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東京奧運門票獨家代理權和緊缺的旅遊零售免費通道資源的凱撒旅業可謂是在線旅遊板塊的龍頭股。公司在緊跟市場熱點方面頗有熱情,可以從它的曾用名中窺見一二,上市23年以來,公司先後使用過寶商集團、易食股份、凱撒旅遊等,目前是凱撒旅業。
當前的OTA行業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因較低頻率的銷售模式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凱撒旅業經歷過短暫的輝煌後正快速隕落。
凱撒旅業主營旅遊服務、航空配餐及服務、鐵路配餐及服務等三大板塊業務,在旅遊市場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在一二線城市擁有大量的高淨值人群,與全球各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接待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2017年-2018年,凱撒旅遊還曾兩度上榜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
不過,自2019年控股股東「海航系」因債務危機被迫減持凱撒旅遊以來,公司正被快速拖入深淵,帳面資金急劇減少。進入2020年,疫情的出現又令公司創收能力銳減,其「17凱撒03」債券評級接連被下調,雖然曾借免稅概念實現九連板,最高時漲至每股24.6元。但沒有業務支撐的股價很快走跌,也因此,被投資者封為妖股。
「海航系」為緩解資金壓力,頻頻質押凱撒旅業。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股票質押總比例達到40.07%,質押總股數3.22億股,質押總筆數9筆,這其中,凱撒世嘉接連質押凱撒旅業股權已經達到1.3億股。
01
盈利能力持續走低,卻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
公司三季報顯示,營業收入11.9億元,同比下降74.86%;淨利潤虧損1.93億元,同比下滑189.30%。公司表示,自1月27日起,公司暫停經營出境旅遊團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同時受疫情影響,航空鐵路客流減少導致公司配餐量一定程度下降。今年業績的下滑可以歸罪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但凱撒旅業的業績早已處於下滑通道。
2017年-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80.5億元、81.8億元和60.4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21億元、1.94億元和1.26億元。業務上難有突破的凱撒旅業,在去年展開了一系列的併購操作,累計有11次之多。其中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剛剛過去的12月份。
12月15日,凱撒旅業發布公告稱將以7500萬元的對價收購世嘉飲品(與第一大股東凱撒世嘉屬同一實控人)100%的股權。因世嘉飲品去年1-11月實現淨利潤僅89萬元,收購價對應的市盈率高達70倍以上而被投資者詬病。但此舉有兩大好處,一來緩解大股東的資金壓力,二來凱撒旅業可以通過並表實現利潤的增加。
凱撒旅業與大股東曖昧的關係由來已久。以應收帳款為例,2017-2019年,來自「海航系」的應收帳款分別為,3.64億元、5.62億元、5.37億元。「海航系」對公司資金的佔用已經影響到了公司的資金周轉情況,近三年的資金周轉率分為,1.40次、1.34次和0.96次。
與之相對應的是預付帳款規模的快速提高。2017-2019年,公司的預付款分為6.370億元、7.264億元、15.92億元。針對投資者就2019年預付款同比大增提出的質疑,公司解釋是支付機票、郵輪及地接費用所致。但這個解釋站住腳,因當年的營收同比上年表現為下滑,旅遊服務的收入同比下降近一半,預付款規模的提高顯然也是資金被佔用了。
也怪不得被界面新聞等媒體直呼,凱撒旅業已經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
而流動資金持續被佔用,導致2020年公司償債能力遭遇危機。
2020年5月6日,中誠信國際對公司的「17凱撒03」債券評級由AA級下調為AA-,緊接著6月13日再度下調為BBB級。新冠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深遠,加之公司存在資金被佔用的情況,中誠信國際對凱撒旅業償付能力的擔憂不無道理。這一點很快在11月得到了印證。
11月16日,凱撒旅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向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委託金谷信託設立的單一資金信託申請不超過3.5億元的紓困信託貸款,期限為36個月,款項用於「17凱撒03」債券的回售兌付工作。
從三季度帳面資金僅有6.78億,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為12.2億來看,凱撒旅遊的資金缺口仍然很大,資金流已經走向枯竭。
02
境外遊恢復遙遙無期,新進賽道缺乏競爭優勢
隨著全球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境外遊需求呈逐年增長的勢頭,雖然在新冠疫情的拖累下有很多國家處於封閉狀態,但隨著新冠疫苗的問世,旅遊業的至暗時刻遲早會過去。不過,IATA數據顯示,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的出現給同質化嚴重的國內旅遊業態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承接境外遊需求轉向國內的需求增多,旅遊產品和服務品質只有快速提升才能留住這部分高淨值人群;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旅遊消費需求也呈增多趨勢,旅遊多樣化需求也呈增多勢頭。這一趨勢的出現勢必會增加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凱撒旅業有一定知名度、產品也較為豐富,但在國內已成紅海的旅遊市場中,境外遊業務經驗能否順利轉嫁給境內遊業務還是個未知數。
除了同質化嚴重外,近幾年景區亂象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類似青島大蝦、雪鄉宰客的宰客事件,以及強制消費有捲土重來的跡象,這些黑料導致不少景區被旅客視為一次性消費地,對國內旅遊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衝擊。
在宏觀環境悲觀和主營業務發展受阻之際,不少旅企面臨著生存壓力,融資和尋找新路子成了共識。凱撒旅業目前涉足的輔業有免稅、食品、金融等,這些行業裡都有很強的競爭對手,而為凱撒旅業帶來股價大漲的免稅業務,也只是參與了幾個免稅店的經營。
目前,國內免稅牌照均在央企、國企手中,凱撒旅業拿下牌照的可能性極小。中出服表示,公司與凱撒旅業的合作僅限於幾個免稅店,並非集團層面合作。除此項業務外,凱撒旅業在免稅業務上沒有其他實質性動作。消息面稱,有多家零售企業正在積極申請相關免稅牌照,而凱撒旅業參股的免稅店數量較少,所在區域內競爭者較多,其未來競爭壓力較大,對企業營收的貢獻值也不會高。
從全球旅遊業中短期的市場格局,到多元化布局來看,凱撒旅業在主營業務領域已呈頹敗之勢,嘗試多元化的道路上更像是為了融資和抬升股價而為,在喪失自我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
內容來源:消費斑馬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