陶,但連練翻跟頭都會感覺眼前發黑的他,即使在父親的督促下練習武術基本功,孫紅喜也沒有把家傳的綿拳真正放在心上。而父親也不再強求,只傳授給兒子一些綿拳的招式。

       1975年,孫紅喜被安排去奉賢農場勞動。臨走前,父親提醒孫紅喜,平時別忘記練習綿拳,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讓自己不被欺負。在農場勞動的三四百人裡,會各類拳術的人倒也不在少數。起初,旁人並不看好瘦弱的孫紅喜練習綿拳,不過,孫紅喜很快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近30年之後,孫紅喜回到楊浦。此時,父親教他的一招一式已是爛熟於心。

       2007年颳起一股武術熱潮,孫紅喜也召集師兄弟們一起參加國際武術邀請賽。那時綿拳俱樂部還沒有成立,孫紅喜以別的拳館的名義參加比賽。一場比賽下來,師兄弟們大都獲得了名次獎項,這大大增加了眾人練習綿拳的自信心。

       2008年,孫紅喜在祖父孫福海當年開免費拳館的地方成立「上海蘭桂坊綿拳武術俱樂部」,製作了自己的網站,開始分文不取親自帶徒傳授綿拳。

       多年以來,孫紅喜一心撲在拳館上,出錢出力,常有外地人慕名前來登門拜訪,孫紅喜總是熱情的接待,招待吃住,近年來各項花費已十多萬元。開始的時候,家人也不理解他,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是,孫紅喜總是說:「我有責任!綿拳是從蘭桂坊出去的,我一定要堅持把他傳下去!」

綿拳第三代掌門孫紅喜指導弟子練習。綿拳第三代掌門孫紅喜指點弟子"綿拳接手"。

       近幾年來,綿拳在上海的傳承與發展又迎來了新機遇。2009年楊浦文化館張副館長找到孫紅喜,說服他把自己的絕活拿出來,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孫紅喜梳理了綿拳的歷史,將招式套路規範化,在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大眾媒體的傳播,綿拳於2010年、2011年分別被楊浦區、上海市命名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均是蘭桂坊綿拳武術俱樂部董事長、綿拳門第三代掌門人孫紅喜先生,這無疑為綿拳的進一步傳承、傳播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上海蘭桂坊綿拳武術俱樂部"近年來獲得的部分榮譽。

       

綿拳招式動態圖

綿八勢:撩手雙拳綿拳貼靠盤打:沉肩擊胸肘綿拳貼靠盤打:前肩鐵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