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後臺留言希望我聊一下最近熱熱鬧鬧落幕的「同一世界:團結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慈善音樂會,這個由流行巨星Lady Gaga發起的8小時在線接力音樂人直播演出在4月19日上演,有人稱讚其是「當代的Live Aid」。
但是很抱歉我並沒有看直播,只是零星地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媒體上看到過幾段剪輯。坦白來說,我對這場演出完全不感興趣。
West World,Stay at Home,Plz
首先,不看「同一世界:團結在家」的直播,因為我本來就不愛看熱鬧。與之相應的是我既不會關注國慶閱兵,也不會守著看什麼奧運會開幕式——更別提什麼「地球一小時」之類的活動。
我無法從類似的大型活動中獲得任何的快感,如果你能從這種「很多人共同參與」的活動裡獲得一種群體性的認同感,或者有一種「解鎖了某個成就」的快感,那當然很好,但我相信,有一些人就是註定對此毫無興趣。
而那個所謂的「同一世界」,對我而言更像是夢幻泡影。
歸根結底,我不需要一堆西方明星跑來告訴我「團結在家」,因為過去的幾個月,我已經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裡,過著完全「家——工作單位」兩點一線的生活。
「同一世界:團結在家」的受眾群體是那些迄今為止依然打著「自由」的旗號,不戴口罩,開「病毒派對」,堅持出門權神聖不可侵犯的群體。有一些藝術家出來號召他們待在家裡當然是好事,但我並不屬於「那個世界」。
在個人主義大過天的西方世界,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倡議,因為這意味著說服人們「放棄出門的自由」,而後者恰恰是西方世界至今無法有效隔離和對抗病毒傳播的根本原因。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發起人Lady Gaga
有很多人喜歡把這場演出看成是當代的「Live Aid(拯救生命)」,甚至豪言我們在「見證歷史」,這種說法我真的不敢苟同。
1985年的Live Aid是一次非常純粹的慈善演唱會,最終目的乃是為衣索比亞的饑荒籌措善款;而號召人們待在家裡的「同一世界:團結在家」,在我看來不過只是一次propaganda(宣傳)罷了。
而且即使是Live Aid,最終真正的意義,也不過只是一場演出,一場秀而已。
Radiohead的桶木腰曾經表達過自己對Live Aid的看法,他非常反感那些動不動就想要「改變世界」的流行巨星們,因為究竟是什麼造成非洲的饑荒呢?是因為西方世界掠奪了那裡的資源,然後煽動非洲人互相仇恨,再賣給他們軍火。
而哪怕是Live Aid籌措的那一點點的蠅頭小利,最後也還是被非洲國家用來購買西方世界傾銷的軍火,然後造成更多的死亡和更多的饑荒
我深感認同,因為說到底,Live Aid也不過西方世界那些流行巨星以及觀眾們的一場大型自我感動而已,Live Aid並不能「拯救非洲的生命」,它最大的意義是可以幫助白人聖母們淨化自己的心靈。
資本主義的陰暗面:Radiohead第一張偉大專輯誕生記
而Live Aid能成為經典,是因為超脫於那些「意義」之外,它本身是一場視聽上佳的傳奇演唱會,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更是在這場演出上奉出了人生絕唱。
而「同一世界:團結在家」的演出還有任何回顧的價值嗎?我寧可去回顧其中任何一個音樂人的「正常」演唱會的視頻,也絕不可能會對這種單純的直播回顧感興趣。因為說到底,這不是一場「演唱會」,它的體驗上頂天算能是「明星直播」,更別提還有那麼強的propaganda意圖了。
在這種基礎上,再去討論「同一世界:團結在家」的藝術價值是一個非常搞笑的話題,在當今世界大型演唱會頂級的燈光、音響和舞美面前,這場演出離「經典」差了十萬八千裡。
Freddie Mercury在Live Aid上
綜上所述,我不看「同一世界:團結在家」,因為當個演出來看,它沒有足夠的觀賞性;當做propaganda吧,我又不是這個宣傳的受眾。
我甚至都不太關心國外的疫情數字,因為那個數字早就已經漲到足夠我麻木了,以我對資本主義的淺顯的認知,所謂群體免疫也好,提前復工也好,不過只是某些政客心照不宣地淘汰低端人口的手段罷了。
而當你看一眼牆外的世界,依然是各種「Blame China」;或者懷疑中國瞞報數字,實際死了幾千萬人的言論。並沒有太多「One World」的感覺,因為我覺得那個「One World」大概只代表西方世界。
所以我為什麼要把大好的周末浪費在為這些西方人操心上呢?就算大晚上的不睡覺,打打遊戲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