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的成語怎麼考?你還在為考試煩惱嗎?你還在為如何提高分數苦惱嗎?小編為你整理語文易錯的成語哦,歡迎廣大考生前來學習,希望你能輕鬆過考!
歷年高考對成語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們能根據具體的語境判斷成語的運用是否恰當。而要正確判斷成語運用是否恰當,就必須了解成語的意思,明確成語的使用範圍、對象及褒貶色彩等情況。在複習中,只要針對這些情況,從了解成語的特點出發,加強練習,勤於積累,就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平時對成語的練習、積累,都要注意。
(一)了解成語的特點。一般說來,成語具有古語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點。
1、古語性。有的成語中保留了古漢語詞語的意思或用古漢語語法結構。如「不過爾爾」中,前一個「爾」是「如此、這樣」的意思;後一個「爾」同「耳」,相當於「罷了」。意思是「也不過如此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又如「時不我待」,照現代漢語的習慣,應理解為「時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裝。意思是「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2、定型性。成語的結構不能隨意變動,也不能隨意換字或增減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說「三分入木」。「入木三分」來源於古籍記載,說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工人用刀刻時發現墨跡滲入有三分深。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如果說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語在一般情況不能改變結構。但在特定的場合中,某些成語結構可以活用。有些成語,在不變更基本結構和原來意義的前提下,個別音節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變換次序或是換成別的音節。如千鈞一髮——一髮千鈞,同工異曲——異曲同工,每下愈況——每況愈下。
但如果由於變動結構而改變了願意,那就是另一個成語了。如「小題大做」與「大題小作」這兩個成語,前者比喻把小事當做大事來處理,後者則比喻把大問題當做小事情來處理。兩個成語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成語的各個組成部分合起來表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開來。如:「義無返顧」中,「義」是指應該做的事,正義的事;「反顧」指回頭看。把「義」「無」「反顧」連起來理解為:做正義的事,勇往直前,絕不猶豫回顧,亦即指為正義而勇往直前,絕不回頭。
(二) 理解成語中關鍵詞的含義
例1、不刊之論:「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這個成語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如果把「刊」理解為「刊登」「刊載」,那麼把這個成語解釋為不能刊登的言論,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宮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宮室的後屋。意思是登上廳堂,進入內室。「入室」比喻達到最高境界,「登堂」僅次於「入室」,整個成語比喻造詣逐漸達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語超常運用的特殊性
對成語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規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規用法。如果被成語的常規用法束縛,不能根據具體的語境靈活變通,就會誤入歧途。如「想入非非」和 「不孚眾望」就屬非常規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學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規用法是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卻不知道它的非常規用法指想像進入到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境界,結果失誤。這是不改變成語詞素而改變成語的常用含義,廣告用語常用這種修辭方法,如說該廠的牙刷堅固耐用,可巧用成語「一毛不拔」。
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熱點推薦:
2020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和報名入口
2020年全國成人高考準考證列印時間及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