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海楠
藉助此次商務部重申繼續修訂包括《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在內的立法規章,完善二手車流通管理,繁榮二手車市場的契機,讓坊間重新聚焦此前商務部明確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擴大二手車出口業務,拓展市場發展空間的表態。無獨有偶,2019年4月放開首批北京、天津、上海等10個地區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以來,2020年11月底,商務部、公安部聯合印發通知,明確進一步擴大新增河北唐山、山西太原等20個地區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地區範圍,至此,全國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地區達30個,覆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是在全球疫情影響尚未消除,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的當下,國家層面的政策仍舊大力推動二手車出口業務,可見風口效應仍可期待。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相關物流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性,將為中國二手車出口市場撬動百億級市場形成利好。
乘「一帶一路」東風搭上二手車出口「快車」
山東青島的二手車商單衛東,在青島當地經營著一家二手車車行超過了15年,2019年,青島成為首批獲10個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地區之一,第一時間得知這個消息,單衛東就想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用他的話說,「國內二手車市場發展逐漸成熟,也意味著開始出現飽和,國家政策放開,又搭建了『一帶一路』平臺,內心深處覺得這是個機會。」
由於早前有過數次出售二手車到新疆的經歷,曾置身於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城市的單衛東當時就認為,出口生意不同於國內做生意,對他本身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兩年前我們收了一輛奔馳二手車,買家是新疆的,我們就和同事親自駕車到當地,報給買家的車況和實車並無二致,買家非常滿意,這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誠信的重要性。」單衛東認為,他的經歷更加堅定了他進軍二手車出口領域的信心。
「去年我收了一批100輛二手吉利,準備出口到中亞,那單生意沒有讓我掙到太大利潤,但讓我有機會挖掘到新的商機。」單衛東說,中亞地區對運輸工程機械車、平板拖車等專用車需求很大,而同屬山東的濟寧是全國最大的專用車製造基地,也是首批獲批二手車出口的地方之一,他曾參股了幾次大型專用車的出口,同樣獲得了一定的利潤和分紅。
路都是一點一點走出來的。「出口需要拿著海外的車輛需求定單申請出口,然後在國內完成車輛採購,這一過程就是我們的一次整套收車流程,然後完成整備、檢測,獲得出口許可,才能展開倉儲、運輸、報關、結匯、退稅等一系列環節。」單衛東的親身經歷是,二手車出口相對國內二手車交易的便利性而言可謂紛繁複雜,但一旦過程清晰後,還是有很大機會利用自身在國內的車源和車商同行優勢,收到質量過關、價格合理的成批二手車,利潤除了匯率、退稅帶來的好處外,關鍵還是對當地政策的了解以及運輸成本的把控。
單衛東坦言,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讓原本遭遇國內二手車市場發展瓶頸的他打開了新局面。
百億規模市場仍待挖掘
頭頂「汽車產銷全球第一」光環的中國汽車市場,一直被寄予厚望,快速實現二手車交易規模的全球第一。從汽車行業發展規律看,當新車市場逐步出現飽和,二手車交易的活躍度一定會高於新車交易,且二者能夠實現良性循環。與此同時,綜觀歐、美、日、韓等主要汽車產銷國家,其不僅在新車生產上引領全球,也早已實現了二手車的出口,其為各自汽車產銷國帶來的市場空間無疑都是巨大的。
我國自去年以來放開的二手車出口業務,被視為將撬動百億市場空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參照發達國家的二手車出口經驗,二手車出口將為中國汽車市場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他介紹,以發達國家二手車出口量佔據其二手車交易量10%的份額計算,比如二手車出口量第一的日本,出口量高達130萬輛/年,出口量佔總交易量的17.8%。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我國二手車出口面臨的將是每年上百萬輛甚至上千萬輛的市場空間。以2018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1382萬輛交易量進行計算,10%意味著每年出口量將超過100萬輛。
從事汽車領域研究的北京科技職業學院物流學院院長敖文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二手車出口在考慮運輸成本的同時,關鍵還是要對細分市場做好區分,形成各自差異市場是打開二手車海外市場局面的關鍵之一。「此外,非洲地區也將是二手車的潛在市場,且一旦形成規模效應,海上運輸的優勢也將得以發揮。」敖文說。
趁著二手車出口的東風,一片新的商業藍海似乎正在形成,挑戰與機遇並存。蘇暉認為,我國的二手車出口業務尚處於試點起步階段,在市場上面臨著成熟國家的激烈市場競爭以及不同國家認證標準不一的問題,此外,還有針對不同國家車輛使用習慣氛圍左右舵車型的問題,「如何做到適銷對路,確保質量和服務,延續良好的市場口碑,是未來發展中國二手車出口業務的關鍵。」蘇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