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正成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強化品牌建設的重要驅動力。滿足市場需求,形成有效供給,成為企業行業品牌建設努力的方向。
為了深入推進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的有效實施,加快紡織服裝行業向「科技、時尚、綠色」產業的轉變。1月28-29日,2017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年度工作會議在杭州餘杭成功舉行。
本次大會以「創新引領發展 品牌成就價值」 為主題匯聚政府協會領導、創新型品牌企業家聚焦「創新」這一第一發展動力,「品牌」這一重要價值來源,展開深度剖析,高度探討。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主持。
價值,品牌提升之根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其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下,紡織服裝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時尚、綠色是應有之義,強化品牌建設是必由之路。」在品牌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從國務院啟動消費品「三品戰略」專項行動,到「中國品牌日」正式設立,紡織服裝行業的品牌工作正受到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關注,行業品牌建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面對機遇,行業企業深入推進產品結構、產能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一些企業在品牌市場化與全球化布局中取得了不錯進展,企業品牌的影響力與認可度不斷提升。
「品牌建設的核心關鍵是品牌價值。」孫瑞哲指出,未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建設要通過優化產品品質,強化科技創新,不斷開發高性能、多功能、高性價比生態化的產品,強化時尚設計,促進紡織工業和文化創意的深入融合;推進模式創新,推動IP跨界合作,培養消費族群,提升品牌黏性,推動智能製造,智能化的產品與服務,打造平臺品牌;樹立文化自信,注重傳統文化的發覺研究應用,實現傳統文化與當代時尚,民族文化與大眾潮流的交互升華,同時挖掘當下流行元素與文化的價值,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提高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市場價值,以文化自信來構築時尚的話語權;深化社會責任,人本責任、環境責任以及市場責任,不斷發掘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和內涵,建立負責任的研發體系、採購體系、生產體系、物流體系,來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品牌價值。
對於此,上海水星家用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監沈守兵表示非常贊同。
「品牌的基礎在於產品,產品的落腳點則在於價值,價值創造是品牌經營的核心。」沈守兵表示,企業發展的根本之道在於價值創造,你不管用什麼樣的手法去打造一個品牌,核心是要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
沈守兵認為,任何商業模式都市顧客價值的定義、傳遞、獲取的整個過程。
長期以來,水星家紡都在關注顧客價值,圍繞科技和時尚重新定義產品,從賣產品到賣生活方式,從產品款式競爭到產品高科技功能性競爭轉變。
製造,品牌建設之基
做企業需要有使命感、責任感,更要有家國情懷。
作為國際勞動協會、國際可持續復轉該聯盟會員單位,晨風集團就這樣一家肩負社會責任的優秀製造企業典範。
關愛員工,構建和諧勞工關係;促進可持續發展,環保先行;以慈善為切入,以平臺為紐帶,踐行企業外部社會責任, 成立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晨風工友愛心救助基金、晨風宿遷愛心救助基金、晨風泗洪愛心救助基金,在企業成長的道路上,晨風一直綠色先導,責任發展。
「企業發展不能只關注眼前利益,還要逐更大的利、更長遠的利,實現自我提升的需求,滿足員工需求,客戶、顧客需求、社會需求。」晨風集團企業管理部部長楊宏偉表示,企業社會責任不是一套準則,更不是企業要去自我犧牲做的事,它是用企業的核心能力去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
同樣是優秀製造企業,蘇州天源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唐信宏認為,智能製造業也是品牌,智能製造品牌企業的價值在於將計算機的分析、判斷和決策功能與智能機器相結合,應用於生產製造流程的各個環節,部分或全部取代人工腦力和體力方面的勞動,實現製造活動的高度柔性化、集成化和系統化,並自動收集、分析、存儲並學習數據和信息等知識,從而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的先進位造技術,提升品牌企業響應市場快速反應速度。
當然,品牌價值提升不僅需要製造、科技、責任支撐,更需要新穎的產品,跨界的思維和模式,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時尚化、場景化的新需求。
創新,品牌建設之魂
近些年,以IP 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開始迎來價值釋放期,IP商業化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作為國內IP商業轉化的領導品牌企業,紅紡文化以IP運營為核心搭建內容、商品、營銷、媒體、渠道為產業生態鏈的品牌文化。先後收購了美國品牌Paul Frank(大嘴猴)、韓國品牌Pancoat,取得韓國品牌PUCCA、美國著名動畫片(辛普森一家)及美國品牌tokidoki的授權,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s)、Mossimo獨家代理。
「紅紡除了豐富的IP資源外,還擁有豐富的品牌化能力,為客戶更好地規劃整合最合適的合作方案及模式,同時強大的商品轉化能力也為合作注入源動力。」紅紡文化董事長鄭波表示,未來紅紡文化將打造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消費生態 ,用IP 連結一切。
IP的興起和繁榮源於消費者需求的變化,2017年新零售的誕生也源於此,2018年新零售將迎來井噴、白熱化和火拼。
「未來渠道融合併緊跟消費者需求變化的零售成為必然。」匯美集團副總裁曲晶表示,茵曼將重視場景消費,連結消費者,聚焦回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原來單純的賣貨到運營人,讓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更加有溫度;經營粉絲社區,線上線下連結,創造曼生活方式;運用物聯網技術提升單品流轉效率,縮短生命周期;打造柔性供應鏈,門店自主調撥。通過品類+、空間家、粉絲家戰略,實現商品通、會員通、利益通。
茵曼的未來品牌發展戰略都是圍繞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開展的,近幾年「快時尚」品牌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此。
據上海筧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國渠道拓展總監杜樹珍介紹,MJstyle近兩年拓展速度每年在100家以上。截止2017年底公司在國內開設了712家店鋪,其中MY Style297家、Topfeeling409家,預計將在2018年分別於6月和8月在日本東京、美國洛杉磯、菲律賓馬尼拉開設新店。
「公司保持高速擴張的秘訣在於,不僅做快消而是在做『綜合性零售業』。2018年公司將推出另一個1萬-3萬平方米的FISHOP品牌,定位於新型顛覆性零售業態。」杜樹珍透露,新零售品牌涉及品類有智能泊車、幼智天地、寵物樂園(含寄存)、服裝、服飾、家居、私人定製、健身、美妝、鮮花、美食、DIY工坊、民宿合作、閃電配送以及新型影院等,並引進電子櫥窗、試衣魔鏡、機器人導購、人臉識別迎賓、VR、電競等,將為消費者帶來綜合性的全新體驗。
杜樹珍表示,任何行業不能只是做好本職工作,想要獲取更多機會就只有不斷地創新。這個時代不是彎道超車,而是跨界打劫,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對手會是誰!
顯然,持續創新是企業不斷前行的驅動力。
杭州知衣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提供更加高效的素材搜索工具抓取,時尚圖片收集素材。在與網紅品牌如涵的合作案例中,知衣科技提供了AI輔助設計,從Instagram、秀場等渠道發現好款,通過素材挖掘工具,輔助設計師更好更快地完成設計,打造爆款。
平臺,品牌建設之器
落實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近兩年持續推動「三品戰略」。
另外,在本次品牌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主任楊兆華在本次會議上發布了《2017年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發展報告》,品牌建設未來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前行路徑。
作為本次品牌年會的舉辦地杭州餘杭,家紡和服裝產業佔據規上企業的四分之一,不論是規模和影響力,還是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杭州市餘杭區副區長祝振偉在會上表示,下一步餘杭區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用高技術手段改造和提升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引進培育和改造提升的兩條腿走路,使紡織服裝產業得到同步發展。
作為杭州餘杭以及中國時尚產業的心地標——「藝尚小鎮」也憑藉出色的時尚基因,正全力描繪著新藍圖。2017年,藝尚小鎮集聚金頂獎設計師4名、中國十佳設計師12名;引進各類企業565家,其中時尚類企業312家、佔比57%
據杭州臨平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陳聯宏介紹,2018年,「藝尚小鎮」將繼續聯合協會、院校、市場,打造中國時尚產業新業態、新形態、新模式;引進一批大師、大牌、大事,打造中國時尚產業全球話語權主陣地;同時加快培育時尚行業大企業大集團,從最初的設計資源集聚向產業資源配置方面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