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贏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科學家揭開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2020-12-12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 舒越)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共同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三人將共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那麼,這三位科學家都有哪些貢獻?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四明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謝懿。

【揭曉】

羅傑·彭羅斯,是霍金的科研夥伴

「彭羅斯利用數學方法證明了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他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廣義相對論如何預測了黑洞的形成,怎麼進入黑洞以及進入黑洞後會發生些什麼。」劉四明介紹,羅傑·彭羅斯在數學物理方面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羅傑·彭羅斯1931年出生於英國,是牛津大學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把諾獎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頒給羅傑·彭羅斯,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就曾經預言過黑洞的存在。它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甚至是光都無法逃離黑洞。」劉四明說,「黑洞」的概念最早是1916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出的。他發現,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這個空間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

值得一提的是,羅傑·彭羅斯和霍金還有深厚的研究友誼。兩人合作將黑洞的數學運用到了整個宇宙中,並表明在我們遙遠的過去存在一個奇點,一個無限彎曲的時空區域:大爆炸的起點。

「彭羅斯是一位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尤其在黑洞研究方面,他和霍金也是一對科研夥伴。」謝懿表示,霍金在黑洞部分領域做出了很重要的證明,所以很多人也許會說,彭羅斯這個獎項,也有霍金的一半。

堅持30年!他們發現了超大質量的「黑洞」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部分授予了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安德裡亞·格茲(女),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在天體物理領域,這兩位獲得諾貝爾獎是早晚的事。」謝懿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發現的「緻密天體」,其實指的就是黑洞。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兩位科學家分別帶領團隊,對銀河系中心區域進行觀測,時間長達二三十年。

「觀測」二字,聽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簡單。謝懿解釋,首先兩位科學家團隊是通過地面上大型望遠鏡進行觀測,一個在美國夏威夷,另一個歐洲小組用的是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他們對銀河中心區域周圍的幾十顆恆星進行了二三十年的連續觀測,由恆星運動推演出了銀河系中心有一個不發光的大質量天體。

他們發現,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聚集在一個不比我們太陽系大的區域裡。根據這麼大的質量,同時又在這麼小的範圍,排除了目前存在的實體之後,根據現有的所有理論,這裡只可能是一個黑洞。「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類第一次能夠通過測量黑洞周圍的物質對其進行直接探測。」 謝懿說。

謝懿表示,如果說彭羅斯是理論物理學家,這兩位科學家就是「實戰派」,從他們的科研故事中不難看出,除了有觀測設備等硬體支撐,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是科研工作者很重要的品質。

「今年獲獎者的發現在研究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方面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得到答案,並促進未來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 (David Haviland) 表示:「這些問題不僅包括它們的內部結構,還包括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驗證我們的引力理論。」

【背景資料】

盤點過去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及主要成就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以下為近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亞瑟·麥克唐納。兩位科學家因發現中微子振蕩,證明中微子有質量而獲得了這一獎項。

2016年,英國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因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而榮獲該獎項。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憑藉在發現引力波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以表彰其在雷射物理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貢獻。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詹姆斯·皮布爾斯,以表彰其對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與此同時,兩位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也獲得該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

諾貝爾物理學獎小知識

從1901年到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了113次。期間,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這6年沒有頒發。

113次頒獎中,47次為單獨獲獎者,32次為2人共享,34次為3人共享。

從1901年至2019年,累計213人獲得這一獎項。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英國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年僅25歲的他憑藉用X射線研究晶體內原子和分子結構的貢獻,與父親亨利·布拉格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阿瑟·阿什金,2018年因在「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中的應用」領域所做的工作獲獎,時年96歲。

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213人中,有3位是女性。分別是1903年獲獎的居裡夫人,1963年的瑪利亞·戈佩特·梅耶以及2018年的唐娜·斯特裡克蘭。

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是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分別在1956年和1972年獲得這一獎項。

除了約翰·巴丁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外,還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也曾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她就是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在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提醒】

據諾獎官網消息,其他獎項的揭曉時間預計為:10月7日公布化學獎獲得者,10月8日公布文學獎獲得者,10月9日公布和平獎獲得者,10月12日揭曉經濟學獎獲得者。

(編輯 周冬梅)

相關焦點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來源:新浪科技專題:2020年諾貝爾獎長文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6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一半授予Roger Penrose,獲獎原因「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另一半授予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獎原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年的物理學獎一半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被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方面的貢獻。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號截圖。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今年的物理學獎一半被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被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方面的貢獻。
  • 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是什麼?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3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是什麼?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3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發現「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關注黑洞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晚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獎者們發現了「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據了解,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探索宇宙最奇異現象
    導讀: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英國、德國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其中,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是第四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據中新網援引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
  • 因黑洞研究,三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
  • 他們找到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秘密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18點0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共同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為什麼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會頒給這三位科學家?
  •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理解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可以說暗星的概念就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研究對象——黑洞的萌芽。需要指出,上述暗星的概念是基於光的粒子假設提出的,隨著1801年託馬斯•楊的雙縫幹涉實驗的成功,光的波動學說獲得越來越多物理學家的支持,拉普拉斯本人都覺得暗星這一概念可能計算有誤,從而在其新版的著作中就刪除了該理論,暗星這一概念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黑洞」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物理獎於6日公布。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
  • ...獎系列講壇」第二場開講——探索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新華網上海11月17日電(王卉雯)15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新華科普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協大講壇承辦的解讀2020年科學類諾貝爾獎系列講壇活動第二場「解讀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探索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在滬開講。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霍金的戰友們!黑洞「吸納」全部獎金
    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為他們對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的發現而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04年,《發現》雜誌將蓋茲(Ghez)列為美國20大科學家之一,這些科學家在各自領域表現出很高的理解力。2020年,她與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因為她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不讓談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頒獎大會——中國的朋友愛因斯坦與諾...
    這個遺囑的主要內容就是將他的遺產建立一系列獎項,表彰世界上各國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諾貝爾的遺囑還有一項內容:不準把他活埋了)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止至2020年,共授予930位個人和25個團體。
  • 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是因為發現神奇的黑洞
    原標題: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是因為發現神奇的黑洞,「上帝粒子」、引力波、量子光學等研究者都曾獲獎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公布了獲獎者,這次頒發給了黑洞發現者。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時空奇點與黑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三位獲獎者的開創性發現,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經過多次測定,人馬座A*區域雖然大小和整個太陽系差不多,但質量卻達到了430萬個太陽那麼大。研究黑洞的歷史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它引力極其強大,能夠吞噬周圍的一切,以至於所有粒子,甚至光都無法逃出它的魔掌。這樣的暗黑天體人類是無法觀測到的,也曾長時間無法相信它的存在。
  •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2020-10-06 19:50:46 發布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
  • 他們發現宇宙最神秘「甜甜圈」
    2019年4月10日,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公布了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黑暗中,一個發光的圈體引人注目,不少網友調侃黑洞「原來是一個甜甜圈」。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頒給了發現「甜甜圈」的科學家。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