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日18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0414例,現有確診病例587例,境外輸入2509例;海外現有確診病例6848511例。
新華社新德裡8月30日電印度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全國已有超8.7萬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其中573名醫護人員病亡。
9月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截至8月31日,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解僱、停止僱用的預估人數達50326人。最近一個多月有1萬人失業,失業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厚勞省2月起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解僱和停止僱用人數進行統計,5月21日和6月4日數據先後突破1萬人和2萬人,之後基本以每個月1萬人的速度增加。
9月1日電中國交通運輸部1日披露已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冷鏈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人物並防」,全力做好冷鏈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實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督促指導冷鏈物流企業按照相關指南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防止感染風險。直接接觸冷藏貨櫃或者冷藏貨物的物流一線工作人員,應全程佩戴口罩、防護手套等防護用品,至少應上下崗前各測量一次體溫。有條件的地方,可定期組織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原本大家以為到了高溫天氣,病毒就會自動消失,可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如果參照「西班牙大流感」疫情發展歷程,確實需要警惕「第二波」,因其「殺傷力」更大。
秋冬疫情會二次爆發嗎?
新冠肺炎在秋冬季節反彈是肯定的事,因為秋冬季節氣溫波動大,低溫時人體的免疫力下降,而新冠病毒又屬於呼吸道疾病,在秋季時繁殖能力會增加。
張文宏教授在5月3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秋冬爆發二次疫情基本上是肯定的,而且目前已經起來了,你沒看到是因為發生在其他國家,現在很多國家的疫情還沒結束,像美洲的巴西、墨西哥、東歐的俄羅斯疫情還上升得很快;昨天全世界新增病例11萬,這也是病例數新增最多的一天,一天11萬,意味著十天就是100多萬,在未來的一個月內,如果疫情沒有得到顯著的控制,那麼全球疫情超過1000萬也是看得見的。而如今全球累計確診已經超過2500萬人次。
新冠肺炎會在秋冬季節發生反彈,也是醫學界的共識,我國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到:全球疫情還未結束,中國仍然面臨危險,尤其是要警惕第二波疫情的爆發;不過我們有信心,能避免疫情在中國出現二次爆發,即便疫情有擴散趨勢,我們成熟的疫情應對體系,也能防止疫情的持續蔓延。現在主要擔心是國外的輸入。
新冠肺炎的全面爆發已經快過半年,我國累計確診人數基本定格在8.4萬+,現有確診已經快回落到兩位數,相信通過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國抗疫在不久後會取得成功;但是反觀國外,疫情的拐點都還未到來,每日新增在10萬左右,這樣下去的話,在今年11月份左右,有很大可能會爆發二次疫情。
為何疫情會反彈?
新冠肺炎屬於呼吸道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和氣溶膠進行傳播,還有接觸傳播也是一種方式,進入秋冬季節後:
1、氣溫變化劇烈,尤其是遭遇冷空氣時,人體呼吸道的抵抗力會大大下降,這也是往年流感常在秋冬季節爆發的主要原因。
2、新冠病毒高溫天氣下活力明顯降低,而在0~10℃時生存能力最強,一旦進入秋冬季節後,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更有利。
3、秋冬季節氣溫較低,人類的戶外活動減少,開始更多地在室內聚集,這樣會有利於病毒在人群中傳播。
而且病毒還有可能發生變異,變異後傳播能力強的病毒會擴散開來,除非人類研製出了疫苗或者特效藥,否則新冠病毒會在11月份左右發生二次爆發。
秋冬季節怎麼防疫?
1、居家
做好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和防疫材料儲備,多通風,經常洗手,不共用毛巾,經常洗衣服和被子。
2、旅遊
提前預訂車票,以避免排隊或等待。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如果必須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則應戴口罩並保持社會距離超過1米。
3、辦公
在進入辦公大樓之前,請自覺接受體溫檢測,減少電梯,減少樓梯,減少會議,減少注意力,並對門把手,鍵盤和滑鼠進行必要的酒精消毒。
4、購物
與員工合作進行健康代碼檢查,不要長時間呆在購物場所,並嘗試選擇非現金,非接觸式付款方式,例如在刷卡時刷卡和掃描密碼。
5、聚餐
倡導分餐系統,或使用公共筷子和公共湯匙來減少接觸傳播的機會並降低感染的風險。
6、戶外
儘量減少與他人的親密接觸,避免在一起聊天,並在交流時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或戴口罩。
比較好的口罩品牌有哪些?中國口罩品牌排行榜
我國民用口罩行業的發展較晚,要從2003年SARS說起,2003年還沒有一次性醫用口罩標準,民用口罩產品數量和類型也不足夠。也就是2003年,3M公司從工業領域轉向民用領域,生產口罩並在國內銷售,佔據國內90%的份額。彼時,國內口罩還未有知名品牌,未形成品牌效益。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我們發現各大藥店、電商平臺等均開始銷售國產品牌口罩,如大勝、三奇、白雲山、比亞迪、XB尋貝、美鑫、蘇世康、穩健等品牌,逐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從成立時間來看,3M最早進入中國,只不過其在國內的口罩業務是2003年才真正開始的,同時,這一年綠盾也發展了起來。1996年進入中國的霍尼韋爾,是在2008年之後才開啟口罩業務的。到了2000年,國內口罩牌子開始出現。非典後,日本、德國等企業相繼進入中國,在中國設立分公司。
3M
3M公司(全稱Minnesota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即明尼蘇達礦業及機器製造公司)初創於1902年,即我國的清光緒年間。100多年以來,3M公司共開發了近7萬種產品,擁有了10萬項專利,相當於平均每天研發1.7個新產品。
近期,3M發布2019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的營收為81.1億美元,這其中,口罩所屬的消費品業務貢獻了12.7億美元,只佔了15.66%,消費品種又劃分為6種大類,作為防護產品類別下的口罩的銷售對3M業績影響其實很小。但在中國的口罩市場,3M卻佔據了近9成的份額。
3m
回顧3M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國內的每次疫情都有3M公司的參加,該企業也是通過疫情打開了中國的市場。3M口罩進入中國人的視野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那時候,醫院裡醫生們佩戴的口罩、防護服以及醫用消毒水幾乎全是3M的。在普通人眼中,醫生就是權威。也就是那個時候,3M開始在民用防護上建立起品牌印象。
不過真正讓3M進入大眾生活,還是2013年霧霾席捲中國的時候。彼時,民眾談霾色變,也就是那個時期,3M的口罩再次成為了普通人的選擇。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3M口罩在中國賣了超1億美元。
美國CDC(疾病控制中心)官網數據顯示,3M口罩中,N95類型的口罩共有48種,其中通過FDA認證的外科手術口罩就有八種:1860、1860S、1870、1805、1805S、1870+、1804、1804S。
霍尼韋爾
1927年,霍尼韋爾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穩壓器。1935年,霍尼韋爾就已經在上海發展了第一個分銷商。對於自己沒有的產業領域,霍尼韋爾通常採用收購的策略。
近日,霍尼韋爾發布了第四季度的財報,第四季度營收為95億美元。目前霍尼韋爾有三大業務部門,航天航空、工業自動化、特性材料與技術&石油化工。口罩也就是霍尼韋爾工業自動化領域的一款「副產品」。
霍尼韋爾
UVEX
UVEX將自己定位於「保護人」,所有的業務線都是圍繞著「保護」而展開,主要分為兩條業務線:運動場所的安全產品、工作場所的安全產品。
口罩作為工作場所的安全產品,UVEX分的非常細緻,方便客戶根據工作類型和風險類型進行選擇。他們的產品除了根據中國、歐美等國家的標準劃分為P1、P2、P3、N95外,還進行了系列劃分。
UVEX口罩都是通過N95類驗證的口罩,進行細分如uvex silv-Air High Performance系列產品,主打最低呼吸阻力和集成通風系統;Uvex silv-Air c系列產品,主打安全、貼合與舒適;uvex-silv-Air e立足中國市場,性價比高,且可與uvex安全眼鏡配合使用。
UVEX
日本重松
重松,創辦於 1917 年,公司全名為「重松製造所」,在日本是數一數二的專業呼吸防護用具製造商。之前日本首相安倍在視察福島核電站事故現場時,佩戴的也是重松生產的防護面具,柴靜在日常也會使用 DD11V 口罩。
2015年2月28日,霧霾調查紀錄片《蒼穹之下》播出,這部時長103分鐘55秒的片子給國人上了一堂關於霧霾的全面的課。紀錄片被熱議時,日本的重鬆口罩紅了,因為拍這部紀錄片的女記者戴的就是這個牌子。
重松作為日本個人防護用品的知名企業,是以防毒面具最為著名,它家的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等產品豐富多樣。
日本重松
XB尋貝
XB尋貝是知名的口罩品牌,以生產低阻力高過濾的高品質產品而深受用戶青睞。尋貝口罩主要採購高端濾材生產高效低阻無異味高級別微顆粒過濾級別的kn95口罩,尋貝口罩品牌設計有摺疊型口罩、杯罩型口罩、帶呼吸閥口罩、帶活性炭口罩、兒童款口罩等等,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XB尋貝口罩主打最低呼吸阻力、強透氣、高過濾、貼合密合性與佩戴舒適,立足中國市場,防霾系列過濾效效率≥95%,有效保護呼吸系統免受沙塵、細顆粒物等顆粒性有害物質的傷害。XB尋貝口罩外圍的密封圈接觸臉部後會自動形成密合,內側,XB尋貝選取了靜電濾料,這種材料可以通過異性電荷相互吸引作用,將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四十分之一的粒子,吸附在纖維上,從而達到更高過濾效率和精度的目的。且根據國人佩戴眼鏡情況特別設置了防霧功能,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XB尋貝口罩
大型企業轉產支持口罩生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口罩成為緊缺物資,除了傳統的口罩廠家外,現如今有一定生產條件的能源、汽車、手機組裝、服化等公司也開始兼職造口罩、防護服。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已經有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中國石化、長盈精密、中光電特、爹地寶貝、拓野機器人、新綸科技、OPPO、vivo、中順潔柔、紅豆股份、盛虹集團等多家公司跨界造口罩抗擊疫情。
此前,據工信部介紹,中國口罩產能約為每天2000萬隻。據了解,這些跨界生產口罩的企業產量也是較大的,如比亞迪日產口罩500萬隻、富士康日產口罩200萬隻、長盈精密日產口罩100萬隻、中光電特日產口罩1000萬隻、拓野機器人日產口罩260萬隻等。
以往,口罩市場大家只知道3m、霍尼韋爾等國際品牌,如今民族品牌大勝、三奇、比亞迪、蘇世康、XB尋貝、美鑫、穩健等口罩品牌也將站上世界的舞臺,為民族品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