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年,小國的爆款電影頻頻收到觀眾的追捧,從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到泰國的《天才槍手》,一路上可以說是口碑、票房雙豐收!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同樣屬於這一"小國爆款"類型的電影——《傳奇的誕生》,講的是從貧民窟出來的貝利,是如何逆襲成功,成為球王的!
人物傳記電影一直以來都很受好萊塢的追捧,從之前描述政客領導人的《女王》、《胡佛》,到展現文體明星的《和夢露的一周》、《鬥士》,以及講如今的知名企業家馬克·扎爾伯格的《社交網絡》。
傳記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其有一種獨特的視角——名人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球王貝利的勵志故事!
《傳奇的誕生》:球王貝利的勵志成長故事
電影改編於真實故事,是一個關於成長、奮鬥的故事。
貝利從小生活在巴西的貧民窟裡,母親在一個富人家裡做女傭,父親則在一家診所裡做清潔工,而貝利小小年紀就幫人擦皮鞋來補貼家用。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窮小子,每當在別人喊他踢球的時候,他總是精神抖擻,燃氣鬥志,仿佛足球就是他的一切。
他生活的巷子成了他天然的足球場,當然,足球也不是真的足球,而是用衣服做成的,即便在這樣窮苦的環境下,他也能玩得非常開心。
但一開始,家裡人是禁止他接觸足球的。
因為貝利的父親也是一名足球運動員,但因為在一次比賽中膝蓋受傷,無法再踢球,所以只能退役,實際上就是被球隊拋棄了,最後只能找到一家診所,做著清潔工的工作。
而貝利的母親因為看到了自己丈夫落魄的生活,足球便成為了她的心結,她覺得如果丈夫不踢球,就一定不會變成現在這樣子,因此她希望貝利能夠認真讀書,而不要再想足球的事情。
母親甚至對貝利頒布的"禁球令"。
但貝利仍然懷著對足球的無限熱愛,甚至光著腳也要用芒果練習運球,在經歷了小夥伴的死亡和克服生活的種種磨難後,他的堅持終於感動了母親,贏得了家裡的支持,最終走上了職業的球員生涯。
17歲的貝利,在那年和巴西隊一起贏得了第一個世界盃冠軍。
"不缺席"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1.不缺席的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需求
在影片中我們雖然看到了貝利父母對貝利踢球的不支持,但這也是基於他們對足球生涯的種種考慮。
可是貝利實在對足球太過熱愛,因此他只能隱瞞自己踢球的事情。
直到父親看到貝利寧可撒謊,也不願和家裡人坦白自己因為踢球的事情才和別人打架受傷的事情,父親才開始動搖了。
一方面他明白,貝利的母親害怕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孩子認真讀書可以有很多路可以走;一方面看著想要踢球的兒子,害怕孩子選擇錯了將來的道路,內心無比煎熬。
但最後他還是不希望兒子過著欺瞞隱瞞的日子,偷偷隱忍痛苦也無法和家人傾訴,更不希望兒子因為父母的阻撓,而喪失了真實的想法和夢想。
於是,父親轉而鼓勵貝利追求自己的夢想,默默支持孩子踢球。
而當母親看到父子偷偷練球的場景後,她才知道在兒子心中,足球夢有多麼重要,於是甚至後來找來專業教練到家裡,將兒子真正帶入了足球的職業生涯中。
開頭父母不支持貝利踢球,是不希望兒子在後半生的痛苦和病痛中度過,但在看到貝利對足球的熱愛後,轉而支持孩子的夢想,一路上從反對到支持的過程,是父母"不缺席"的奉獻和鼓勵,這也是貝利能夠成為球王的重要原因。
《無條件養育》一書上寫到:確認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比僅僅只是愛他們更難,因為我們關心的,不是我對你有多好,為你付出了多少,而是我們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我們應該如何滿足孩子的這些需要?
"不缺席"的父母並不是時時刻刻都陪在孩子身邊,而是會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變化,與孩子溝通,發現孩子內心的需求,捕捉孩子的情緒、心理變化。
2.不缺席的父母,能及時撫慰孩子
曾經有研究員做過一個調查,研究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或者傷痛的時候會選擇和誰傾訴,有高達68%的孩子選擇告訴朋友、網友,或者自己消化,但只有小部分人會選擇告訴父母。
這也導致了許多孩子在青春期時會叛逆、暴戾,甚至製造很多社會悲劇,我們在新聞上也看到很多。
在電影裡,貝利同樣受到了心靈的衝擊——他和幾個小夥伴偷花生賣,結果被人發現,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小夥伴為了躲避抓捕而將自己埋進土堆裡,死在自己面前。
這件事對貝利的衝擊很大,他認為就是因為自己想去踢球的自私原因,才害死了朋友,甚至決定以後再也不踢球了。
父親發現了這件事後,一直帶著他工作,陪伴在貝利身邊,也利用休息的時間堅持和他練球,希望孩子能走出傷痛。
一開始貝利不為所動,但父親並沒有放棄,每天都在貝利面前用芒果表演踢球,最後貝利實在忍不住好奇,也和父親一起玩了起來,在父親的幫助下,貝利也逐漸堅強起來。
而貝利的母親也因此而深受感動,找來了專業的足球隊教練,貝利也因此被教練看中,走入了職業生涯。
父母怎麼做好"不缺席"的工作
1."高質量陪伴",而不是"陪讀式教育"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需要的陪伴就是花很多時間坐在孩子身邊,但實際上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陪伴",這種陪伴不是父母在孩子身邊拿個手機、看著電視或者做著自己的工作,而是真正地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即使時間不長,但能一起讀繪本、去戶外散散步、一起玩遊戲等等,只要是心無旁騖地全心投入,關注孩子的需求和心理活動變化,及時給出建議和引導,這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陪伴。
教育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貝利的父母,即便貝利已經進入了職業球隊,但他們也仍在盡力地關注貝利的近況。
父親不會錯過任何一場貝利的比賽直播,而母親雖然嘴上說著不想看到,但也在屋子裡偷偷關注地直播。
2.不缺席的父母,是能夠理解和包容孩子的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在生活中也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和問題。
"你看看XXX家的小孩,比你懂事多了!"
"你怎麼就不能跟別人家的小孩一樣乖巧一點呢!"
但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一樣,正是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才能展現出他們的不同。
不缺席的父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優缺點,積極引導孩子縮小缺點,發揚優點,也可以閱讀孩子成長方面的書籍,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能夠發現孩子的需求和問題,真正做到包容和理解孩子。
3.不缺席的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很多父母常常高高在上,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因為孩子年紀小、閱歷不夠而忽視孩子的想法。
但真正不缺席的孩子是會自我培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我成長的。
就像貝利的父親,他一開始害怕孩子重蹈覆轍,但最後看到孩子的熱愛,轉而支持他的夢想。
生活中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像貝利的父母那樣做出轉變的,因為一旦父母不能將自己身處孩子的境況,就無法理解孩子的執著與熱情。
但是我們要明白:人生的路終究要孩子自己去走,我們唯一能做的,不過是做好一個"引路者",而不是一個"幹涉者"。
總而言之,孩子的成長決不能缺少一個"不缺席的父母",就像球王貝利的一生,決不能少了給予他極大支持的父母。
我是方韓的育兒經驗說,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