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0年,因為「疫情」襲來的關係,中國電影停擺了很久。
這麼一來,原本很多比較活躍的電影演員們,也像消失了一般,其中就包括近年的中國電影票房第一人的吳京。
——吳京!
最近吳京因為成為了奧斯卡評委,立刻又掀起了一波對於吳京的爭議。
背後的原因自然就是《戰狼2》,這個爭議一點不比吳京少。
同時中國網絡上圍繞吳京和《戰狼2》的討論,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因為這部電影已經單單是部電影,而是成為了文化現象。
所以《戰狼2》到底是部神作,還是被高估了呢?
01《戰狼2》的影響為何很大?
現在國內觀眾討論吳京和《戰狼2》這部電影,其實爭論的焦點一直陷入了兩個誤區。
一是圍繞《戰狼2》電影本身的質量。
他們只要拿《戰狼2》和國外的同類電影比較,認為這部電影本身質量其實不怎麼樣,沽名釣譽甚至遠遠被高估。
二是《戰狼2》裡面愛國主義情懷點燃了國人的情緒。
為此,全國人民推動這部電影成為中國票房第一,再和電影的質量結合起來,自然加深了《戰狼2》這個被高估。
這兩點確實也是《戰狼2》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關於《戰狼2》為何能夠成為文化現象。
我個人認為,還有兩點幾乎被國內觀眾忽視掉了。
02《戰狼2》之打破流量經濟
第一個是《戰狼2》打破了之前的香港魔幻片和情懷片,與流量明星的亂象。
如果從歷史環境看待國產影視產業發展的問題。
從大環境上講,中國影視產業上面的限制嚴重,中間影視資本充斥著圈錢投機的行為。
2017年之前真的尤其嚴重,當時是是「香港魔幻片和情懷大片」,與「流量經濟」的天下。
中國觀眾的觀影水平,確實有很大一部分的觀眾審美觀處在歷史發展的局限性上,這些都是客串存在的事實。
這裡舉個例子。
中國網民一旦談到「流量明星」的話題,有多少人破口痛罵小鮮肉橫行、買ip、五毛特效、影視劇輕而易舉圈錢,那些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如何如何——
結果呢?
有些觀眾一面痛罵流量明星容易賺錢,沒有認真做事的導演演員了。另一面,當吳京這種認真拍戲的出現過後,換個角度繼續痛罵——
其它不再贅述,現在說回《戰狼2》上面。
2017年《戰狼2》之前的國產商業大片,雖然票房是在節節攀升很高,但是口碑和質量真的飽受詬病,題材類型也相當匱乏。
當時除了《尋龍訣》和徐克《狄仁傑》系列。
你會發現其它商業特效大片,質量評分和觀眾那裡的口碑都不太好。
比如鄭保瑞《西遊記》系列,許誠毅《捉妖記》系列,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澳門風雲》系列,再到各種各樣的香港魔幻片。
是否你腦海中已經有種票房確實很高,但是美術不中不洋,故事稀爛,和特效水平五毛的感覺了?
2017年,吳京的《戰狼2》出現,嚴謹認真的製作水平,搏命和硬氣的現代軍事動作題材。雖然此前便有《戰狼1》和《湄公河行動》了。
但《戰狼2》的中國票房第一,前所未有的文化現象,一舉掃除了中國影視圈的浮華奢靡風、虛假夢幻般的「流量經濟」。
實際上,《戰狼2》同期上映的小鮮肉魔幻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最鮮明的一個例子。
《戰狼2》票房不斷突破中國影史記錄,當時觀眾更是好評如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粉絲和路人吵個不休,但票房遭遇了大滑坡。
兩部電影形成最鮮明的對比,同時也是中國商業電影一個難見的現象。
這個背後是2017年左右整個中國電影產業到達一個轉型的臨界值,絕不是吳京和《戰狼2》一部電影的功勞。
《戰狼2》確實是恰好的出現的一部作品,但這部電影獲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功,它又正面推動國產電影產業的加速轉型。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是也!
03《戰狼2》之突破國產電影類型
上面已經說過,2017年的《戰狼2》之前。
國產商業大片雖然票房很高,但是口碑質量都不太好,尤其是類型題材非常稀缺。
2017年的《戰狼2》還有有兩個成就,一是為中國現代戰爭片的執牛耳者,二是對於中國電影工業的探索。
吳京的《戰狼》系列,正是國產商業大片迅速發展的情況之下,應運而生的一部對於國產類型商業大片。具有突破性和開創性,但學習痕跡也很明顯的國產現代戰爭動作片!
國產商業電影《戰狼》系列前,是沒有什麼現代戰爭動作片這個類型的。
中國香港以前同類題材是警匪片,《英雄本色》和《警察故事》系列可以說非常的典型。
畢竟香港一座城,上升不到國家的層面上。而大陸同類的題材,早期二戰戰爭片自然不是現代戰爭片了,我個人能想到大概只有兩個。
《代號美洲豹》和《衝出亞馬遜》。
《代號美洲豹》是1989年的作品,《衝出亞馬遜》則是2002年的作品。
而且《代號美洲豹》嚴格算來還是警匪片,其中只有《衝出亞馬遜》是現代戰爭片題材。
《戰狼1》誕生於2015年,時間距離跨度整整13年(在此之前,香港導演林超賢拍過一部《逆戰》,但除了前面幾分鐘,後面還是警匪片模式)。
所以,《戰狼》對於國產商業類型開創的意義,可以說非常明顯,缺陷和局限同樣一目了然。不去分析故事情節,在製作上很多人口中的電視劇質感。
不管如何,2015年《戰狼1》的問世,意義大過了電影本身。
個人英雄主義的現代戰爭片,與《湄公河行動》的主旋律現代戰爭片有著較大差別。
2017年的《戰狼2》,吳京又將電影全面升級,還是其中集大成的一部,它是國產現代戰爭動作片的執牛耳者。
中國觀眾對於《戰狼2》電影質量本身感覺一般,主要原因是中國商業電影發展得太晚。但是,美國好萊塢同類電影的發展很早,非常非常的成熟。
美國同類個人英雄主義片,《第一滴血》1982年的作品,後續同類題材電影更是數不勝數。
普通觀眾用中國作品對比美國同類作品,輸得底兒掉實屬正常。
但是,近年來美國這類作品數量減少,受歡迎的戰爭題材表達方式已經完全不同。這就是一國的現實社會情況,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反映在了影視文化上面。
大家想想歐美的現實問題,再想想中國的現實問題!
說到底,吳京的《戰狼》系列之於國產現代戰爭片,一如《唐人街探案》系列之於中國懸疑商業片,《流浪地球》之於中國科幻片,《哪吒》之於中國商業動畫電影,對於中國商業類型電影具有探索性、開創性和引領作用。
如果你直接去套美國同類美國作品,那是完全忽視兩國文化產業發展。
04尾聲
最後,現在的世界是網際網路的世界,信息化的世界。
普通觀眾並沒有義務和責任去了解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現狀如何,在消費體驗上自然而然會形成固定消費觀念。
錯是沒有什麼錯的,但是會出現一個常見的現象。
普通觀眾習慣拿全世界最成熟最完善的文化產品,對比本國發展時間更晚,並且處在學習模仿融合本土化的文化產品上。
這個東西放在其它行業也類似。
國內除了發展最好的科學技術,比如軍工和航天等。
其它如汽車、大飛機、電腦晶片,所有國內落後不擅長的工業門類,每當國內同行推出了或者學習模仿出同類產品,一大堆人對其冷嘲熱諷和道德優越感爆棚。
影視文化的黏性更高、更強、更頑固和更加的可怕,這就是文化軟實力的影響。
事實上,這個它又沒有什麼錯,畢竟現在是商業世界,消費者自然會消費質量口碑更好的商品,有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形成依賴和維護自然是理所當然。
我們客觀上講,吳京的《戰狼2》對比美國的同類電影自然落後太多。
但是它的出現了一掃國內香港魔幻爛片、情懷爛片和流量經濟。再到對於中國現代戰爭動作片的突破,這些確實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不管國內某些觀眾喜不喜歡。
吳京和《戰狼2》歷史地位都放在那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