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能逢兇化吉,《易經》中早有明確解釋,一定注意這三點
明朝蘇州城裡有位尤老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年關前夕,尤老翁在裡間盤帳,忽然聽見外面櫃檯處有爭吵聲,就趕忙走了出來。原來是一個附近的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夥計爭吵。尤老翁一向謹守「和氣生財」的信條,先將夥計訓斥一通,然後再好言向趙老頭賠不是。趙老頭聽後就急匆匆地走了。沒想到,當天夜裡趙老頭竟然死在另一位開店的街坊家中。趙老頭的親屬乘機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趙老頭,與他打了好幾年官司。最後,那位街坊被拖得精疲力盡,花了一大筆銀子才將此事擺平。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來,原來趙老頭因為負債纍纍,家產典當一空後走投無路,就預先服了毒,來到尤老翁的當鋪吵鬧尋事,想以死來敲詐錢財。沒想到尤老翁卻能大度忍耐,明顯吃虧也不與他計較,只好趕快撤走,在毒性發作之前又選擇了另外的一家。
尤老翁忍耐讓步,避過了一場幾乎難以躲過的災禍。
《易經》訟卦就有這樣的啟示:誰能夠克服喜好爭訟的弱點,誰就能在人生中避免麻煩,遠離禍端,一生和順通達。
很多人說跟《易經》學的是生存。所謂生存之道,概括為四個字就是:趨吉避兇。
而要想趨吉避兇,需要抵達《易經》中做人的最高境界——無咎。
孔子晚年感慨學《易》可以無大過,無咎是沒有兇險,沒有大的過錯。這是《易經》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反省補過,是無咎之基。《易經》云:無咎者,善補過者也。無咎的狀態不是不犯錯誤,而恰恰是犯了錯誤以後,能夠及時反省和改正。
謹慎小心,是無咎之法。《易經》云: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每時每刻勤勉不懈、保持警惕,這樣雖然存在著危險,但是並不會有災禍。
堅忍純正,是無咎之憑。《易經》云: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沒有平地是不會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返璞歸真,是無咎之境。《易經》云:白賁,無咎。賁是色彩紛繁之象,白賁就是在世不染,閱歷深厚,返璞歸真。白賁的境界,就是笑而不語、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去了一個新單位,怎麼樣表現會最好呢?
《易經》的「乾卦,初九爻:潛龍勿用」
就給出了啟示,我們說小時候剛出生,兒童時代是初九,需要蓄積精力,要潛龍勿用,剛到新單位不要著急施展自己的才華,需要潛伏在那,摸清情況,熟悉環境,適應環境,這是最重要的。
《易經》六十四卦中,謙卦的卦辭是「謙:亨,君子有終」
意思是有了「謙」的德行,十分吉利,君子能夠有終,善始善終,有個好的結局。以謙德對人,就是尊重人,善待別人,生活中切忌瞧不起誰,尤其不要瞧不起身邊的小人物。
「泰」卦。泰卦的卦象是陰在上,陽在下
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是,陰在上陽在下才會泰,如果你是個男人,你把老婆孩子高高舉過頭頂,家就泰了,如果你是個領導,你把老百姓高高舉過頭頂,國就泰了。
可以說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首尾相應,福禍相倚,其中蘊含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
唐代的宰相虞世南說過,不學易不可為將相。
孫思邈說過,不學易,不足以為太醫。
蘇軾專門寫了《東坡易傳》,孔子晚年讀易,更是韋編三絕。他還感嘆,假我數年,吾學易,彬彬矣。
《易經》的智慧非常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它更像一本人生指南,我們的職場情場、壽命健康等等關乎人生命運的問題,很多都可以從裡面找到答案。
願您早日走出低谷,奔向人生巔峰。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周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它不是所謂的封建迷信,而是系統闡述自然規律。《周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人生在世,多花點時間好好研讀一下《周易》,你就會發現曾經不明白看不透的事情一下就迎刃而解了。
書中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來教給大家遭遇問題如何去分析和解決,最讓我驚嘆的是,書中的很多案例,就是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的真正遇見過的!
通過這本書,不僅讓我輕鬆入門了64卦,而且平時的為人處世也受益無窮。
但是《周易》雖然高深,卻晦澀難懂,我身邊也不少朋友抱怨,根本看不進去裡面的內容。
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就向他們推薦我看過的這本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周易》。講解清晰,圖文並茂,既能還原《易經》裡的道理,還能保證讓人看懂。
早點讀懂《易經》,就可以早點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少走彎路,讓你受益終生!讀《易經》,真的讓我到達人生新的高度。看懂了從此真的會對事物豁然開朗,寵辱不驚。新的理念,會帶你到達新的高度。
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