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程萬裡風正勁,只爭朝夕看西安。7月14日開始,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只爭朝夕看西安」2020全國媒體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新華社、陝西日報、西安晚報等32家中央和省市媒體在本周對西安市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逆勢求變、迎難圖新的情況進行全景式報導。
臨潼房巖村蟠桃示範園,依託生態資源開發採摘項目,發展特色旅遊產業。
媒體團探訪西安市臨潼區房巖村
傳統鄉村道路變成了旅遊景觀道,鄉村田園變成了熱鬧景區,民居農舍成了民宿客棧,傳統村落變成了文化旅遊鄉村……
房巖村已成網紅打卡旅遊地
15日,採訪團最後一站來到臨潼區房巖村,感受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如何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房巖村位於驪山鎮至仁宗廟的灞臨公路兩側,總佔地面積8.3平方公裡,沿「最美環山路」環繞而上即可到達。交通信息不暢、思想落後、缺乏資金技術等因素導致這裡深度貧困。全村184戶637人,建檔立卡戶69戶,截至2017年在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18戶42人,貧困發生率為6.9%。
曾經的房巖村,是附近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2012年環山路修通後,旅遊、休閒的人慕名而來,房巖村成了遊客的必經地和歇腳地,住在路邊的部分村民思想活了,但是落後的觀念、較低的知識教育、資金的短缺,是阻礙房巖村經濟發展的「硬傷」。
房巖村已成網紅打卡旅遊地
為貫徹中央關於扶貧相關要求,堅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西安市委向該村派駐了市級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滻灞生態區管理委員會。本著「招之則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一貫作風,分別於管委會辦公室、土地儲備中心、安監局、生態局、社會事業局、金融控股公司、溼地園辦等部門組織精兵強將。其中駐村工作隊3人,聯戶幫扶幹部18人,奔赴房巖村開展脫貧攻堅。
「房巖村位於驪山之巔,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天然的森林氧吧,非常適合休閒度假旅遊。」滻灞生態區派駐臨潼區仁宗街辦房巖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戴勇鋼說,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工作隊決定在該村打造以生態旅遊度假為主體的鄉村旅遊業,堅持發展旅遊、餐飲、民宿等農村第三產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業和服務業,讓鄉村旅遊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據了解,自開展對口幫扶以來,滻灞生態區管委會已累計投入280餘萬元,直接用於房巖村扶貧幫扶、集體經濟和基礎建設上。其中,2017年以前投入80萬元;2017年投入產業發展資金12.5萬元;2018年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2萬元;2019年投入扶貧專項資金49.1萬元,人居環境提升投入專項資金17.6萬元,2020年計劃投入70萬元,目前資金已撥付到位。
2017年5月以來,在滻灞生態區管委會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滻灞駐村工作隊緊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投資20萬元合作開發碩田溪谷山莊,進一步擴大集體經濟份額,當前山莊運行良好。房巖村依靠碩田溪谷山莊和村內10多家農家樂帶領,正在開展鄉村旅遊、精品民宿、休閒採摘等,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拓展休閒觀光,做強精品民宿,帶動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同時,為了發展特色旅遊產業,房巖村利用現有165畝桃園,並在此基礎上新建兩個蟠桃示範園,通過舉辦蟠桃節活動為抓手,開展生態採摘旅遊,依託生態旅遊資源,開拓創新,著力打造驪山蟠桃品牌。
房巖村發展種植的蟠桃
此外,房巖村還依託驪山旅遊資源、民俗文化和鄉村環境,充分利用農家院落,積極發展「民食、民宿、民遊」農家樂項目,在發展農戶單體經營同時,積極引入文化公司、創意人士等多元投資經營者,打造單體農戶、廢舊老宅改造、戶外俱樂部、大型農莊、文化創意會所等不同特色的鄉村休閒旅遊產品。
當前,藤原豆腐店、機車驛站等已順利開業,並成為驪山之巔網紅打卡點,為房巖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臨潼房巖村傳統村落變成了熱門旅遊文化景點,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另外,村委會已和西安雲集公司合作,利用驪山風光,開發鄉村婚紗攝影旅遊項目,當前項目已正式開始施工,計劃建設特色鄉村婚紗影樓、房巖村村史館、房巖村特色產業供銷社等,著力將房巖村打造成為驪山之巔生態鄉村旅遊開發的範本。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樊華 張松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郝鍾毓 張松
編輯:西安報業全媒體編輯 答案
審核:韓東辰 張琦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