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匯商君(Forexpress)與一位在日本經營交易工作室的交易員聊天,從其口中得知簡單低調的交易天才BNF竟然在樂天證券開了外匯帳戶,從股票市場轉戰外匯交易。
十餘年前,BNF在日內股票交易中賺取了數百億日元的利潤;據說,前些年投資房地產以及交易後,個人資產高達2000億日元(18.33億美元)。
在這裡需要聲明的是,這篇文章並非樂天證券的軟文(事實上,樂天證券今年早些時候已退出中國大陸市場),BNF確實在樂天證券開戶。從這位交易員口中得知,樂天證券的工作人員每天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BNF。
據這位交易員透露,因為日本零售外匯交易持倉有上限,因此BNF先給樂天證券打了一個電話諮詢,詢問最大持倉多少,之後入金了1億日元(約92萬美元)本金;如果持倉更大,他說可以最多入金數十億日元。
「我樂天證券的朋友告訴我,BNF入金1億日元的數月後出金了3億日元。」這位交易員補充道。大約在2005年左右,BNF算是比較活躍高調,偶爾接受媒體採訪,最近一些年,他基本不再露面,低調異常。
好了,跟著匯商君一起來更深入了解BNF本人及交易事跡吧!
「日內交易之神」—BNF,婉拒孫正義
日本交易者一直是金融市場上非常活躍的群體,他們交易量之高,讓整個市場都無法忽視,甚至一些劇烈的價格波動背後也有他們的影子。
而在日本的交易圈子裡,BNF(真實姓名Takashi Kotegawa,小手川隆)又是最知名的交易者之一。他被稱為「日本最強投資者」、「日內交易之神」等美譽。
1978年出生的BNF每天都在家交易。據悉,軟銀集團(Softbank)總裁孫正義曾與他吃飯,並委託他管理自己的資產,但遭到BNF的婉拒。
由於他的低調做事,BNF在全球交易界默默無聞,但在日本卻是無人不知的「股神」。
8年時間將資金增長至1.53億美元
今年41歲的BNF在2008年時就在日本交易圈受追捧,因為他在8年時間裡將自己160萬日元(約13,600美元)增長至180億日元(約1.53億美元)。
投入自己的160萬日元到交易帳戶時,BNF還在讀大學,這筆資金則是來自他大學打零工所得。
BNF龐大的交易財富,要從2005年一次「胖手指」失誤事件開始。
當時,Mizuho(瑞穗證券)一名交易員要幫助J-Com公司賣掉一股價值610,000日元的股票,結果這名交易員失誤,以1日元的價格賣掉了610,000股J-Com的股票。這610,000已經是該公司已發行股票總額的42倍。
BNF留意到這一失誤操作,並迅速抓住這個機會買入,成為當時極小部分利用這次事件獲利的群體之一。匯商傳媒(Forexpress)曾報導過的日本最牛散戶CIS也在這一役中暴賺(詳見《最牛散戶!一次恐慌性拋盤後成功抄底,他輕鬆盈利3400萬美金》)。據彭博當時的報導,BNF在這一次交易中就盈利超過20億日元。
2008年,在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降息後,BNF就賣掉了所有持有的股票,一夜之間他入帳4億日元。
與很多人以為BNF是日內交易者不同,他主要進行的是波段交易。因為他的部分交易時間較短,大概持倉2-6天時間,也有些交易會超過一周。
BNF主要通過買低賣高來追求盈利,他進行技術分析來決定哪裡是入場持倉的低點。同時他也會尋找超賣的資產,然後從趨勢變化的地方入場追求盈利。
他曾表示:「我不知道日本股市今後的走向。我從不關心市場長期的行情。」
生活簡單:買大樓、打遊戲、吃拉麵
成名及暴富後,BNF的消息總是受到外界關注,尤其進入房地產投資。2008年,他花費約90億日元(約7700萬美元)買下了東京秋葉原車站前的一棟名叫「チョムチョム秋葉原」的辦公大樓;2011年,他以170億日元買下了「AKIBA文化區」商業大樓,原因是股票市場變緩,大量買賣可能對股票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而他的現金太多,想進行多樣化投資。
2018年,BNF計劃通過購買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的Susuki土地來建造一家餐廳。據了解,目前這塊土地價值約1.4億日元,當初BNF以8000萬日元現金購買了它。
2008年前後,他的淨資產就達到約210億日元(約1.85億美元),據日媒估算,截止2019年,BNF個人資產高達2000億日元。
身形清瘦、頂著一頭蓬亂的頭髮、總是套著普通的灰色運動衫、牛仔褲和運動鞋,這就是億萬富翁BNF的形象。他在2008年前後曾簡單接受電視臺採訪,但之後已經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
儘管身價驚人,除了價值4億日元的豪宅之外,他幾乎沒有任何奢侈品。他曾表示自己平時並沒有花錢的必要,日常除了待在交易室交易,也只是喜歡看電視、打遊戲。對他來說,2008年買兩臺任天堂遊戲機已經是日常昂貴的開銷了。
交易者的生活方式很重要BNF表示自己在飲食上會儘量簡單,基本就吃碗狀拉麵,中午還會縮短吃飯時間,以便為中午12點30的交易時段做準備。
BNF表示,自己並不喜歡查看帳戶有多少資金,他認為這容易導致分心,無論知道資金多還是少,都會干擾自己在交易時做客觀的決定。
「如果只關心錢,你不可能在交易上成功。如果一筆虧損的交易值得,而另一筆盈利的交易不值得,那麼虧損100,000美金可能比盈利6,000美金更讓我覺得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