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熱評丨「藥袋人」刷屏 致敬疫情防控中的普通人
連日來,武漢一名全身上下掛滿藥袋子的「藥袋人」火了。他叫豐楓,武漢江岸區後湖街道惠民苑社區的一名網格員。當天,他與同事幫居民到藥房排隊買了近100份的藥物。由於箱子裝不下,索性將小份的藥袋子串成串,搭掛在身上。這一幕,正好被路人拍下並發到了網上。
幫居民買藥算不算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不算。但豐楓與同事做的事不可或缺,在武漢「封城」期間,他們幫居民買藥,解病人燃眉之急,這是救命的好事。
在武漢,有多少這樣的人?恐怕很難統計清楚。有人說,特殊時期,成千上萬的網格員和志願者,成為這座城市的另一種「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顯然不是最精準的比方,但道出了他們的價值,病人要活命、居民要生存、城市要運轉,須臾離不開他們。
當居民響應號召,宅在家裡自我「隔離」,是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而支撐他們安心宅在家裡的群體,就是像豐楓那樣的平凡人。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一些普通人走上了主席臺。他們有的是病區主任,有的是外賣小哥,有的是志願者,都很平凡,但做的事不平凡。
比如,這名外賣騎手說,大年初一,他接到的新年第一單是送餐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不害怕是假的,可是不能怕,因為醫生得吃飽了才能救人。
有人說,「現在騎手的工作被賦予新的含義,成了維繫城市運轉的擺渡人。」這不是溢美之詞,在武漢等地,外賣小哥帶給居民的是飯菜,是暖心感受,更是攜手抗疫的決心。
每一名堅守在一線的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他們是平凡的,在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在非常時期為社會做著不平凡的事情,讓人感動。
由此,想到了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應該說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承受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之所以百折不撓,歷經滄桑而不沉淪,就在於我們從不缺乏平凡的英雄。他們談不上頂天立地,但關鍵時候一定站得出來、頂得上去。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次疫情對廣大黨員幹部是個考驗,對普通民眾也是檢驗。值得感佩的是,無數普普通通的人展現了擔當,升華了責任,更讓人感受到薪火相傳的力量。比如90後,「17年前,我們不怕,因為90後是被保護的孩子;17年後,我們不怕,因為90後有力量,足以保護這個世界。」
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當越來越多的力量激發出來,我們並肩前行,就更有信心翻山越嶺,迎來勝利。(文丨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