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手!重慶兩江新區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共建滬渝協同創新中心

2020-12-19 封面新聞

兩江協同創新區

趙鵬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

12月17日,共建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滬渝協同創新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

該中心將依託兩江協同創新區豐富的創新資源,通過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等方式,推動長江上下遊兩大中心城市創新資源的互融互通,搭建沿長江經濟帶成果轉化、技術交易和人才培養聯動機制。

籤約儀式現場

據了解,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是由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由上海市科委指導、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協調設立的國家級區域技術轉移平臺,致力於提供技術交易、科技金融、產業孵化全鏈條服務,打通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間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滬渝協同創新中心將打造集信息共享、技術交易服務、技術金融創新、技術轉移、技術轉移經紀人培育、智慧財產權服務、技術轉移大數據於一體的區域技術轉移平臺,促進滬渝兩地科技資源轉移聯動,推動重慶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

滬渝協同創新中心將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整合兩地科技信息資源,動態發布兩地技術合作供求信息。

技術的轉移轉化是滬渝協同創新中心的工作重心,將針對重慶特色化、規模化的重點產業,嫁接上海技術交易所服務資源,促進地方技術交易提升。同時完善技術轉移配套服務體系,為重慶區域內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提供配套服務。

滬渝協同創新中心將針對兩地技術轉移、科技成果轉化制定優惠政策,加強兩地科技合作交流對接,通過聯合舉辦大賽、論壇、峰會等科技活動,搭建兩地科技資源互動的橋梁。以科技創新券為抓手,嘗試兩地科技創新券「通存通兌」,以在滬機構試點為切口,探索長效的政策機制,實現科技資源的交互。

此外,滬渝協同創新中心還將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培養科技人才,探索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及創新人才培養及管理辦法。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將協助兩江新區做好在滬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團隊的對接,同時結合各方資源優勢及實際情況定期聯合舉辦科技交流活動。

根據合作協議,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利用其在海外多個國家、地區的資源與滬渝協同創新中心進行對接,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及人才,協助兩江新區提供定期的技術經紀人培訓。

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滬渝協同創新中心的建立,對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進一步完善兩江新區科創生態體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成渝攜手「出圈」丨天府新區& 兩江新區:「新科狀元」聯手共建西部...
    成渝攜手,兩地的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兩大「新科狀元」已行動在前:不僅在兩個月內三度會晤並明確十大合作重點,成都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也率先啟動,為西部科學城的協同共建交出首份「成績單」。
  • 智能終端軟體協同攻關和體驗推廣中心落戶兩江新區
    8月5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多家兩江新區智能企業聯合申報的智能終端軟體協同攻關和體驗推廣中心項目,正式獲國家工信部批准,並落戶兩江新區。此次申報由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牽頭,雲從科技、中冶賽迪、中科院計算所西部高等技術研究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等多家兩江新區企業聯合參與,最終成功獲批。
  • 重慶兩江新區,一座國際汽車城的崛起之路
    陳軍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12月3日,在重慶兩江新區金渝大道9號中國汽車研究院內,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正在舉行。以中國汽研為代表的研發協作體系,是兩江新區汽車產業的重要一環,兩江新區本地研發創新能力近年來大幅提升,中西部首座汽車風洞、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大陸集團研發中心、康明斯技術中心、長安福特研究院等5家研發機構於2019年集中建成投用,中國汽研碰撞安全試驗室成為中國首家歐盟認可的聯合實驗室,可以為國內汽車出口到歐盟發放「通行證」,為重慶車企拓展海外市場服務。
  • 四川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籤約,加速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4月23日,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二次聯席會議在重慶兩江新區召開。會議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商定,將在攜手加強規劃戰略協同、探索內陸開放新模式、推進交通互聯互通、推進產業聯動發展、助力西部科學城建設、深化多領域改革創新合作、建立兩地合作機制等七個方面深入合作,並確定了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2020年十項重點任務。
  • 關注重慶兩江工業開發區 | 龍盛、水土未來之城 無限可能
    十年前的7月18日,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兩江集團成立,在兩江新區東部的龍盛片區、北部的水土片區,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大開發大建設序幕。不僅是萬國半導體,近年來,兩江工業開發區圍繞「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和「雲聯數算用」全要素集群,瞄準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雙核心區」,匯聚了騰訊、浪潮、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兩江雲計算、重慶有線、騰龍、萬國數據、遠洋等10大數據中心,讓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標籤。
  • 兩江新區,一座國際汽車城的崛起之路
    12月3日,以山環水繞著稱的立體城市重慶,金渝大道9號中國汽車研究院內,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正在這裡舉行,和驟降的氣溫相比,會場的氣氛卻相當熱烈。行業發展,創新為要。道路一側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汽研院,它主要從事汽車領域技術服務業務和產業化製造業務,擁有國家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替代燃料汽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並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以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技術服務業務包括汽車研發及諮詢和汽車測試與評價業務;產業化製造業務包括專用汽車、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
  • 阿拉丁陽仁強考察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助力建設「西部科技高地」
    8月4日,阿拉丁控股集團董事長陽仁強及相關業務領導前往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參觀考察,受到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中等熱情接待。雙方就通過科技、人文、生態等多方位推動協同創新區發展,建設「西部科技高地」進行深入交流並達成合作意向。
  • 重慶兩江新區:一座正在崛起的國際汽車城
    新華網重慶12月17日電(王龍博 陳軍) 12月初,位於重慶的中國汽車研究院內,第五屆i-VISTA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正在這裡舉行。  i-VISTA由兩江新區重要的研發檢測企業中國汽研院承建,目前已形成「一賽」「一會」「一指數」「一中心」的行業標杆性品牌,引導行業及消費者了解並信任智能汽車。
  • 川渝聯手將內陸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當天,作為川渝兩地中歐班列的始發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和成都國際鐵路港就川渝兩地中歐班列發展進行了實質性的溝通交流,明確將在通道口岸互聯、產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四大領域,推動20項具體合作。  除了中歐班列,川渝兩地還攜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 合肥新青羅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0月20日,合肥新青羅數位技術有限公司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上海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科創服務、技術平臺建設和品牌宣傳等領域開展一系列合作。會上,新青羅創始人&CEO齊志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副總裁李莉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
  • 重慶將與中科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我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 他們點讚重慶兩江新區「雙曬」:這裡有詩和遠方
    「我們為兩江速度驚嘆,我們為兩江風景折服,我們為繼續建設大美兩江努力奮鬥!」兩江集團行政部工作人員文雅表示,京東方電子畫屏、優必選機器人、長安UNI-T、金康賽力斯SF5、兩江國際影視城、際華園、兩江協同創新區、直升機飛行體驗……這些好貨、好去處都在兩江新區。作為一名開發區的建設者,更有了鼓足幹勁加油幹的動力。
  •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揭牌
    ,重慶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高久鵬,重慶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曾禮,重慶師範大學校長孟東方,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楊新民等領導專家以及重慶市相關單位負責同志、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部分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代表、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6個共建單位參加會議。
  • 盛寶金融科技在重慶兩江新區全面開啟在華業務
    丹麥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晏森、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阮路、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主任馬天祿、重慶銀保監局副局長徐靜參加活動。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表示,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是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 騰「雲」駕「數」 兩江潮起
    由此可見,作為「一核」的兩江新區,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中的重要定航。6月28日,伴隨位於兩江新區黨校附近的一處中國移動5G基站成功調試開通,兩江協同創新區順利實現了5G室外全覆蓋。隨著這一5G基站的落地建成,中國移動在渝成功建成5G基站1.4萬個,提前半年竣工完成全年5G基站建設目標。
  • 誠瑞光學投產兩江新區助力重慶完善電子信息製造產業鏈
    ,誠瑞光學(重慶)有限公司工廠竣工投產活動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園區舉行。    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表示,兩江新區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著力在產業發展中發揮旗艦作用,在製造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加快做大做強做優汽車、電子信息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等科技創新平臺。
  • 兩江新區三大園區再添發展新動力
    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60.5億元,這一數據全市領先。取得這一成績,兩江新區工業的主戰場——魚復、水土、龍興三大園區功不可沒。在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導下,三大園區加快「換擋提速」,三臺「發動機」為兩江新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新動力。
  • 20年代重慶迎來首個重大發展機遇,成渝這個「圈」裝了什麼?
    同時,提升高新區持續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產業生成能力、經濟產出能力,與兩江新區實現城市發展的「雙核驅動」,將進一步加速重慶發展,這也正契合「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要求。    同時,重慶還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區,形成西部「智能谷」,聯動兩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重慶創新版圖,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地,致力於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創新門戶。
  • 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兩江新區果園港新譜發展「三部曲」
    6月12日,兩江新區果園港貨櫃碼頭正在有序作業。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編者按6月18日,我國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成立十周年。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江新區開發開放,特別是今年以來,先後賦予兩江新區建設內陸開放門戶、做靚重慶「智慧之城」名片的戰略任務。在兩江新區成立十周年之際,重慶日報特別策劃推出「兩江新區建設內陸開放門戶、做靚重慶『智慧之城』名片」系列報導,敬請關注。6月15日,果園港長江江面百舸爭流。岸邊,千噸貨輪組成的船隊,在這裡裝卸貨物。
  • 《重慶日報》(12月15日)商量「大事情」 敲定「施工圖」——重慶...
    許洪斌表示,接下來,重慶將聚焦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在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協同發力、相向發展。重慶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是我市推動創新的兩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