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有「土豪金」之說,帶金子會給人一種土裡土氣的感覺,而將金子穿在身上,則顯得大氣磅礴。相比之下,銀子的顏色為亮白色,佩戴在身上,顯得人有韻味,有氣質,「穿金戴銀」也就是約定俗成的了。不過,戴銀手鐲等銀子飾品,時間久了卻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即飾品顏色開始發黑。
如今電視劇看多了,人們基本都知道,古代皇宮有用「銀針試毒」的說法,其試毒的原理就是利用金屬銀會和硫發生反應而變黑的化學反應。基於這種理論,把佩戴銀手鐲變黑,也理解為是身體內含有毒素,是可以理解的。
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酸性體質的人,和鹼性體質的人,在同等的生活條件下,銀手鐲會更快變黑。但其中的原理並非是由於酸性體質的人不健康,也不是體內會分泌酸性物質,而是由於酸性體質的人,體內會排出更多的硫。這裡有必要說明,所謂的酸鹼體質,並非是以PH值來劃分的,而是根據飲食習慣來的。食物經由人體分解後,含有硫、磷、氯等元素,可以理解為是酸性食物,經常吃這類食物的人,可以視作為「酸性體質」。食物經由人體分解後,含有鈣、鎂、鉀等物質,可稱為鹼性食品,經常吃這種食物的人,可視作為「鹼性體質」。由於這樣的飲食差異,才有了所謂的酸性體質銀手鐲更易變黑的說法。
酸性食品中,多以肉、蛋、動物脂肪、糖類甜食等為主,這些食物吃得過多,對人體自然是不好的,銀手鐲自然會快速變黑。如果把脂肪、硫、糖分視為毒素的話,那麼銀手鐲變黑,也可理解為體內的毒素太多。只是這種毒素,對人體的危害是有限的,和「銀針試毒」中的毒不能相提並論,也無需驚慌,平時控制點飲食即可。
除此以外,銀手鐲變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被氧化。金屬物質久放空氣中,大部分都會氧化,只是快慢程度不一樣,銀也是如此,佩戴時間久了,隨著年齡增大,變黑也是常態。生活在空氣汙染十分嚴重的環境中,平時經常出汗,洗澡洗頭時總是帶著手鐲,都會讓手鐲和空氣中、汗液中以及沐浴露中硫、化學物質等過多接觸,發黑的時間會更早,程度也會更深。
所以,銀手鐲發黑,顯然不是在暗示身體有問題。如果非要和毒素扯上關係,也是出在飲食上,少吃油膩甜食等酸性食物即可。平時在洗澡洗頭時儘量將手鐲取下,避免和化學物質接觸,運動時也不要戴著,避免汗液中的硫化物和銀反應。由於發黑多是和硫化物的反應而成,銀手鐲發黑後,清洗也非常簡單,用小蘇打等含有鹼性物質的東西擦洗即可,也可定期直接拿到首飾店清洗,保持手鐲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