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爺青回」裡藏著多少年輕人的秘密
閱讀提示
2020年,「爺青回」在年輕人最熱衷的短視頻平臺之一B站的彈幕上總共出現500多萬次,成為年度彈幕最流行詞。畫風清奇的彈幕流行詞是網友在彈幕中敲下的直抒胸臆而又引發共鳴的詞彙,彈幕每年的流行詞都會折射出特殊的文化意味,既表現年輕一代的思想,也蘊藏著很多值得玩味的思考。
2020年,年輕人最熱衷的短視頻平臺之一B站上,滿屏的彈幕中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詞——「爺青回」。
在現代漢語詞典裡,絕對找不到這個詞,但這個詞卻在B站今年總共22億條彈幕中出現了500多萬次,成為年度彈幕最流行詞,第二位的流行詞並不令人意外,是全網流行的「武漢加油」。
按照B站年輕人的解釋,「爺青回」就是「爺的青春又回來了」的縮寫。 「用來表達人在變化後的環境中,面對曾經熟悉的人和事物時,油然而生的一種喜悅之情。」一位B站UP主告訴記者。
迥異的語境和文化
網際網路上與線下有著迥異的語境和文化,而這一差異似乎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
一位社交網站的產品經理感慨道,年輕人的網絡語言變化太快,很多時候他們甚至直接用表情包交流。為了了解年輕人的網際網路語言、使用習慣,很多產品經理不得不偽裝成00後去和他們交流,但很快就會被識破,因為話語體系完全不同。
如今,彈幕已成為觀看視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彈幕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看懂了彈幕也就看懂了當代年輕人流行文化。
據知識分享平臺知乎介紹,「彈幕」一詞最初的意思指炮火射擊過於密集,以至於像一塊幕布一樣,為軍事術語,也經常被用在彈幕射擊遊戲中。在傳播領域中指的是用戶在觀看視頻時,在視頻畫面上以字幕的形式發布的評論。
彈幕最早起源於日本的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動畫」,2007年5月,Niconico動畫新增留言板功能——用戶可在影片上留言,而留言會以彈幕的形式出現在影片上。
視頻彈幕的信號在於——你不是一個人在看,而是「抱團」觀看模式,也真正實現了無時空距離的社交。
有網友表示,彈幕簡直比劇情還有趣。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彈幕,卻也是無數觀眾在那一刻最想要傳達的感想。
如果說中年人使用社交平臺更多是進行一種信息交換,希望社交平臺簡潔有序,那麼年輕人的社交平臺則更加豐富有趣。當下年輕人正在通過信息技術展現自身獨特的社交屬性,正是如此才會有彈幕文化、各種縮略語的出現。
而相比點讚、評論、轉發等方式,彈幕的「共時性」打破了觀眾之間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滿足了年輕觀眾在特定時刻的及時互動與社交需求。
建立嶄新的話語體系
在幾經對彈幕的嘗試後,已近中年的社交產品經理們總結的一種看法是,95後與00後在嘗試著建立嶄新的話語體系,接管需要直面的社會議題,他們希望在網絡中建構自我身份認同。
喚醒人們群體認同的因素,更多的是共同回憶,於是「爺青回」出現了。
彈幕中的「爺青回」常見於青春時代經歷過的人、影視劇、遊戲、動畫等事物,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在當下再現和回歸的場景中。
今年一批經典電視劇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入駐B站。略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在電視上已經播放過很多遍的經典電視劇,在B站上再次獲得大量的播放量,滿屏的彈幕都是對青春回憶,觀看者甚至每一幀地尋找穿幫鏡頭。
譬如彈幕裡,老版《西遊記》裡的諸多「一毛特效」早已被拆穿:猴哥一蹦十米高的鏡頭,下面微微露出了蹦床的影子;天庭上騰雲駕霧的場景裡,乾冰煙霧中隱隱露出了猴哥腳下的滑板……
B站認為,「爺青回」的感嘆既有年輕人對於被迫成長的時代情緒的回應,也包含著大眾對於重獲幸福的渴望。通過重回往日時光的方式,「爺青回」讓人們再次體驗生活中曾有過的那些快樂的、高光的瞬間,從而喚起美妙、感動等情緒,讓觀看者得以在當時當下重獲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勇氣。
但我們不能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雖然「爺青回」是年輕人的語言,但他們感慨的那些內容、那些文化現象,卻似乎已經流行了幾十年,如今充斥在視頻網站上的大量內容遠沒超過經典的高度與流行力。
「爺青回」一定程度上是老劇大熱引發出的流行詞。與其說大家回憶的是劇集本身,不如說,大家懷念的是那個不必擔心經典會被拍爛的國產劇黃金期。
尋找集體回憶共鳴
也許疫情期間的特殊性,迫使無數隔離在家的年輕人向外找尋與社會、與群體的聯繫;在年輕一代建立起嶄新、屬於自己的表達體系之前,全國統一的流行多年的經典無疑是一個節點。
而「爺青回」卻像一聲號角,把在B站上找尋認同價值的網友們攢了起來:不必擔心自己的呼聲無人回應,因為這有千萬人在一同召回集體記憶。
集體記憶是法國社會學家莫裡斯·哈布瓦赫提出的重要概念,用以解釋由特定社會群體所共同經歷的重大事件、共享的重要觀念引發的緬懷、討論和傳承現象。
除了見證B站所代表的青年文化的成長,「爺青回」也展示了千禧一代與時代的共同成長。B站「爺青回」刷屏最多的視頻出現了李逍遙和趙靈兒、劉星和小雪、也有舒克貝塔、甚至是巴啦啦小魔仙。
這些人物與他們背後的作品無一不鮮明地體現了特定時代的影視文化特徵和社會生活面貌,直到現在還會被作為獨特的社會現象深入研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爺青回」體現的是一種既屬於個人又屬於公共空間的情感表達。
車輝
(責任編輯: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