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濟濟的好萊塢,也沒有哪位導演的電影作品,能夠像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那樣,燒著影迷們的腦袋,讓觀眾們反覆觀看,分析電影。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職業生涯中,這位編劇兼導演在很多方面,都重新定義了動作和科幻類型電影。他的電影總是偏離了我們的預期,而且一點也不害怕在電影中加大冒險的砝碼。從很多方面來看,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是他這些年來的巔峰之作。諾蘭導演也自信地表示,這是他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
《信條》電影中,擁有大量對於時間概念的複雜討論,除了一些高概念的理論知識之外,電影中也擁有商業電影那樣的動作場景。顯然,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是一個愛拍續集的導演,與《蝙蝠俠》三部曲不同的是,克里斯多福·諾蘭自己的電影,通常只有一部作品,然而我卻認為,這一次諾蘭應該打破常規,為《信條》拍攝一部續集。
有關於時間概念的故事,在一部電影中顯然講不完
《信條》電影的複雜性,在觀眾中引起了巨大的分歧,這既是這部電影的優勢,也是這部電影的劣勢。觀看《信條》的觀眾顯然會有不同的反應,一些人會認為,我就是去挑戰諾蘭的高智商電影的,另一些人純粹只是想要看電影,看到《信條》電影複雜的劇情,顯然頭疼無比。即便你在大銀幕上全神貫注地觀看這部電影,但是直到影片的後半部分,電影才真正將動作和高概念的理論相關聯,其實《信條》是一部鋪墊很長的電影。
顯然,電影的時間有限,電影中的一些鏡頭相當的漂亮,然而我們知道,在一部電影中,想要塞進大量有關時間理論的概念,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從《信條》的劇情來看,裡頭還有著許多可以敘述的故事。再加上許多觀眾看完電影後,仍然摸不著頭腦,為何不通過一部續集,來解釋之前發生的故事呢?
諾蘭可以進一步運用時間倒轉的技巧
我最喜歡的兩個場景是這樣的:兩個房間被紅色和藍色的燈光分開的場景,以及約翰·大衛·華盛頓戴著防毒面具與自己戰鬥的場景。這部電影,在視覺和技術層面上吸引了我,我想看到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更多的電影中,運用這種獨特的動作風格。這就好像有一個武打編排和最先進的特效的宇宙在等著《信條》去探索。
另外,整個《信條》電影是解釋和介紹時間倒轉的概念,你的大腦並不會完全被這個概念所抱過。然而,當你多了一部電影之後,你就會更多地打開《信條》的世界。是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是一個喜歡讓觀眾思考的導演,為何不讓觀眾,就著這部電影的時間倒轉,繼續思考下去呢?
《信條》的續集票房表現,顯然會不一般!
我最後想說的一點是,許多人嘲笑《信條》的票房,與他巨額的投資對比,是滄海一粟。這部電影的預算在2億美元左右,上映一個月的全球票房卻在2.84億美元。可以說,這樣的對比對於《信條》這部大膽的電影來說,是不公平的。《信條》上映的時間,與我們所處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全球許多的觀眾,甚至不能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克里斯多福·諾蘭對於《信條》在影院上映的支持,是我非常敬佩的。雖然這部電影可以在小銀幕上映,然而克里斯多福·諾蘭作為影院的支持著,他堅持讓自己的電影在影院和大家見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使一些觀眾想要去影院支持克里斯多福·諾蘭,也無能為力。這也是為何,我認為要是,《信條》能夠有續集的話,那麼多年後,大家肯定會重看第一部電影,並且到那時候,影院會重新敞開大門,影迷們又會像往常那樣,繼續去影院觀看電影,顯然到那個時候,《信條》的續集也仍然會很有競爭力,畢竟《信條》的評價並不差,比起那些沒有必要的續集電影,我倒是覺得《信條》的續集仍然會帶個我們很多豐富的鏡頭和燒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