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戀愛觀察類綜藝在中國引發熱潮的第三年。相較於前兩年情感觀察類節目橫空出世的大熱環境,今年同類型節目市場意外跌勢,出現疲軟狀態。而在此情況下,芒果TV《女兒們的戀愛》卻以情感、婚戀話題直擊青年群體痛點,用真實而溫情的內容賺足了觀眾的歡笑與眼淚之餘,也帶動全民"勇敢追愛"。如今《女兒》第三季節目即將上線,承襲了強IP、高關注、多話題的它,也有望從多方面拉回觀眾對今年戀愛觀察類綜藝的期待。
聊八卦也談人生,不做"單調的大多數"
去年戀愛綜藝相繼成就現實CP,幾檔情感觀察類IP已然形成了較好的口碑和可承襲的熱潮,也使得觀眾對新一季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然而,從《心動的信號3》《我們戀愛吧2》等幾檔今年已經播出的節目來看,除了張翰、楊超越、戚薇等觀察嘉賓本身自帶的流量與話題,"戀愛觀察"的主體部分並沒有激起足夠的水花,觀眾們所能討論的話題也大多懸浮於如"某明星的初戀是誰""某明星擇偶標準"等帶有娛樂性質的表面,無法擁有回歸本質或追求深刻的契機。
相對而言,《女兒們的戀愛》"爸爸觀察女兒談戀愛"的核心模式決定了它傳遞多樣戀愛觀的同時也聚焦代際溝通,在用優質內容吸引觀眾的同時也大量輸出社會普世向話題,做到娛樂話題與社會話題兩開花。
《女兒們的戀愛》製作初衷是反映兩性日常真實的相處狀態以及兩代人戀愛觀念和情感態度的大碰撞,從而讓觀眾產生共鳴。節目所折射的當代女性戀愛觀,提供了一個現實參照的重要視角;同時,節目也在家長和兒女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用理解化解衝突,讓中國式"催婚"的現實議題有所緩和。已經播出的兩季中,《女兒》先後帶出了"有一種暴力形式叫冷暴力"、"心動重要還是合適重要"、"情侶適合在一起工作嗎"等廣普向話題引發廣泛社會討論。聊得動八卦,也談得了人生,才能保證長久的記憶點和長青的發展。
經典IP奠定提升空間,好模式決定好收視
戀綜市場進入瓶頸期的很大原因在於,很多節目將部分價值依賴於"新鮮度"。觀眾對新節目從接受到認可的過程剛好撐起了前一到兩季的收視率,但到了第三年,當"戀情"本身逐漸落入俗套,未能加分的節目設定也逐漸暴露出缺陷。
而《女兒們的戀愛》在最初打造節目基石時,就給系列後續留下了常看常新的可持續模式——對比輪流值班、全員旁觀的明星觀察室陣容,"父親"這一固定身份更為特殊、更有持久的討論價值和社會意義;對比小屋相親及餐桌對談模式,自然交往過程更具有真實性和參考性;對比全員亂燉的"快餐式相親",有單身女性也有熱戀情侶的嘉賓陣容更能同時維持觀眾的磕糖意願和有好奇心的追劇感。
優勢沿襲、創新雙驅動,每季"都有新感覺"
繼《心動的信號3》四號男嘉賓人設翻車引發討論後,網友對於戀綜3.0現狀的吐槽逐漸由點到面擴散開,網友甚至帶出了#戀綜天花板#的話題,藉以表達"審愛疲勞"與失望。
2020已過完四分之三,《女兒們的戀愛3》作為今年份最後一部有經驗的戀綜,需要在不改變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做到足夠亮眼的創新,才有可能在現階段力挽狂瀾。
據了解,《女戀3》在保留前兩季原有框架的同時,加入了素人"女兒",拓寬鏡頭視角、吸納更多種職業與個性的人加入,這樣一來,相較於前兩季全明星嘉賓戀愛,明星與素人皆備的女兒陣容在拉回話題期待值的同時也增強了與觀眾的連結。
細數走到戀綜3.0時代的頭部IP們,作為第四季度壓軸播出的《女兒們的戀愛3》,的確擁有今年同類型節目市場尚未打出的王牌,或許還能再期待一下期待《女戀3》能否憑藉本身獨特的優勢,將國內情感節目已幾近觸及的"天花板"捅破,在精彩紛呈的同時也為觀眾留下更深層次的自我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