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洪災過後,沙洋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了8個工作小組,組織技術骨幹168人次,對全縣14個鎮區267個村146萬畝農田開展災後復產技術指導。
6月底以來,沙洋縣連續遭受強降雨襲擊,導致農作物、水產、畜牧業等不同程度受災,給長湖周邊部分鎮、村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如何從洪災中奪回部分損失?近期,沙洋縣農業農村局把抗災自救、恢復生產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廣大幹部職工成立8個工作小組,深入田間地頭,全力開展農業抗災自救和技術指導工作,力爭災後穩產增收。
「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畜牧、水產、農技技術骨幹,成立抗災救災指導專班,對受災嚴重的重點鄉鎮毛李、後港、馬良、高陽等鎮進行技術指導。通過搶種補種晚稻和快生蔬菜、改種再生稻等,來減少農民的損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曾月純說。
這幾天,後港鎮黃歇村十五組村民殷鋼林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正在對受災農田進行補救,將逐漸枯萎的水稻植株上半部割掉,發展再生稻。
「我家共有22畝地,被水淹了7畝8分田,在農技中心的指導下,能挽回多少是多少。」殷鋼林介紹,幸虧今年買了水稻保險,人保財險沙洋支公司已定損,後期還將得到一筆補償金。
「災情發生後,人保財險沙洋支公司共派出五個專班進駐後港鎮,在後港片區對我們承保的水稻進行實地查勘定損,截至目前,核災定損絕收水稻1200多畝,後期我們將迅速理賠,讓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真正受益。」人保財險沙洋支公司副經理吳擁華說。
據了解,近期,人保財險沙洋支公司、太平洋保險沙洋支公司的工作人員分別奔走在這些受災的鎮、村。
毛李鎮毛李村四組村民熊大春曾經是貧困戶,前些年通過扶貧政策,他將19畝基本農田改成了稻蝦連作田,獲得了良好的收益,順利實現了脫貧。今年的洪災,將他家的稻蝦田全部損毀,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防止熊大春再次返貧,沙洋縣農業農村局派出技術員對他進行上門指導,投保的太平洋保險沙洋支公司也積極為他核災定損,幫助他挽回損失。
「受災之後向保險公司反映,保險公司來得很快,技術人員給我們做指導,及時撒上了晚稻種子。」熊大春慶幸地說。
位於李市鎮光芒村的沙洋縣光馨蔬菜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15畝,其中流轉貧困戶土地20.33畝,共吸納14戶貧困戶入社務工。受本次洪災影響,合作社部分蔬菜大棚被水淹沒,產生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對貧困戶的務工收入造成了影響。
該合作社負責人田仕平介紹,受損的41畝大棚,在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準備搶種豇豆、辣椒、甜玉米這些反秋作物,通過加強農業生產管理、抓好科技抗災等補救措施,儘量減少合作社的損失。
為有效助力災後重建,沙洋縣農業農村局共派出技術骨幹168人次,對全縣14個鎮區267個村146萬畝農田開展技術指導,對受災農作物,因時因地制宜,制定補救措施,引導農戶災後自救,為全縣農業穩產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對受災農戶的技術指導,全力幫助他們開展生產自救,將受災損失降到最低。」沙洋縣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周洪華說。(楊國良 周剛)
【來源:荊門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