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美國並沒有我們看起來那麼輝煌和富饒,有句話叫「成為蕭何,敗也蕭何」,我們可以改為「成也美元,敗也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元固然成為國際通用貨幣,成就了美國的霸主地位,也給美國埋下了無窮的隱患。
今天,我將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帶大家了解一下這背後的玄機。
一、美元體系的建立
在歷史上全球公用的貨幣體系有三個,分別是:國際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體系。這三個體系涵蓋了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遷,也與美元的地位息息相關,更是決定了當今世界的貨幣流通。
①金本位制
金本位是以一定成色或重量的黃金為基礎充當國際貨幣,可以自由出入國境,是國際儲備資產和結算貨幣。
②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各國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和儲蓄貨幣,美元成為核心。
③牙買加體系
黃金與貨幣脫鉤,不再是匯兌基礎,國際儲備多元化,但美元成為各國匯兌的標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幹預和調解。
從金本位,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是一個美元取代黃金成為世界通用貨幣的過程。這一過程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推出的馬歇爾主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逐步得以強化,在全球構建起一個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體系。
二、美元體系的隱患
以美元為核心是一個得與失並存的體系,對美國也是巨大的隱患。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有一個「特裡芬難題」:
美元作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導致美元在海外不斷的積累沉澱,會對美國造成長期的貿易逆差。
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又必須保持穩定和堅挺,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的貿易順差大國。
特裡芬難題讓美國成為一個矛盾體。
1960年以後美國出現了黃金資不抵債的情況,導致美元大幅度貶值與黃金脫鉤。
布雷頓森林體系被迫瓦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而推出「牙買加體系」來維持美元與匯率掛鈎的基本情況。
雖然美元依舊保持了國際貨幣中的地位但美國的貿易逆差卻沒有得到解決,長期的貿易逆差使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其中佔比最大的是國家預算赤字和經常帳戶赤字。
國家預算赤字會產生債務,但歸根結底也只是讓財富在美國本土流通,不會降低美國的整體財富。但經常帳戶赤字卻讓美國的財富每年持續的流向海外各國,導致本土財富減少。
巴菲特在《給伯克希爾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到這種現象時說:
美國每年有大概3%的產出會交給其他國家,這是一種父債子償,前人作孽,後人買單的行為。
貿易逆差造成的影響,美國只能通過不斷印錢,迫使各國購買國債把風險轉移出去。
這就是以美元為核心的體系給美國帶來的隱患,雖然美國人生活富足,但每年都有大量財富外流。
三、當下的美國
當下的美國除了貿易逆差之外,還有「投資收益」的困境。
從2006年開始美國的投資收益由正轉負,海外各國持有的美國資產得到的回報,已經超過美國人持有的其他海外資產的總和。
國家的投資收益為負數,相當於美國人已經用完了銀行帳戶裡的錢,自2006年以後美國人相當於在「刷信用卡」透支未來,負債纍纍的過日子。
如果按正常的方式,美國想扭轉這樣的結局必須全民省吃儉用,控制消費,並且讓美國保持長期的貿易順差。
所謂貿易順差,就是一個國家限制外部商品的輸入和進口,轉而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商主義」。看到這個概念是不是很熟悉,似乎在哪裡見過?
沒錯,就是我們國家目前面臨的狀況。
既然無法做到全民省吃儉用,那麼就利用自身的強勢,迫使各國接受自己的商品,加大出口,限制進口增加關稅,從而來達到貿易順差的目的。
因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國家首當其衝也不足為奇,畢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一個長期的貿易順差國,對美國有著極大的影響。
我是老牛,為你分享財經和投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