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艘現代級驅逐艦可以打敗大型的航母打擊群?只要數量足夠多,雙拳難敵四手,沒有什麼打不過的。
要打敗大型航母打擊群,首先要看看現代級驅逐艦的幾個核心指標,只有達到這幾個指標,才有後續能不能打敗的結果。那就是現代級的防空能力有多強,能反艦的飛彈數量有多少,飛彈的性能怎麼樣,需要多少枚才能打敗航母打擊群。
現代級是前蘇聯時代研發的一款大型飛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8000噸,搭載兩部SA-N-7單臂發射艦空飛彈系統,使用艦上的三坐標對空雷達進行制導,能夠同時對三個空中目標進行攻擊,全艦搭載48枚SA-N-7飛彈,最大射程25公裡左右;在反艦飛彈方面,搭載兩組四聯裝SS-N-22"日灸"超音速反艦飛彈,該型飛彈最大射程12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且具備掠海飛行能力。
講完現代級驅逐艦,那我們大致羅列一下大型航母打擊群的攻防能力。以最強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打擊群為例,下轄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四艘阿利伯克級航母以及2艘攻擊型核潛艇。防空方面共有628個垂髮單元,防空作戰的模式下至少能夠攔截兩百多個目標,最大攔截範圍180公裡。
再看一下反艦飛彈,除了艦載機之外,反艦飛彈的數量大致在48枚左右,另外核潛艇的數量不計。航母打擊群最大戰機出動量為60架左右,防空作戰出動大致在30-40架左右,按照單機2枚彈的掛載,一次出動分波次打擊可以發起60-80枚空射反艦飛彈。
現代海上作戰基本遵循一個原則:OODA原則,也就是偵察→調整→決策→打擊。對於「現代」級來說,連第一步偵查都無法順利完成。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E-2C「鷹眼」預警機的存在,「鷹眼」本身探測範圍可以達到250公裡以上,再加上本身可以前出艦隊大概300公裡,所以實際上因為預警機的存在使航空母艦打擊群的感知範圍遠遠超過「現代」級驅逐艦200公裡左右的自身探測範圍,即便是攜帶Ka-31預警直升機,那麼升空就被對方預警機發現,沒有任何前出的機會。
即便「現代」級僥倖完成了第一步偵查問題,那麼接下來要完成打擊。上面我們提到,3M-80ERB能達到200公裡攻擊範圍,但是航空母艦艦載機護衛力量的攻擊範圍達到700公裡以上。也就是說,缺乏航空兵掩護的「現代」級還沒有進入飛彈射程已經被對方首先打掉,自己還沒碰到對手呢就失去部分甚至大部分戰鬥力了。所以我們認為,「現代」級在於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較量中,可能連發射飛彈的機會都沒有,此時幾艘已經不重要了,3艘還是5艘,甚至是7-8艘連接近的機會都沒有,根本也就不存在所謂「飽和」打擊的概念。
所以在現代海戰中,對付航空母艦是不能用單打獨鬥的,因為航空母艦打擊群本身就是一個小的作戰體系的集合體,想要實現打擊必須使用同等級的作戰體系。比如我方也動用航空母艦,或者依靠岸基航空兵力量掩護,輔以陸射遠程飛彈、水下核潛艇的綜合打擊,這個時候才會存在「飽和打擊」這個概念,實現形成多批次,多目標,亞超音速目標兼具,高低目標皆有的立體打擊火力。
由於現代級打擊航母戰鬥群需要前進至反艦飛彈的有效射程,同時美國的航母打擊群理論上在400公裡外就可以發現來襲目標,也就是說現代級需要頂著火力打擊的風險向前機動280公裡。以編隊速度30節計算(儘管現代級最大航速32節),需要5-6個小時左右,這期間理論上美國航母的打擊群制空作戰可以出動至少60個架次,也就是能發射至少120枚空射反艦飛彈。
在考慮到艦載反艦飛彈數量,一個航母打擊群保守五個小時對海攻擊的飛彈數量在160枚以上,也就是說,現代級需要應對至少160枚反艦飛彈的打擊,以現代級兩枚飛彈攔截一個目標測算,這就至少需要發射320枚防空飛彈,保守計算的話,至少需要14艘現代級。
另外還有戰機攜帶的精確制飛彈藥,由於數量無法進行精確的計算,這就需要更多的現代級來進行進行防衛作戰,這個數量還會增加。另外以SS-N-22"日灸"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威力,想要擊傷或者打沉一個打擊群八艘艦艇,以四艘重創一艘的數量估算,這就需要至少32枚飛彈,也就是最終突防的至少要生存下來4艘驅逐艦。
綜合上述,保守計算想要打敗一支大型航母打擊群,至少需要24艘以上的現代級的驅逐艦,實際操作中的話,這個數量應該會更多。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層面的對比,數據僅供參考,供大家娛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