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發明軍艦開始,很多軍艦登上歷史舞臺,又從歷史舞臺消失不。這背後既有時代的作用,也有環境的改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戰列艦,因為航空母艦的誕生,而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當然戰列艦並非全部,還有一種軍艦,想必很多人已經多年未見,它就是修理艦。
2016年8月20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發布一則新聞,是關於英國皇家海軍,勤奮號修理艦的,報導內容是關於勤奮號即將被出售。作為英阿馬島戰爭的參與軍艦,勤奮號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因為英國皇家海軍經費緊張,本應在2020年退役的勤奮號,不得不提前被甩賣。對於這艘軍艦的出售,英國軍事專家表示無法理解。聲稱是英國海軍的一大損失。
4年後我們再來看這篇報導,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勤奮號被甩賣之後,世界各大海軍強國,已經沒有修理艦的身影。考慮到現代軍艦性能先進,但價格也水漲船高,為什麼修理艦這麼重要的軍艦,卻在2016年就全部退出海軍舞臺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是戰艦維修大環境發生了變化。用一句總結性語言來說,那就是大國用不上,小國用不起。修理艦已經成為處境最尷尬的現代軍艦。
就拿世界海軍大國—美國來說,他們之所以對修理艦不感冒,是因為他們維修軍艦有更好更高效的辦法。首先美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有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不只是停靠軍艦。最關鍵的是,它們可以維修軍艦。
美國海軍海外基地都有大型幹船塢,即便是航空母艦進港維修,都能在極短時間內維修完成。如果使用修理艦維修,修理艦從知道有艦船需要維修,到開到艦船所在海域,可能就需要一周的時間。如果軍艦受損嚴重,等修理艦到了船可能都沉了,如果軍艦受損較輕,那還不如自己開回海外基地維修即可。
英國皇家海軍之所以放棄修理艦,最主要是因為英國已經沒有必要去遠洋作戰。英國的財力也無法支撐遠洋作戰,沒有了遠洋作戰,也就沒有必要保留修理艦這種艦船。
除了英國美國之外,一些小國根本用不上修理艦,比如伊朗,他們國家海軍多以快艇為主。出海作戰以量取勝,一旦有損耗或者被擊傷,根本不需要修理,因為修理成本可能比建造還高。說白了伊朗小快艇,損失了也不心疼。
總結起來一句話,修理艦這種軍艦,而更多是給大國海軍遠洋作戰使用的。但如果大國海軍在海外有很多港口或者基地(類似美國),那修理艦的存在價值其實也就沒那麼大了。小修理艦頂多修理排水量幾千噸的驅逐艦,大修理艦建造和使用成本都太高。所以這款軍艦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或許只有等某個大國有遠洋需求,但沒有海外軍事基地和港口時,修理艦才能再度復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