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富養」這個育兒理念非常紅,但很多人搞錯了富養的內涵,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追求、沒有理想的「廢材」小孩。這些父母就納悶了:明明我們這麼起早貪黑地努力奮鬥,孩子也是看在眼裡,怎麼他就一點都學不到父母身上一絲半點的優秀品質呢?
關於這個話題,李玫瑾教授曾給出過一個非常有深意的回答,大概意思是:許多父母以為提供足夠的物質給孩子,就算是富養;但缺乏精神上的滋潤,這個孩子的身體被養弱了、性格給養壞了、脾氣也給養大了。這種錯誤的育兒行為實質上形成了「富養」,最後把孩子給養廢了。
大致說來,「富養」可能會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飲食「富養」
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市場上的各種加工食品種類也多了起來。其中一些食物只追求口感和口味,只含有極少的營養,吃一點進去雖然對身體沒什麼壞處,卻也沒有好處;但偏偏特別受挑嘴的小孩子們歡迎,而他們又不懂得節制,只顧滿足自己的嘴巴;家長以為滿足孩子的需要就是富養,對此也不加勸阻,就產生很多問題。
首先,這些高油或高糖的零食吃多了,很容易造成孩子一天攝入的熱量超標過量。過多的熱量會被身體囤積成脂肪,造成兒童肥胖。小孩子正在長身體,體重過大會對他們的骨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對內臟器官也會形成負擔。
其次,零食吃多了,真正有營養的正餐時間,小孩又吃不下了。時間長了會逐漸引起孩子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當今社會很難看見非常瘦小的孩子,更多的是一個個大胖小子、大胖姑娘。
別看他們身上肉多,但其實身體處於缺乏必要微量元素的狀態,抵抗力低下、非常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2、身體「富養」
現在城市大了,孩子上學通常都是靠交通工具。學習時間比較長,往返家和學校又都在坐車,很容易缺乏鍛鍊。
所以在課餘飯後,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進行諸如慢跑、球類運動等能夠增加日常活動量的娛樂。但是,當下同樣是一個電子遊戲泛濫的時代,而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可是大大超過了各類運動。
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孩子都會要求家長給自己買價格高昂的電腦或電子遊戲設備。在一些圈子裡,誰的遊戲設備貴,誰就有面子,儼然形成了攀比的不良風氣。
一些家長也認同這種觀點,把給孩子買貴的設備,把同伴比下去視為「富養」,結果導致這些孩子沉迷遊戲,整天呆在家裡不運動,最後身體越來越差。
3、精神「富養」
一個健康的孩子,精神上一定是富足而堅強的。現在關於「富養」最大的誤區,還是體現在這一點上。許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輩,覺得富養就是千依百順、把孩子當成一家中心,視為重中之重。不管怎麼樣,都要優先考慮孩子的需求,而把其他人放在一旁待命。
這麼做其實只會讓孩子學會無理取鬧。一旦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想盡辦法來達到目的,而不是思考其中的道理,學會衡量利弊、做出應有的退讓。當他們慣於從這種沒有限制的耍混行為中獲得利益,長大後很難和周圍人好好相處,很容易受到挫折又不能通過反思獲得成長。
無論如何,一個「負養」長大的孩子很難在成人後有出息。家長們如果不想孩子被「負養」,儘早了解相關知識非常有幫助。
雖然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但是我們對「教育」並不一定精通。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習慣和心情來教導孩子,而我們的經驗並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科學。
如果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我們真的無法預料。
這套書就很適合,它是家庭教育專家總結的二十年的育兒經驗,可以幫助父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正面管教》基於氣質研究和正念理論,為家長提供強有力的技巧,以減少家庭衝突,促進合作、尊重和相互理解。
本書一共5冊只要88元,便宜實惠,感興趣的家長,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吧。
無論在哪個時候,我們都得警惕過度溺愛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儘管這個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但現實中卻仍然屢屢見到各種各樣的「小皇帝」,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只能說,在育兒觀念的把握上,還是有很多父母不知不覺地就陷入了誤區。家長們切忌一味地拼命工作,卻忽略了陪伴和精神教育,比起追求「富養」,也許避免「負養」對孩子的發展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