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碩果慶華誕,魅力之江展新顏。
9月28日晚,在新中國70華誕到來之際,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主辦的《我的祖國》——浙江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晚會,在杭州黃龍體育館隆重上演。來自我省19家文藝單位的900餘名優秀演員,用嘹亮的歌聲、炫麗的舞步,傾情演繹,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這是一臺凝聚著浙江兒女對祖國母親美好祝願的盛世經典,這是一曲譜寫在之江兩岸的優美讚歌。今晚的文藝演出以歷史時序為脈絡,由序幕、上篇《創業曲》、中篇《改革潮》、下篇《強國夢》和尾聲組成,運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的形式,生動展示70年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共同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的動人旋律,攜手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
歷史之韻,彰顯時代氣息
今夜的杭州黃龍體育館,座無虛席,濟濟一堂。2500多位來自來自全省機關、學校、部隊、武警等單位的觀眾精神飽滿,翹首以盼。
晚上7時40分,演出在序曲《開天闢地》中拉開帷幕,昏暗的燈光下枯葉飄零,舊社會的同胞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只見秀水泱泱,紅船起航。一道劃破黑暗的閃電,給備受屈辱、苦難深重的東方大地帶來黎明的曙光。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個個歷史畫面情景重現,從此,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航船,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開天闢地,破浪遠航。
《創業曲》《改革潮》《強國夢》,直到尾聲《我的祖國》,浙江兒女奮發圖強的發展之路,通過一個個精心編排的節目,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帶領著大家從過去走向現在,走向未來。
晚會總導演施國慶介紹,演出以舞蹈為主要形式,結合朗誦、歌曲、交響樂、戲曲、多媒體秀等多種藝術手段,囊括了浙江音樂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浙江交響樂團、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等19家藝術單位的900餘名演員。
放眼燈光下,長42米、寬15米的主舞臺,配以多媒體幕布和投影,呈現出磅礴大氣、美輪美奐的效果;舞臺下,由浙江交響樂團和浙江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組成了近200人的交響樂隊,和來自浙江歌舞劇院、浙江外國語學院等地的合唱隊組成了「夢之隊」,配合默契,奏響和諧樂章。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火紅年代》《我們在浙裡》《百年追夢》……節目中,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大多數都是專門為本場演出寫下的新作,它們無不凝聚著創作者的愛國熱情,既還原了歷史,也彰顯著朝氣蓬勃的時代氣息。
「歌曲動聽舞姿優美,這臺晚會真是又大氣磅礴又精彩紛呈!」現場觀眾周平讚嘆不已。
早在今年春節過後,省委宣傳部就著手牽頭籌備起這臺文藝演出,並確定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的表現形式。8月25日至今,900餘人的演出團隊陸續投入排練,9月以來,演職人員更是進入了「三班倒」的工作狀態。「以舞蹈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演出,在浙江省過去的舞臺上較為罕見。」演出協調人、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副調研員金宇華表示,演出以新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為時間軸,在許多歷史節點中注入了浙江的影子,出現了杭鋼、採茶舞、墾荒精神、改革傳奇、網際網路經濟、物流快遞等浙江元素,集中反映了美麗浙江在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成就。
歌舞之韻,激發情感共鳴
每一支舞蹈都體現著演員們身處盛世的雀躍;每一首歌曲都飽含著藝術家們心繫祖國的真情。歡歌舞韻,隆重熱烈,令現場觀眾目不轉睛,沉醉其中。
《江南情韻》
舞蹈《江南情韻》,展現了採茶和織網兩種勞動場景。來自浙江歌舞劇院、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等地的學生表演團隊,舞動著漁網等農具,以整齊劃一的動作,還原出農家女的日常生活。
「採茶舞和織網舞,是浙江歌舞劇院創作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典作品,此次演出特別選擇了最初始的版本,以還原時代特徵。」節目編導、浙江歌舞劇院導演孫琪透露,為了讓演員們學好原汁原味的採茶舞,2個多月前,他們特別邀請了第一版採茶舞的首跳領舞、國家一級演員陳春燕老師來教學。100多位演員跟著陳老師現場排練,一個動作,一個韻味地學起來。這樣手把手的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舞臺上,身穿藍色、綠色服裝的農家少女們,腰系竹簍,雙手上下翻飛,如蜻蜓點水……用節奏精準的動作,不斷變幻的隊形,演繹著「山上山下採茶忙」的歡騰場景。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細細聽,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春天的故事》,唱詞不變,曲調卻有了全新的面貌——越歌。
由我省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王濱梅演繹的越歌版《春天的故事》,從一開場便令人驚豔。隨著幕布徐徐拉開,王濱梅站在一朵巨大的牡丹花中「從天而降」,用婉轉悠揚的歌聲,娓娓道來。
《春天的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吊威亞演出,花朵從20米高空降下來以後,要先調整好呼吸再開唱,很有挑戰性。」王濱梅說,《春天的故事》早在十多年之前就做過越歌的改編,當時那一版更偏重歌曲,此次的版本更偏向越劇,體現了浙江地方戲曲特色。為此,她著重在歌聲的輕重和韻腔上做出調整,將開頭的部分處理得更為親切和貼近,來塑造一位親切和藹的老人形象,激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演出團隊中,還有來自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的25位舞蹈演員。他們參與了序曲和《之江潮湧》兩個節目。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舞蹈老師翟元瑾介紹,演員們有聽力障礙,在舞臺上需要看兩位老師的手勢來變換動作。為了合上大家的節拍,演員們每天從早到晚練習,十分刻苦。舞臺上,他們英姿颯爽,風採盎然。
人文之韻,綻放璀璨光華
70年崢嶸歲月,70年砥礪奮進。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浙江兒女始終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推動浙江實現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省、從溫飽到全面小康、從百廢待興到創新創業的歷史性轉變。
演出用精妙的設計體現了這一深刻主題。從上篇《創業曲》到中篇《改革潮》,再到下篇《強國夢》,大熒幕上分別呈現了三臺不同的列車,以蒸汽列車、內燃機列車和動車組列車,來代表浙江高速發展中的三個時代。著重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在激發愛國之情,強化愛國之志的同時,也營造出喜慶祥和、團結奮進的慶祝氛圍。
伴隨著浙江的高速發展,我省的舞臺藝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舞蹈《美麗浙江》令人耳目一新。30位芭蕾舞演員手持江南水墨畫風格的雨傘,踮起腳尖,不斷旋轉,用芭蕾的腳尖語言,來描述浙江大地的美好河山。一張張青春的臉龐光彩奪目,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她們是來自浙江音樂學院舞蹈系芭蕾舞專業的大一、大二學生。
看著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浙江音樂學院舞蹈系芭蕾舞教研室主任周瑾熱淚盈眶。「浙江的舞臺藝術領域裡,首次出現了完整的芭蕾舞團隊!」2018年,浙江音樂學院首次面向全國招收芭蕾舞專業,成為全國第四所開設芭蕾舞本科專業的院校,招收了浙江第一屆芭蕾舞本科學生16人,2019年,又招收了19人。兩年來,這些學生通過艱苦學藝,已在全國桃李杯舞蹈大賽等專業賽事中屢獲殊榮。
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劉如文認為,演出既顯示出萬眾一心的氣勢,又表達出浙江人民對祖國的感情,更體現了浙江奮力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堅定決心,以及切實履行作為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的擔當意識。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晚會尾聲,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鄭培欽深情演唱《我的祖國》。最後,這臺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的音樂舞蹈史詩在全場高唱《我和我的祖國》中圓滿落幕,歌聲掌聲吶喊聲,還久久地環繞在場館之中;對祖國的真摯熱愛,也深深地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