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之位將再次易主,這次是農夫山泉創始人!據媒體報導,農夫山泉將於今天(9月8日)上市,其前一天暗盤收盤市值高達4928.42億港元。按此計算,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持股84.4%,約值416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661億元)。
在此基礎上,加上鍾睒睒擁有的萬泰生物74.23%股權(約值634.4億元人民幣),其身家約為4295億元人民幣,折合629億美元,已高於騰訊創始人馬化騰568億美元身價,成為中國新首富。
農夫山泉近三年累計淨利潤119億,毛利率高達60%。也就是說,每1元錢的銷售收入可以帶來約6毛錢的毛利。在全球收益超過10億美元的已上市軟飲料企業中,農夫山泉的收益速度位列第一,甚至超過了可口可樂。
農夫山泉作為「大自然的搬運工」變成了「大自然的印鈔機」,低調的鐘睒睒火爆了各大網站和媒體平臺。
鍾睒睒是誰?
鍾睒睒,浙江諸暨人,大學學歷。
1993年創辦養生堂有限公司,打響了養生堂龜鱉丸、朵而膠囊等品牌。
1996年在杭州投資創立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農夫山泉、農夫果園、尖叫等國內知名飲料品牌。
現任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養生堂有限公司董事長。
多年來,鍾睒睒一直隱匿在輿論之外,他一手締造了農夫山泉和養生堂兩大品牌,外界卻對其財富一無所知。他的公司沒有上市,從未披露財務報表,鍾睒睒的名字也從未出現在任何版本的富豪榜。
或許有人不認識他名字中的「睒」(shan)字,但所有人都聽過他的牌子。創業20多年間,他相繼推出了龜鱉丸、朵而、農夫山泉、清嘴、尖叫、成長快樂、東方樹葉、茶π等一眾知名產品。每個時間段,他旗下都有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品牌。
做過泥水匠,做過記者,最終成為商人,種過蘑菇,養過鱉,賣過水,有創意,懂策劃,更會營銷,商業風格獨具一格,被人們稱為「獨狼」,這是鍾睒睒身上的標籤。
鍾睒睒的創業經歷
1954年,鍾睒睒出生於浙江諸暨,雖生在知識分子家庭,但小學還沒畢業,他就被迫輟學去做苦力工。其間搬過磚,做過泥瓦工,幹過木工。
1977年恢復高考,鍾睒睒參加了兩年高考都沒有如願,最後去了電大學習,畢業後當了一名記者,這一做就是5年。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批准設立,鍾睒睒辭去報社工作來到了海南。其間兩次創業都失敗了,先是開設私營報紙被否,而後種蘑菇失敗。
1990年,宗慶後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團;第二年,鍾睒睒便成為娃哈哈口服液在海南和廣西兩個省份的總經銷商。1993年,鍾睒睒離開娃哈哈,在海口成立海南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研製出「養生堂龜鱉丸」,第一年就賺到了1000萬元。此後,鍾睒睒又推出了清嘴含片、成長快樂、維生素等產品,陸續獲得成功。
1996年,鍾睒睒回到杭州,創立新安江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2001年,鍾睒睒把公司名改為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此後「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
2008年汶川大地震,鍾睒睒在汶川待了8天9夜,為災區組織裝運了160多車皮的農夫山泉飲用水。親赴一線,和員工、志願者們一起搬運和組裝。回到杭州後,叮囑屬下:發布關於災區的圖片時,不要選有農夫山泉產品的照片,給別人留下作秀的印象。有媒體希望就其抗震救災做長篇報導,鍾睒睒也擺手拒絕:多關注災區,我們的微薄之力不重要。
2013年3月,媒體稱農夫山泉的瓶裝水中有黑色懸浮物,4月份,《京華時報》針對農夫山泉的質量,創造了「一家媒體批評一個企業」的記錄:27天時間,67個版面,78篇報導,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這家媒體都試圖坐實農夫山泉「標準不如自來水」這一觀點。「標準門」對農夫山泉品牌造成了曠日持久的傷害,其多個地區的營銷網絡和銷量都受到影響。鍾睒睒稱,這一事件對於農夫山泉的影響,至今仍在持續。《京華時報》挖地三尺,始終沒有證明農夫山泉的水存在質量問題,而是糾纏於其使用的標準有問題。
2020年9月8日農夫山泉在香港上市。7日晚,市值農夫山泉以4928.42億港元收盤,最高價達到55港元,收盤價為44.05港元,漲幅為104.88%。
鍾睒睒的經典言論
1、談跨界:有足夠的技術積累,才能夠快速進入新的領域
比如有媒體問到,農夫山泉是如何跨界進入化妝品行業的,對此,鍾睒睒說:
「我認為跨界,從農夫山泉的意義上是跨界,但是從養生堂的意義上沒有跨界,只不過我們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我們鑽到這個(樺樹汁)裡面去了,而像別人可能連注意都沒注意到樺樹汁這個領域。不是一定說我們一天就能跨到這個水平,不是這樣。
但是我們的確跟張雅麗博士講的一樣,我們在其他領域有很多積累。這種積累的過程當中,使你快速可以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而且這個新的領域跟你的研究底子和速度可以成正比關係,你如果研究越豐厚,積累越豐厚,那你的速度就會超上來。
2、談新產品:應該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好處
鍾睒晱認為,產品好才是根本,而中國現在缺少的是做高端產品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在這個產品當中給別人帶來更多的好處,誰需要你這個產品?多一個不多,做個普通產品,中國人有的是能力。但我們現在缺少的是做高端產品的能力。」
「對於做護膚品,我們的目的不是在國內做第一,我們要跟國際上所有化妝品公司在質量上競爭,這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凡是進到一個領域去,我們只要推出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必須在現在的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上,在前面,第一。我們凡是出來的產品,沒有一個可以是第二的。」
而談到,當進入化妝品行業之後,養生堂品牌該怎麼去爭取那些老牌化妝品的忠實用戶。對此,鍾睒晱提出:
「我認為忠實用戶這句話幾乎是不存在的,當賈伯斯的手機出來的時候,所有諾基亞手機的忠實用戶,都一個晚上「倒戈」。這個科學的顛覆性,在於你創造的價值含量。消費者只有一個認知:給我帶來什麼好處。消費者沒有第二認知。我想大家都是消費者,我認為在「忠實用戶」這4個字上,實際上是個杜撰概念。」
由是可見,養生堂對產品質量的追求近乎極端。而產品的質量,往往源於其背後的科技含量。所以鍾睒睒對於公司的科研和創新,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
3、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不代表生產力 它讓中國經濟迷失方向
現在大家都在說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只是一個當年的蒸汽機、電話機,通信的工具,傳遞的方式,它不代表生產力,它不代表價值。
它的價值在利用它的人。利用網際網路是不是必要,我認為是必要的,也是有需求的,因為網際網路本身就帶來了這個。為什麼美國沒有像中國那樣有那麼多小的專門做網際網路的企業,為什麼?
因為美國有非常標準的商業規範,美國有非常標準的產業規範,你做假貨就坐牢,你賣假貨就一百倍的賠償,傾家蕩產,你的信用就記在黑名單上,包括你的流通渠道。可我們沒有法律。因為你買到十塊錢的假貨,你不會去說,我不會打官司,我的時間比這個更重要。
網際網路是一種工具,但不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全部,我們太把它當回事情了。很多的傳統製造業都有集體的網際網路焦慮症。他們是被忽悠了,他們是迷失方向了,他們忘記掉自己眼睛裡面應該去研究你的產業方向,你的創新、升級是什麼。我們的高鐵是轉型還是升級?我們的汽車,原來的汽車到現在來說,電動汽車是轉型還是升級?我們有哪一項是轉型換來的?哪一項是轉型成功的?有時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過度的東西就變成壞東西了,任何東西不能搞過度,你像有些地方政府,把當地變得似乎只有網際網路產業,其他產業都不重要了。我們的政府不能變成某一個產業的政府。政府要主持公平,為所有產品提供好環境。
4、談行業競爭:不是有錢就能做飲用水
瓶裝水產業,房地產的人進來成功了嗎?房地產的人進來了,做得怎麼樣?因為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知識的積累,如果光有錢就可以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可以轉型,那是胡扯。光有錢就能成功,那銀行可以把所有產業都統治了。
我們歡迎競爭,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把它(指某房地產企業做飲用水)放在競爭對手的位置。農夫山泉的競爭者從來就是國際品牌,我們要競爭的是水的研究,不是貨架上多了一個牌子就是競爭,這樣的競爭對農夫來說不稱為競爭。
你可以去問問恆大冰泉去年虧了多少錢就知道了,你再可以採訪一下它出口28國的水賣得怎麼樣。長白山你靖宇地區有那麼多礦泉水公司,恆大也在那裡。但我們交了所有企業的75%的稅。
打造一個產品是需要長期的知識的積累研究,砸錢做出來的是愚昧。任何一個產品都是人類知識的積累,如果沒有知識的積累,光有錢砸下去有用嗎,我們大家砸砸看,我們把金子砸在地上,能長出金子來嗎?當然錢是必須要的,但看錢掌握在誰的手上。
5、談年輕人:能力遠遠超過我們
此外,鍾睒睒先生也談到了對如今年輕一代的看法,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一代,有著強大的超越前人的潛力:
我覺得現在的80後、90後,那知識面多豐富。90後、80後,60後、50後,那是一步一個情況,00後更厲害。因為他獲取知識的管道比你寬太多了,信息量比你多多了。但是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坐下來,靜默下來做一件事情,如果他願意靜默下來做一件事情,他的能力是遠遠超過我們的。所以對這一代消費者,你只有一個徵服點,就是要他看到新的東西,看到好的東西,他非常善於評價。因為他的知識面,他見多識廣,世界上你根本無法想像到的地方,角角落落他已經搜出來了,這家東西誰做過了,誰沒做過,這以前誰做的,你是跟誰的還是創新的,他清清楚楚。
「他是比較有英雄主義色彩的一個人。」鍾睒睒多年的老朋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培力曾這樣評價鍾睒睒。
在下海從商之初,鍾睒睒就期望——自己同一般商人不同。在1989年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錢,僅僅是錢還是不夠的。我的目標要高得多。」
這次上市,看起來更像是鍾睒睒策劃的又一個營銷事件,農夫山泉能否成功上市,未來會不會重複「上市即巔峰」的命運,答案還需等待。
參考資料:
華商韜略:喝了那麼多年的農夫山泉,你可知道它的老闆竟如此另類?
《浙商》雜誌官微 :人物丨「獨狼」鍾睒睒:千億富豪不再低調
食品商:鍾睒睒語出驚人「背後的態度」:沒有好的產品,越行銷死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