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倒數第二個帝王:前賢明後昏庸的周宣王

2021-01-12 騰訊網

周朝原先只是一個居於今天甘肅、陝西地區的部落,其祖先可以追溯到黃帝曾孫帝嚳的兒子棄,後來棄因功被堯封於邰,別號后稷,姓姬氏。在武王伐紂登基後,歷經十世傳到周宣王。提到周宣王,必然要說到他的父王周厲王。這不僅是因為周厲王暴虐無道,引發了國人暴動,標誌了古代中國第一次的農民政變,而且在周厲王時期,由於禮樂制度的崩潰,各個諸侯國的實力增強,並且出現了不再朝見、上貢周王朝的情況,比如地域遼闊的楚國因為「上高皇帝遠」,就已經不鳥周王朝的規矩了。

在周厲王被國人所殺後,周宣王正式登基。為了描述這位西周倒數第二個帝王,筆者將其比擬為西周的「唐玄宗」。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兩位帝王的統治都可以一分為二的看待,唐玄宗在位初期勵精圖治,促使唐朝得以復興。而周宣王,經歷過國人暴亂的他不僅任用了方叔、召虎等賢臣,更懂得體恤百姓,勤政愛民。不過,與唐玄宗一樣的是,周宣王在統治後期也經歷了人生的滑鐵盧。

周宣王共在位46年,至其39年的時候,西部少數民族姜戎違抗中央王朝的命令,對於文治武功的周宣王,天子威嚴自然容不得姜戎觸犯,於是帶兵御駕親徵。不過,可能是中央軍太久沒有作戰,也許是兵力和地形上的劣勢,這場戰爭以周宣王的失敗而告終。在此延展一下,關於這場戰爭的失敗,筆者將其根源歸結為「井田制」崩潰的開始,也是分封制弊端的凸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由於井田制的崩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興起,一方面周王朝的實力開始式微,另一方面諸侯國的實力相對上升,此消彼長之間,諸侯國對於周王朝的擁護自然一日不如一日。想當年周朝建立之初,王朝軍隊出徵,各個諸侯國相隨,姜戎這樣的國家早就望風而逃了。

但是,周宣王肯定不甘心了,自從登基天子還沒有受到如此奇恥大辱,於是想要搞一搞「抓壯丁」。在這個過程中,當君王意欲窮兵黷武的時候,賢臣自然要登場勸諫了。可惜這個時候的周宣王早已經氣昏了頭,在回到首都鎬京時,不僅聽到了兒童唱衰周朝的歌謠,而且後宮還發生了五十歲宮女生女的怪事。這個時候,剛剛吃了敗仗的周宣王逐漸失去了明君的理智,不僅在城內外挨家挨戶的追查女嬰,不管死活都要抓起來,而且誅殺了勸諫的賢良。於是,大家熟悉的劇本開始了。在杜伯雄、左儒等賢臣死後,周宣王大病了一場。在其統治的最後一年的秋天,周宣王的身體迴光返照的好了點,於是想出去郊遊打獵散散心。但是其不曾想到的是,周宣王在這次打獵中竟然看到了死去了杜伯雄和左儒,因為受到驚嚇,這次打獵竟然成為自己人生最後一次的郊遊打獵。

相關焦點

  • 周宣王選中的新興諸侯:弒王、篡權、稱霸、統一天下!越500餘年
    周宣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遠比不上他的父親和兒子,因為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周厲王,他的兒子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雖說從知名度來說,周宣王遠不如這兩位以昏庸暴虐聞名的周王,但是周宣王對於後世的影響卻是這兩位拍馬也趕不上的。
  • 成也宣王、敗也宣王:周王室最後的榮光造就中興也深埋惡種
    前言:作為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所處的歷史時期是很尷尬的。前有父親周厲王的一番「胡作非為」,使得周王室統治根基搖搖欲墜,繼位後的周宣王不得不謹慎之處、革除前代積累下的弊病,勵精圖治、力挽大廈將傾之勢。
  • 隱秘的天子:除了周平王,西周竟然還有一個末代天子周攜王
    文/雙尾貓《史記》記載周幽王死後周平王繼位然後東遷,中國進入春秋時期。但是根據《竹書》和其他古籍記錄周幽王去世後還有一個個周平王並存的天子—周攜王。那麼周攜王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在邦君諸正中,虢公在周厲王到周宣王時期作為卿士經常領兵自然是邦君諸正們的領袖。所以在周幽王遇害後,面對原來的太子。虢公和原來周幽王的近臣們自然不會擁立太子,一是周幽王的死和太子有關二是怕被清算。
  •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從周武王到周幽王時期,周朝國都一直在鎬京,也就是西邊,史稱西周,周幽王以後,都城改為洛邑,史稱東周,因為有人寫了一本書名叫《春秋》,所以東周又叫春秋時代,造成這個局面的就是西周的最後一任帝王——周幽王。
  • 周攜王-一個正統的帝王
    在很多人印象中西周的最後一位天子是周幽王,周幽王之後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東遷洛邑,遷都洛邑後的周朝我們稱為東周,這中間看著時間銜接的完美無缺,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通常認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失信於諸侯,最後被犬戎兵殺死。
  • 罔顧人倫,昏庸帝王私通七個兒媳,被憤怒兒子弒殺奪位?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在數千位皇帝中有不少君王荒淫無度、昏庸無能,而最讓人唏噓的大概是這一位了。後梁太祖皇帝朱溫,先不說他是怎麼荒淫無度,單說他的兒子在戰場上為他保衛江山,他卻在家佔有自己親生兒子的妻妾,就這一點,他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皇帝。
  • 周幽王滅亡西周——狐狸精的前世
    上一篇:改革失敗,周厲王無意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共和體制周厲王之後,周朝進一步衰落,兒子周宣王在位不聽勸諫,打仗失敗丟了南方,氣的一命嗚呼。兒子周幽王繼位,對,就是烽火戲諸侯的那位。褒姒的出身就是個賤人,她負有秘密的使命,就是來滅亡周朝的。當然,褒姒本身也不知道她負有的秘密任務,就好像蘇妲己負有天命去滅商紂王朝一樣,直到你做完了,你才知道你的歷史使命。褒姒的身世很傳奇,沒有人能說清楚她的父母是誰,只知道她來自褒國,美豔絕倫,一顧傾城,再顧傾國。褒姒的出生還得從上古傳奇說起。
  • 西周滅亡是因為「狼來了」的故事嗎?
    西周的滅亡因為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而為人熟知,這個現實版「狼來了」的故事的確是西周滅亡的重要原因。但是西周王朝早已衰落的國勢決定了烽火戲諸侯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和多方面的原因。
  •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晚年為什麼會變得極其昏庸?
    其實,不僅是孫權,回顧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歷史,年老昏庸幾乎是所有帝王的標配。有人說,這是因為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已經太久,太孤獨了。在我的前半生,我整天提防著別人,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到了晚年,由於精力大不如前,昏庸的局面出現了。上述解釋有一定道理,但孫權晚年昏庸,性情大變。
  • 西周后期的嬴秦是怎麼樣的,局勢演變下的背景又是什麼
    周宣王即位後雖號稱「中興」,局面略有穩定,但終不能遏止王朝的頹勢,對異族的連年徵戰又進一步耗盡國力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相互交織,日益加劇著根本性的社會危機。至周幽王時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又接連發生巨大的自然災害,整個社會遂成為一座民怨沸騰的火山。這在直接反映世態民情的《詩經》裡,有非常集中的描述。
  • 西周的刑書制度:議事以制與以赦顯德
    與之相應,作為成文法之典型的刑書的使用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伴隨「議事以制」的特殊審判方式而具備了以赦顯德的功能,成為西周德政的重要實現方式。西周時代刑書用於審判的方式,孔傳據《呂刑》「明啟刑書,胥佔,鹹庶中正,其刑其罰,其審克之」,釋雲「當憐下人之犯法,敬斷獄之害人,明開刑書,相與佔之,使刑當其罪,皆庶幾必得中正之道」。當下常見的理解與此相仿。
  • 西周末年的「共和行政」真相究竟是什麼?迄今撲朔迷離,難以定論
    了解西周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西周初統治集團中,有兩位位尊權高的貴族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可是,他們是西周初人,距共和元年,已有200多年。有人難免會有疑問:他們怎麼能活這麼多年呢?《漢武大帝》中的司馬遷其實,這是這些朋友不熟悉西周「世卿世祿」體制的緣故。西周時,貴族的官、爵、封地,皆可由子孫世襲。姬旦、姬奭的後世嫡系子孫,可世襲周公、召公的爵號。
  • 臥龍吟:孫權晚年為何極度昏庸?其實看看他的七個老婆就明白了!
    為何一代大帝到了晚年就變得極度昏庸呢?其實看看他的七個老婆你就差不多明白了!孫權的第一個老婆是謝夫人。這是當年吳國太親自給孫權下的聘書,本來倆人婚後也是相敬如賓,但謝氏遲遲生不出孩子,便慢慢地被孫權打入了冷宮,最終抑鬱而死。
  • 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周攜王二王並立,最後分別是什麼結局?
    ―前771年),姬姓,名宮湦(音shēng,一作宮生),周宣王姬靜之子,母姜後,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2年),姬宮湦的父親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周幽王繼位後,立妃子申後為王后,申後所生之子姬宜臼為太子,姬宜臼就是日後的周平王。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犬戎攻打周幽王,於是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 西周王陵:解開中國古文明最關鍵的一把鑰匙,可惜至今未找到
    中國從夏朝以來,經歷了幾十個朝代,無數的帝王。在考古學上,帝王陵墓的發現往往解開一個朝代歷史謎團的重要鑰匙。1928年,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殷墟遺址,成為了中國20世紀影響最大的考古發現,因為它不僅證明了商朝的存在,還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為商朝的歷史研究提供大量的一手資料。
  • 成語「諱莫如深」中「莫」指的是西周末年周攜王的封國「莫國」?
    成語「諱莫如深」中「莫」現今有解釋認為「莫」是西周末年周攜王(姬餘臣)的封國莫國/鄚國。認為成語影射東周初年的二王並立(周攜王與周平王),認為正史中對周攜王的記載皆語焉不詳,此說引用戰國魏史《竹書紀年》、戰國楚簡《系年》中周攜王的歷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