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4日首開劇場大門後,經過一周的預熱,7月31日,京城劇場迎來集中開放日,長安街兩側劇場也相繼亮燈。
隨著大幕開啟,市屬院團——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同時迎來復工後的首場公演。三大院團、三座劇場同開,不僅是對京城舞臺應對疫情常態化的一個檢驗,更是對行業士氣的提振,健康安全的觀演環境無疑將讓觀眾重拾進劇場的信心。
31日當晚,北京京劇院在長安大戲院上演了名家薈萃的《紅鬃烈馬》,面對闊別已久的舞臺,該劇開票僅兩小時就全部售罄。現場觀眾以年輕人居多,其中不乏歸國留學生,很多人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戲迷,而是對久違舞臺氣息的嚮往。
演出中,杜鎮傑、遲小秋、朱強、張慧芳等名家聯袂,三個小時的演出,演員和觀眾皆稱過癮。
與此同時,北方崑曲劇院在梅蘭芳大劇院首演抗疫主題戲曲元素話劇《逆行者》,這場公益演出更邀請醫護工作者親臨現場。崑曲演員演話劇,女小生首次演女性角色,無疑都為演出增添了期待。
劇中,北昆人雖無法深入抗疫一線,但卻用藝術智慧致敬崇高。來自一線的醫生在演出結束後表示:「相信這部戲能在很多人心中種下大愛的種子,每個人物、每句對話,都仿佛就出自身邊。作為醫務工作者,讓我們在危難面前,堅守最初的信念,更能讓普通人對我們的職業多一分理解。」
北京交響樂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為觀眾帶來了一臺名為「最美的樂章獻給您」的交響音樂會。聽著熟悉的掌聲和歡呼聲,樂團首席常任指揮李飈對記者感慨:「這場演出大家真的很興奮!沒有掌聲,永遠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音樂會。雖然只有30%的觀眾,但是闊別這麼久,特別期待他們的掌聲。」
為此次特別的「重啟」演出,樂團特選取了眾多為大家所熟知的中外經典樂曲:《紅旗頌》《我愛你中國》、德沃夏克的《第九「自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等,還上演了在疫情期間特別委約的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劉思軍教授所創作的交響詩《奔跑的勇士—為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而作》。演出最後,在觀眾熱烈的掌聲裡,樂團兩次返場演奏了哈恰圖良的《列斯金卡組曲》,把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為迎接觀眾,在本輪演出前,長安大戲院、梅蘭芳大劇院以及中山音樂堂都提前對劇場進行了全面消殺,演出售票數量均不超過整場座位的30%,所有進入劇院的觀眾都要消毒、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工作人員也會隨時提醒大家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文明觀演。與此同時,三場演出均採取了現場演出、網絡直播同步進行的方式。
在演出暫停期間,各院團停工不停「功」,把工作重心向找選題、打磨劇本轉變,並著力提高演員演出水準,為第一時間回到舞臺做足準備。
據悉,北京京劇院將於八月重啟「紀念徽班進京二百三十周年」流派經典劇目展演,陸續帶來梅派、馬派、程派等各流派經典劇目演出;北方崑曲劇院還將陸續在長安大戲院、國圖藝術中心、梅蘭芳大劇院、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為觀眾奉上《牡丹亭》《西廂記》《玉簪記》《反求諸己》《白兔記》等一系列經典崑曲劇目的演出;北京交響樂團八月則將推出《永恆的旋律——北京交響樂團特別音樂會》獻禮八一建軍節,並策劃參加崇禮森林音樂會、京津冀三團合演系列音樂會等。
而從8月1日起,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還將與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聯袂推出「相約臺湖 藝術有你——北京市屬文藝院團優秀劇目展演」。此次展演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14家北京市屬文藝院團於8月1至12月12日,將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為觀眾獻上14臺28場演出。這既是疫情以來14家市屬文藝院團的首次集體亮相,也是對首都文藝創作成果的一次檢閱。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郭佳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王曉溪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