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在微信營銷平臺發展的速度,我沒想到微播易與傳播易的對比和競爭來得這麼快。在我眼裡,傳播易的主要競爭者是藍色光標和廣東省廣告乃至也許很多人並不關注的中小廣告公司,而微播易的主要競爭者仍是新浪微任務。
但是,轉念一想,我也就明了了。傳播易挾攜龐大的媒體資源已然成為廣告界的焦點,品類的擴大和宣傳以及隨之而來的銷售額的提升,更使它成為媒體重點追逐的對象。至於微播易,自與新浪微博失利,微播易在微信營銷的戰略逐漸顯山露水,拔得頭籌,在資金運轉、商品優化、信息系統、銷售額、利潤額、人才儲備、業態布局等方面穩居老大地位。傳播易成立微信營銷事業部,正式進軍微信大號營銷市場,勢必讓不少人聯想到它與微播易的狹路相逢。人們總是習慣和樂於對業內老大「評頭論足」,詳加比較。
所以,我覺得我不妨也插一腿,從一個廣告主的角度,談談我對傳播易和微播易之爭的理解。
用戶和品牌
在獲得風險投資以前,傳播易幾乎沒有做過正式的廣告宣傳,其依賴的是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
13年時,傳播易廣告商城好像是才成立,還沒現在這麼有名,我也從來沒有在網上購買過廣告資源。有一天,其它公司負責推廣的朋友興致勃勃地告訴我,他在一個叫「傳播易」的地方買了某門戶網站的軟文和報紙軟文,價格公道,發軟文的速度也不錯,慫恿我上他們網站看看。由此至今,我陸陸續續在傳播易上買過不少東西,小則一個禮儀服裝,大則整版的報紙廣告。
傳播易進入這個市場是去年,且一直主打價格牌,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和口碑。尤其是中小企業廣告主的「口碑」受眾,對它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情。不過,事實上,自從傳播易融資,加強宣傳以後,口碑宣傳幾乎弱化於無,所以它用戶質量已經有所變異。至於這樣的變異是好是壞,很難說。
我覺得,對於微播易來說,成立時間長好像有5年歷史了,他們的CEO徐洋「高大帥」,是典型的營銷老人,在微博營銷平臺知名度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原來專注與微博大號的營銷,新浪的打壓對他們微博營銷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現在他微博營銷在他的推廣是次要的,反而微信成為他主推的業務。所以線下的品牌知名度一定程度上能延展到網上。所以,微播易的重點是找到自己的用戶:通過以前積累的口碑和用戶群,讓原來的哪些顧客也能成為微信營銷的用戶等等。
廣告品類
根據的我的媒介採購經驗和實際的比較,我認為,傳播易和微播易各自優勢都跟出身有關。傳播易總部地處廣州,其商品最開始的特質帶有南方傳媒的遺風,以報紙、網絡(軟文、廣告)見長;傳播易則在上海,帶有上海人的細緻風格,社會化媒體(微博、微信)見長。
我曾拜訪過一家廣告公司,我問該廣告公司的老闆,你們的優勢是什麼,他說最大的優勢是跟某家報紙籤訂了獨家廣告代理權;然後我好奇的問如果我要做其它的報紙廣告時,他告訴我認識很多家報紙的代理,到時候如果真要投的時候我在幫你找;然後我就崩潰了:這就是傳統的廣告公司,與廣告電商模式相比,簡直是原始到極點。
與此相應的是,我有一次去傳播易廣告投放平臺查詢北京各大報紙的刊例價和折扣,一查我就全部了解,什麼發行量都有,後來我還是沒有在傳播易上採購,只是拿著傳播易上標註的價格在直接跟媒體砍價,媒體也給了我優惠的價格。相比而言,我只是把傳播易當成了一個了解價格的渠道,客觀的講傳播易在媒體廣告資源來說應該是較為全面了。
同樣,微播易在廣告資源方面沒有涉及,我至今沒有在微播易買過微博大號範疇之外的廣告。
不過,從13年到14年,傳播易和微播易都發生了變化。傳播易在保全軟文、廣告等的同時,已經加大微信營銷大號的數量和力度。微博的微博微信品類也變得豐富了,據說,微播易還推出朋友圈類的營銷商品。
我覺得,微播易和傳播易今後在廣告資源品類上的重合度將會越來越多,所以,要想勝出,必須開發更多的媒體資源商品,或者開發國外的社交媒體推廣資源等。
廣告價格
傳播易至今打的還是價格牌,低價,如果你發現有別的地方比它那裡還便宜,你可以「貴就賠」。我從來沒有舉報過,事實上,在我只把傳播易的價格與微播易的報價做比較,看哪家便宜,哪家的優惠多。我想,像我這樣比價格的用戶和顧客不在少數。所以,成也價格,敗也價格。過度依賴價格戰略,一旦同類競爭者湧現,並且競爭者的某些廣告比你低的時候,用戶就會搖擺不定,只依據價格下單,完全不顧所謂的品牌忠誠。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地上了他倆的網站找了幾個微信大號廣告報價,比較它們在微播易和傳播易的價格,我發現這這幾個商品裡的多數還是傳播易的價格比微播易便宜。如果微播易和傳播易的廣告資源重複越來越多,這種根據比價下單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我覺得,價格低廉,對廣告主來說,一般都是好事,微播易對於傳播易的價格牌,價格策略也是不得不走的戰略之一。但是,微播易和傳播易的不同點是,傳播易是五花八門的媒體廣告的B2C企業,而微播易在專注在社交媒體廣告資源上。所以,對於微播易來說,只要他願意接招讓利給客戶,傳播易的價格牌就無效。
從內心來講,我還是覺得傳播易與微博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至少現在還不是。但是,如果一定要把傳播易與微播易放在一起角逐的話,傳播易還是略輸一籌。因為傳播易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至今為止,作為一家網絡公司,它仍然沒有找到盈利模式,只有依靠不斷的資金投入,做大做強,延長自己的壽命,等待機會的出現,比如其他競爭者都死了,比如找到可以產生利潤的方法了,比如上市了。
對於微播易而言,其前途光明,但道路艱難,必須慎重而小心。一則必須理清微播易的用戶對象,並抓住這些用戶,不被傳播易的價格牌吸引;二則要開發更多的對現有資源進行專注的分析,比如讓給用戶最出推薦,那些微信大號的推廣效果好,那些是針對某個地區推廣效果不錯;三則必須協調好這些微信大號的關係,真正幫助這些自媒體人變現和率先展示出的對內容人才的尊重,也許會推動媒體行業從渠道與內容誰為王的較量上,更多轉回到對內容及內容生產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