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統籌+系統治理、地方政府+央企大兵團作戰,南海北村水系治理...

2021-01-12 瀟湘晨報

11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登整版文章,講述深圳茅洲河水環境巨變的故事。昔日的茅洲河汙染嚴重,人人河邊掩鼻走。如今的茅洲河,水清岸綠、魚鷗翔集,成為市民紛紛打卡的「網紅河」。而這一切都與其採用的EPC水環境綜合治理方式息息相關。

如何根治河湧黑臭問題,茅洲河的成功能否複製?如何讓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治水中來?南海區在圍繞北村水系治理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

今年初,在參考廣深等城市的治水經驗後,南海區決定在廣佛交界的北村水系流域試點,規劃採用流域綜合治理的方式,還北村水系流域以「水清、河暢、堤固、岸綠、景美」的水鄉風貌。

作為國內水環境治理的領軍企業,又有參與茅洲河治理的成功經驗,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建生態集團」)今年3月牽頭成功中標了南海區北村水系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中的最大標段——大瀝東部片區(謝邊河及大範河、鎮水圍以東水系)EPC項目。

北村水系流域(大瀝東部片區)水頭湧治理後效果圖。

北村水系治理 南海區啟動迄今最大環保工程

南海區擁有典型的嶺南水鄉地貌,無數支流河湧經北江匯入珠江,形成了廣佛兩地一衣帶水的同城關係。而每一條支流河湧的水質都與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近年來,南海區大力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流域內河湧的水質狀況逐步改善。北村水系流域是南海區最大的水系,位於廣佛交界,地跨獅山、裡水、大瀝三鎮,總面積246.79km2,內有雅瑤水道、大範河、松崗河、機場湧、豐崗公湧等32條總長度129.86km的主(支)幹河湧和228條總長度184.94km的支毛湧,擔負著北村水系排水、灌溉、生態、景觀等多重功能。治理面臨區域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汙染源複雜等狀況。

「經過對北村水系流域現狀科學分析,充分借鑑廣州、深圳等城市治水的成功經驗,南海區決定以評定分離招標模式和以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的方式,對整個北村水系流域進行統一規劃、科學制定治理方案。項目總投資78.77億元,這是南海區迄今為止最大的環保工程項目,也是首次實施評定分離招評標辦法的項目。」南海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局長葉新說。

北村水系治理是廣佛跨界河湧整治的重要工程,也是佛山市重點項目,受到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和南海區主要領導多次到項目一線調研督導,有力推動項目建設。

由中電建生態集團承建的大瀝東部片區(謝邊河及大範河、鎮水圍以東水系)標段位於整個北村水系的下遊,建設範圍涉及大瀝鎮22個社區,面積73.13km2。該標段涉及防水排澇工程、水環境改善工程、活水工程、生態修復工程、水景觀和水文化工程五大類工程,共計68個子項。

牛犢灣治理後效果圖

三大目標四大措施制定全方位治水方案

據中電建生態集團項目總經理邊文章介紹,他們在接到中標通知書後,跑步進場,快速制定了治理思路和分階段建設計劃,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指示精神,發揮中電建生態集團專業優勢,立志把北村水系項目建設成精品示範工程。

北村水系流域(大瀝東部片區)屬於感潮河湧,現狀河湧底高程坡比小,局部河湧存在淤堵情況,且城市快速發展更新,局部河湧被侵佔,導致漲潮退水能力不足,易造成淤積,降低防水排澇能力;同時現狀排水系統未徹底雨汙分流,存在雨汙混流,甚至汙水直排河湧。對此,中電建生態集團將水質達標作為核心目標,規劃同步實現防洪排澇和宜居環境提升。通過截汙納管、河湧清淤、活水增容、水生態修復四大措施,為北村流域居民創造出一個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文化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格局。

截汙納管是該工程的第一步,針對項目片區內管網建設滯後、汙水收集處理系統不完善、汙水直排入河等問題,中電建生態集團計劃將新建汙水管網與改造現狀管網相結合,以提高汙水收集率。

所謂流水不腐。河湧水動力不足、連通性差也是造成水質汙染的重要原因。對此,中電建生態集團提出了活水增容的思路,計劃通過科學調度水閘、泵站,從外江引入活水水源,精準調控水系流速流向,增強區域河湧的水循環,同時滿足生態和景觀的需水要求。在水質提升後,中電建生態集團還將就沿河進行水生態修復,構建出健康、穩定的溼地水生態系統。

根據建設目標,到今年底,項目將完成清單中17條河湧的黑臭水體消除,用三年時間實現整個治理標段內河湧水質達到IV級考核要求,最終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可持續、寓教於遊的濱水生活環境。

創新理念+技術保障 中電建生態集團治水實力擔當

中電建生態集團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生態環境治理的平臺公司,公司註冊資本金33.83億元,累計中標金額超1300億元,營業收入超400億元。

作為國內領先的水環境治理企業,中電建生態集團先後中標深圳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東莞石馬河流域、廣州車陂湧流域、深圳龍崗龍觀兩河流域、雄安府河溼地等治理項目,在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在實踐中充分發揮「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理念,形成了大兵團作戰的「城市水環境治理EPC工程模式」,在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治理等多方面形成了豐富的工程設計能力和施工經驗。

同時,中電建生態集團創新提出雨汙分流截排管控系統、內外源汙染管控系統、工程補水增淨驅動系統、生態美化循環促進系統、河湖防洪防澇與水質提升監測系統、水環境治理信息管理雲平臺系統六大技術系統,並擁有清淤機器人、暗涵智能檢測船等大量自主研發的機器設備,為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科學有效保駕護航。

增兵添將迎難而上誓要打贏治水攻堅戰流域現狀管網複雜,管理和施工難度不亞於建大壩和修地鐵

萬事開頭難,2020年是中電建生態集團參與北村水系治理的第一年。自3月中標開始,中電建生態集團便開展了建設範圍內的排水系統、綜合管線摸排工作,並開展水質、底泥檢測。這往往是準備工作難度最大、耗時最長的環節,但也是決定後期施工質量和進度的基礎。

按計劃,今年底前要消除項目內的17條河湧黑臭水體,但由於嶺南河湧細支特別多,且很多都穿村走巷,給工程帶來不小挑戰。

如何在原有工期內完成任務?憑藉過硬的技術、智能化的設備以及大兵團作戰的思路,中電建生態集團項目部成功克服難題,年底前完成首個階段任務可期。

汙水路徑管線複雜 項目建設團隊迎難而上

截汙治水的第一步是找到這些汙染的來源,明口好找,暗涵難查。北村水系河湧流經的地方多是社區,很多暗涵都在村居建設時被覆蓋,成了生活汙水直排河湧的通道,造成水體汙染。中電建生態集團進駐之初,就向這些難題「宣戰」,排查、攔截、鋪管,進行雨汙分流。

汙水管道敷設開挖支護樣板。

最初,根據片區的歷史資料粗略預估,這些標段內排口數量不超過3000個,但實際排查下來卻發現遠非這個數字,達到6000個以上,翻了一倍。

面對工程難度,中電建生態集團使出連環招。首先,在原有施工力量的基礎上增加人力、物力,增加施工時間。項目工作人員的數量從800人左右提高到1500多人,機器設備也加大投入。在不影響周邊居民休息的情況下,延長每日施工時間。另一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大瀝廣佛交界人口密集,產業活躍。地上的鐵路、公路、高架橋,地下的光纖、自來水、燃氣、電線,各種管線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

施工人員進行頂管井預製鋼筋綁紮。

對此,項目建設團隊每到一個社區都會細緻溝通,辦理相關手續。碰到有市政管線的地方都會打起十二分精神,摸清管網分布才敢動手;有時為了保護管線,大機器不能用,就換小鏟子一鏟一鏟地挖。

耐心溝通降塵防噪 獲得周邊居民支持

無論是排查暗涵還是截汙納管,抑或活水增容,都少不了挖開地面。記者第一次見到項目副經理趙俊釗,是在大瀝北環路的一個施工點。按照規劃,這是活水工程的一部分,從這裡取活水,流向水系內的其他支流河湧,從而讓水系內原本流動緩慢甚至停滯的河水告別淤積,快速「活動」起來。

目前,整個項目有150多個工作面開工建設,避免不了施工機器產生的轟鳴聲,以及封路帶來的交通不便。趙俊釗需要每天輾轉各個施工點,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在公司與居民之間當好協調者的角色。「施工有時難免會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個別居民會不理解,就需要耐心溝通。有些暗涵被埋在居民房前屋後,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卻是截汙的源頭。經過溝通,大家都會支持,明白治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趙俊釗說。

「因為不懂粵語,有時溝通比較困難。幸而得到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大瀝鎮政府、區水投公司等有關部門協助,他們辦事效率非常高。區住建水利局作為項目主管單位,經常跟我們一起加班到深夜,區住建水利局局長葉新經常召開專題會議協調項目問題,頂著大太陽現場辦公。南方天熱,衣服就溼透了,但大家都這麼拼,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趙俊釗說。

為了儘量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項目建設團隊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做好相關配套工作。有揚塵就灑水除塵,有噪音就進行降噪,儘可能地壓縮佔道施工範圍,並且快速施工。有些路線車流量大,項目部就優化方案,採用頂管施工和拖拉管施工工藝,有效避免了「開腸破肚」式施工對交通的影響。

漸漸地,趙俊釗和同事們已在當地建立起廣泛信任。謝邊、瀝東等社區送來錦旗表達讚許和謝意。「心繫百姓,治水惠民」「攻堅克難大公無私,科學治水利在千秋」……每當看到這些贊語,趙俊釗都心生欣慰,肩上的治水擔子仿佛更重了。「我們的工作本就是服務百姓,大家的共同願景,都是看到南海美麗蛻變。」

以競賽促進度 職工熱情高漲幹勁足

為了激發項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中電建生態集團還採用了勞動競賽的方式。10月10日起,一場你追我趕、鬥志昂揚的勞動競賽,在各個施工點如火如荼地展開。

與整整三年的工期相比,這兩個月的競賽雖短,但意義重大。

根據項目的難度,競賽設置多項榮譽獎,包括進度目標獎、節點目標獎、先進個人獎、優秀集體獎勵等。具體工作則分到細處、落到實處,每天、每周、每月都制定施工進度計劃,實行掛圖作戰,動態檢測。

當然,保進度的同時安全質量也不能忽視。針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部會編制專項方案,組織專家評審。為了提高文明施工程度和工程質量水平,項目部實施樣板引路,每一個工作面都在進場時打造一段樣板,按照樣板實施。

目前,北村水系各個施工面機器轟鳴,人頭攢動,項目建設正緊張有序推進。不久的將來,南海百姓可以展望一個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鷗鷺成群、更加美麗的水鄉世界。

【來源:佛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日本三大湖泊流域的治理經驗分享
    本文介紹了地域面積相對狹小的日本三個湖泊的流域治理經驗。以供參考。(一)日本澱川生態保護工程琵琶湖,澱川水系橫跨三重、滋賀、京都、大阪、兵庫、奈良等區域,流域面積達8240平方公裡,幹流長度75.1公裡,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水系之一。流域內生活著超過1200萬人口,是近畿地區超過1600萬人的生活水源。
  • 水環境治理要樹立系統治理觀
    統籌上下遊和幹支流關係不到位,致使泵站導流至八家河農業灌溉用水和水產養殖用水汙染嚴重。注重砸錢的工程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忽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全面發力手段。總之,水汙染防治並未樹立系統治理觀,汙染防治的多個關卡失守,致使河道治理收效甚微。  生態環境治理的各環節、各層面、各領域同樣存在著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 5.6億,中建三局聯合中標廣東省南海區北村水系流域(大圃水系)水...
    3月19日,中國水網從廣東政務服務網了解到,廣東省南海區北村水系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大圃水系)EPC發布中標結果公告,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中標該項目。
  • 統籌山水林田湖海溼地系統治理
    近年來,廣西自然資源系統立足打基礎、建機制、管長遠,加快構建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三大制度體系,推動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穩步提升。大力推進「多規合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成立國土空間規劃技術聯盟,做好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目前,自治區級國土空間規劃完成了21個重大專題研究,構建涵蓋460個專題資料庫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
  •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基本方略
    二、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一張圖」制度,堅持統籌協調、任務銜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應該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整體推進,全方位、全地域、全系統開展生態治理。
  • 遼寧北沙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遼寧北沙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原標題:北沙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年上半年,北沙河蘇家屯段已基本實現平均水質達標。」北沙河是遼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我省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重點治理的河流之一。它流經本溪、撫順、瀋陽、遼陽四個市,於燈塔市河洪堡附近匯入太子河,流域全長102公裡。2016年以來,北沙河全流域水質一直較差,尤其是瀋陽段和遼陽段,水質持續惡化,省考斷面東羊角、國考斷面河洪橋常年為劣五類。
  • 北沙河流域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北沙河是遼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遼寧省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重點治理的河流之一。它流經本溪、撫順、瀋陽、遼陽4個市。2016年以來,北沙河全流域水質一直較差,尤其是瀋陽段和遼陽段,水質持續惡化,省考斷面東羊角、國考斷面河洪橋常年為劣Ⅴ類。
  • 北沙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北沙河是遼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我省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重點治理的河流之一。它流經本溪、撫順、瀋陽、遼陽四個市,於燈塔市河洪堡附近匯入太子河,流域全長102公裡。2016年以來,北沙河全流域水質一直較差,尤其是瀋陽段和遼陽段,水質持續惡化,省考斷面東羊角、國考斷面河洪橋常年為劣五類。
  • 廣東南海:創新治理招式 破解城市「堵」局
    191項工作交出合格答卷  2017年,在私人小汽車年均增長超10萬輛、多個重大民生項目施工等不利背景下,南海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壓力持續上升。為此,南海區政府設立南海區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下稱「南海區綜治辦」),正式實施「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
  • 江門全流域精細化治理「黑臭水」 繪就僑鄉生態畫卷_農視網_三農...
    近年來,江門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流域治理的要求,以「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為治理理念,對列入全國監管平臺的12條城市黑臭水體開展全面整治,長度71.65公裡,累計投入超60億元。高位推進多部門聯動形成治水合力南海之濱,江海門戶。江門境內河道縱橫交錯,水網密布。城市化工業化飛速發展,但基礎設施卻沒有同步跟上。
  • 又見美麗滇池 昆明引入市場機制倒逼流域治理提質
    昆明引入市場機制倒逼流域治理提質——  滇池 又見水清岸綠(三大攻堅戰 各地在行動)  「全市治水生態補償費一個月才800萬元的額度,沒想到2公裡的王家堆渠一個月就要繳200萬元!」這筆生態補償金,讓治水5年的胡洪波很吃驚……  那是2017年8月,胡洪波作為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水務局生態補償金具體經辦人,正忙著推進大觀河、新運糧河這些大流域治理,「買清水都未必花得了這麼多錢,你說咋辦?」  滇池一度是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
  • 福州市吹響城區水系治理攻堅號角
    除浦上河外,按60天攻堅行動的節點,各水系包都行動起來,解放溪、樹兜河、陳厝河等市民關注的重點河道隨處可見忙碌的建設場景。  「攻堅掃尾期間,繼續採取『捲地毯』模式,按時間節點全面倒排,確保國慶節前除三江口片區外的86條主幹河道建成開放。」
  • 【美麗河湖】福建莆田木蘭溪:全流域治理為千年水患劃上休止符( /...
    (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近日,記者跟隨「美麗河湖」網絡主題活動走進莆田市時,莆田市水利局工作人員黃地培用「年年一小災,四年一中災,十年一大災」形容流域治理前木蘭溪的洪澇情況,並為記者展示了一組數字:1999年10月,第14號超強颱風引發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水,把木蘭溪變成了「災難之河」。災害發生後,當地倒塌房屋近6萬間,被淹農田45萬畝,近3萬名群眾寄居他鄉,2萬名學生被迫停課。
  • 舊帳未清,新帳繼續出現,黃河流域廢棄煤礦治理欠帳多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表示,按照《全國重要生態系統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安排,自然資源部正在牽頭編制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其中「加快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是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 【地方】福建將樂: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改革之路
    將樂縣通過生態化治理土地和打造安全生態水系,用足綠水青山,做好山水文章,大力發展全域森林康養項目。目前,已初步確定了龍棲山、國有林場、玉華洞、常上湖四大主導康養板塊。福建省旅公司也計劃投資6億元,在將樂重點打造森林康養基地。注重機制創新探索轉換路徑在常口村一處柵欄圍起的草地上,分布著幾個井蓋和小型電箱。
  • 姜德文:水土保持的核心要義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防治顯成效水土保持系統治理綜合防治的成功技術路線近幾十年來中國水土流失治理不斷實踐與理論探索,總結出了一整套成功的技術路線,即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其系統性和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治理對象的系統協調性
  • 賓川桑園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EPC項目開工
    本報訊(通訊員 張興祥 蘇暢)12月9日,賓川縣桑園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EPC項目全面開工儀式在力角鎮舉行,標誌著賓川縣第一件設計施工總承包(EPC)水利項目落地實施。據了解,賓川縣桑園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是全州乃至全省以流域為單元、創新採取EPC模式對河道進行集中系統治理的首件工程。通過積極爭取,桑園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納入國家「十四五」《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進行建設,規劃治理河道總長94.7公裡,總投資3.85億元,工期3年。
  • 石籠網在湖岸加固和流域治理中的應用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石籠網在湖岸加固和流域治理中的應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二、石籠網在流域治理中的應用流域治理的主要目標是利用石籠網來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河岸資源,使流域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被破壞,面對小流域生態治理工程,我們只需注意坡地水土流失和水汙染的防治,在石籠網結構中填充石塊,可以充分解決上述問題,石籠網箱的安裝方法非常簡單,不需要大型機械設施的輔助,適合在偏遠山區或地形較為複雜的地區施工
  • 【社會治理】惠州博羅:清障清淤挖河道 貫通水系美環境
    &nbsp&nbsp&nbsp&nbsp「經過水環境治理,水系貫通後,這裡的水將成為活水,流入沙河,再匯入東江,水環境將徹底變樣。河兩岸還實施景觀工程,完工後這裡將成為休閒好去處。」日前,記者在博羅縣園洲鎮看到,博羅縣東江—沙河水系連通工程正在加快施工中。
  • 深港攜手治理 深圳河重回「清河」
    從城市上空俯瞰,發達的深圳河流域水系相通如血脈。上世紀50年代以來,這條河流接連見證著香港和深圳的崛起發展,也無私接納著兩地的生活、生產廢水,水環境汙染問題隨之而來。  近年來,深港攜手對深圳河進行監測、研究和治理,深圳舉全力攻堅決戰、全流域治理,深圳河終於逐漸告別黑臭、再現生機,深圳也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