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零成本社區電商創業

2020-12-17 老樹開新花

今年下半年,中國的網際網路註定屬於社區電商。

社區電商的定義

社區團購以社區為基礎,通過微信群與社區居民互動,通過群開銷售,收集同一社區居民的日常需求,通過社區平臺+供應商/商家+團長+配送四個環節進行運作,形成了一種新的社區消費模式。

社區電商的特點

社區團購具有可複製化的特點,社區團購平臺以「加大商鋪人氣」為吸引點。

哪些人適合社區電商創業?

有意開啟副業的便利店店主、水果店店主、快遞站店主、寶媽、辦公室白領、家庭主婦都可以加入。任何人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請加入,而且沒有門店,只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場地也能開店,相對於傳統超市,也沒有囤貨的壓力。

成為了更多商家轉型的新目標,那麼普通人怎樣參與其中進行輕資產創業呢?

社區團購模式優勢

1.社區團購模式一般以社會關係強、信任感高為特徵,大部分產品都只是需要的產品。只要產品質量好,回購率一般都比較高。集團負責人通過微信推動裂變,微信傳播面廣,量快。這種模式重現性強,是目前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2.因為是預售+團購的形式,先付款,再根據訂單數量發貨。沒有財務壓力,零庫存,損耗低,以銷代購現金流好。靈活、方便、易操作。

3.團購平臺與平臺負責人和供應商合作,由平臺集中管理,平臺負責人營銷銷售,客戶預售,供應商配送。平臺統一規劃送貨路線,平臺負責人通知客戶到提貨點提貨,或者平臺負責人送貨上門,領取佣金,實現三方閉環共贏。社區團購領導也可以給實體商家帶來流量,而社區實體店也可以給領導帶來會員,從而實現雙贏。

商家們想要做好社區團購也並非是簡單的一件事,還需要掌握一些營銷和運營技巧才能夠避開更多的坑,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請關注公號:新商業思維夜讀獲取運營資料

相關焦點

  • 乾貨免費送:2021年生鮮果蔬社區團購電商運營方案
    最近1年多時間裡非常火爆的創業賽道「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模式非常簡單,通過開發商搭建社區團購小程序商城即可開展。以居民社區/小區為中心,招募小區內的寶媽或實體店店家為團長,由團長建立社區通過熟人社交裂變獲客,推薦商品。
  • 社區團購與社區電商的區別
    社交分享 什麼是社區電商?社區電商是傳統電商根據社區團購裂變出來的一個下沉市場,他是電商+社交+團購這樣的一個模式。這樣一個模式產生的背景,是由於傳統電商的物流成本、倉儲成本、運營成本導致商品到用戶端的價格遠沒有批發採購價低且最後一公裡問題一直存在,而社區團長們的短板就是沒有穩定供應鏈支撐以及訂單管理能力不高,限制了訂單量的增長。這兩者缺點正好是兩者自身優點,電商平臺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了很多優質供應商,可以很好的為團長提供源頭貨源,而團長們又可以為電商平臺解決最後一公裡配送問題。
  • 鐵血網:垂直社區如何轉型電商
    儘管鐵血網的電商業務已經成為垂直社區轉型的典範,但在蔣磊看來鐵血仍然是一家慢公司,需要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被商業化的鐵血鐵血網的創業故事跟那些個人站長創業幾乎沒有不同,或許唯一不同的是起創始人堪稱傳奇的成長軌跡。1984年出生的蔣磊在創辦鐵血網時僅有16歲,幾個月前這個四川人憑藉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保送清華大學。在鐵血商業化運營後,本已碩博連讀的蔣磊選擇了退學。
  • 小老鼠智囊出謀劃策做好「社區電商」全民網際網路一城動百城銷!
    社區電商無疑是過去3年最受爭議的創業領域,承載了解決電商難以突破的最後一公裡的壓力,一批批社區電商公司死亡或夭折的過程,也讓這個行業面臨更多未知。所幸的是,我們看到部分公司還是抓住了社區電商的痛點,在一番風雨角逐之後存活下來。  什麼是社區電商?社區電商其實包含著2種模式,一種是結合UCG(即內容創作)的純線上的社區化打造,另一種是社區O2O電商模式。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小紅書」,後者則可以以「盒馬鮮生」為例。
  • 自己創業做電商,應該怎麼做?
    自己創業,想做電商應該怎麼做呢?第一,我們可以在京東,淘寶,天貓或者說拼多多註冊一個帳號開店。那麼如果說你沒有經驗,想開店成功的話,最好是先找一個公司去學習或者說找朋友懂得人教你怎麼去運營一個店鋪,同時需要找到好的供應鏈的產品,現在所有在這些大平臺開網店的商家賣家基本上銷量好的都是通過開直通車付費推廣來獲取流量,從而提升自然搜索的量來賣東西的。
  • 社區團購=私域+下沉+生鮮 +C2B+社區電商
    增長是零售業永恆的話題,電商平臺這些年做全球市場
  • 北大彭波:為「社區電商」辯: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不能賣菜?
    彭波分析說,社區電商的先驅者「興盛優選」的創業團隊,先前大多參與過線下實體連鎖超市「芙蓉興盛」的經營,對於實體小店的困境感受真切。某種意義上,正是這種困境,逼著「興盛優選」的創始人想到用網際網路來拯救實體小店,開始走上了社區電商之路。
  • V評|彭波:為「社區電商」辯——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不能賣菜?
    社區電商是網絡購物進入社交網絡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網絡與社區實體小店結合形成一種新零售的嘗試,是一種新型電商模式。社區電商的出現和興起,與社交網絡的普及特別是社區團購的紅火有關,很大程度上也與社區實體小店的困境有關。在網絡購物的衝擊下,線下的實體小店經營上越來越困難,甚至難以為繼,關門停業的也不少。
  • 合美惠電商分析:如何認清社區團購的本質?
    最近,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電商圈的熱門話題,由於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競相布局社區團購賣菜,引來不少社會人士的議論,多數意見領袖持反對意見,認為社區團購搶了底層生意人的飯碗,不講武德,並且涉嫌壟斷等等。那麼,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的本質是什麼?
  • 2020年被低估的4個「暴利」行業,適合普通人創業,成本很低!
    2020年被低估的4個「暴利」行業,適合普通人創業,成本很低!很多人其實都不願意上班,更願意的是創業。不過因為創業有風險,很多人也不敢踏出這一步。並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手裡拿不出這麼多錢,所以只能穩穩的上著班,將創業往後一挪再挪。
  • 一款社區電商化模式的平臺是否合理?
    簡單來說,淘小鋪是一款社區電商化模式的平臺。淘小鋪的願景是利用「淘寶幫助普通人靈活就業」,讓更多的普通人實現創業夢想。因此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需要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註冊成為淘小鋪的掌柜。而淘小鋪的運作機制,是通過不斷「分享商品賺取佣金」。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入駐門檻非常低。淘小鋪推出以來,用戶分布範圍非常廣,覆蓋了全球65個國家。
  • 社區團購:電商2.0時代的業務抓手
    文 | 宋暘 廣州芸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2020年,社區團購突然成為各大巨頭爭奪的焦點。這輪社區團購是電商2.0時代的業務抓手,本地化電商必將替代廣域電商成為主流。除了社區團購賽道,門店賦能這條路一直沒有真正成功的樣板,在供應鏈基礎設施改善,IT工具的獲得成本降低,且商家迫於壓力主動升級以後,如果線上支付的交易佣金大幅降低或取消,那麼這個賽道會同樣有生命力。這兩個賽道如果能夠旗鼓相當,則有可能在相互抗衡中走向融合,最終會重構整個電商乃至線下的供應鏈體系和營銷方式。
  • 普通人想創業,如何選擇創業項目
    社區團購、或者直播帶貨、或者社交電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租個工作室甚至在家辦公,投資幾百幾千就可以運營,做到優秀的一個月營業額幾千萬,做到差的幾十萬,這個生意是好生意嗎?我們從幾個方面去分析這幾個生意是不是好生意第一、一個好生意是成本有底,收益無上限,像做鍋魁的大叔,他的投資有限,只需要一套做餅的設備和原材料,成本低也有底線,但是收益有上限,你再努力一天也只能做那些餅,產能有限,收益是很可觀但是有上限,大多數年輕的創業也吃不了這個苦,服裝店等實體店有個通病就是重資產運作,需要前期投入房租
  • 社區電商領域投融資事件增多
    生鮮電商從萌芽期到探索期,各種模式層出不窮,無論是最早的垂直類生鮮電商模式,還是近年來興起的前置倉模式、平臺模式、「超市到家」模式以及最近火熱的社區拼團模式,經營模式持續迭代的背後是對經營效率的追求。  對於何為社區團購,分析人士目前更多地從其運行模式上進行定義。
  •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2月7日)有媒體報導說,目前一些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盯上了居民日常生鮮採買的消費「盤面」。不過,報導稱,一二線城市居民的生鮮採買已經非常方便,一些超市也推出了送菜上門等新服務,這與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布局的生鮮採買服務並無太多差別。而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利用補貼搶佔市場份額,則效應難以持久,一旦無補貼,用戶就會流失。因此,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布局生鮮採買的社區團購看似火熱,但隱憂已在。事實上,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布局生鮮採買的社區團購業務肯定能夠成功,這一點當不用質疑。
  • 「社區電商」之後,下一個暴利商機降臨,將再造一批富人!
    那麼在2020年,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化零售模式,就數社區電商。今年網際網路前五的具體公司,都在布局社群電商模式。如阿里、美團、京東、拼夕夕、滴滴。因為線上的流量消失以後,所有的網絡公司,都想通過下線作為入口。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跟電商相比,實體店到底輸在哪裡?2021年起,又該如何反敗為勝?一、效率懶是人的一大天性,在賺錢路上,懶惰就是最大的敵人之一。實際上,只要能克服懶惰就能超越大多數人。電商雖然有它自己的弊端,但很多電商老闆懂得運用補償法則,用戶體驗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電商平臺上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包括提供運費險等等。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商客服的服務也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這就足以彌補掉了電商的某些短板。
  • 南京發布電商社區團購告知書,阿里巴巴、美團等籤字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人開始使用電商平臺來進行社區購物,在平臺購買蔬菜、水果、肉類、蛋奶,都可以配送到家。 由於這種購買日常食品、生活必需品的方式比較方便快捷,一些電商平臺甚至宣稱可以1小時送達,而且在疫情期間,這樣的方式避免了人與人接觸,很多社區都引進了這種消費方式。
  • 大公司們押注社區團購,這真的是賺錢生意嗎?
    大公司的進入,也改變了整個社區團購的競爭格局。即便是在上一輪比拼中嶄露頭角的中小創業公司,也面對著大公司投入的流量、資金、以及地推資源的壓力:合作的團長們被挖角、開始發放優惠券應對價格戰,還有創業公司開始收縮覆蓋城市。   本文致力於解決下列問題:這個競爭激烈、巨頭環伺的社區團購市場,究竟有何吸引力?更重要的問題是,網際網路大公司們真的能把它變成一個賺錢的生意嗎?
  • 青年企業家李飛強: 為家鄉打造電商創業平臺
    創業成功後,又開始致力打造優良創業服務平臺,讓更多年輕人實現創業夢。為了助力家鄉建設發展,近年來他又回鄉傾力打造粵西電子商務示範園區,扶持家鄉的電商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家鄉特色農業產品通過電商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他就是眾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州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李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