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觀眾還在為陷入絕境的影視行業發愁。
年末,觀眾已經奔波在各個爛劇吐槽的戰場。
是的。
國產影視劇又車禍了。
無一例外翻車的還都是經典。
改編自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半生緣》的《情深緣起》,3.3分。▼▼▼
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的《鹿鼎記》,2.9分。▼▼▼
改編自亦舒師太同名小說的《喜寶》,3.4分。▼▼▼
質量全線崩塌,網友全面崩潰。▼▼▼
就連豪華班底的《第一爐香》,從開機到預告,幾乎都是群嘲。▼▼▼
每部劇幾乎都有一線大咖、實力演員、當紅小生小花的參與,可明明拿著高配班底,一個個卻交出了低配的分數,什麼問題?
——選角。
1
論角色與演員的適配性有多重要?
就拿《半生緣》來說,這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
一共拍了三版,1997年吳倩蓮版、2002年林心如版、2020年劉嘉玲版。
豆瓣對應的評分分別是7.8分、7.1分和3.3分。▼▼▼
這3.3分拿得冤嗎?
真不冤。
54歲的劉嘉玲在劇中扮演27歲的顧曼璐,對著只比自己大6歲的吳冕老師叫媽,滿屏的違和感。
而蔣欣呢,這體格都能打倒兩個祝鴻才了,與孱弱、帶著天真氣息的顧曼楨簡直相去甚遠。
這種違和感是演員意識不到嗎?
早就拍攝之時,蔣欣自己都說「起初以為找她演姐姐,因為她根本不適合演妹妹,萬一不好一定會被吐槽死?」
這種不適配,是演員自己都有意識的。
很多觀眾可惜,經典的翻拍總在魔改,無論什麼經典最後都會淪為工業糖精的製法,可更嚴重的是,很多劇在選角上就邁錯了第一步。
一旦錯了,是多少演技都彌補不回來的。
再看張愛玲另一部改編電影,《第一爐香》。
《第一爐香》在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中的關注度相當高。影片的製作班底是放眼國際都不容小覷的超豪華團隊。
導演許鞍華是全球首位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編劇王安憶曾獲茅盾文學獎,服裝造型設計和田惠美與音樂監製坂本龍一分別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和最佳原創配樂獎,趙海則擔任美術指導,攜手錄音指導杜篤之,剪輯指導鄺志良,剪輯雪蓮。
就連海報也由國內頂級海報設計師黃海親自操刀,這也是他和導演繼《黃金時代》後時隔六年再度合作。
影片由金馬影后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張鈞甯、範偉、梁洛施、張佳寧、尹昉、秦沛、白冰等一眾實力派演員聯合主演。
但是呢?
這部大師團隊保駕護航的重磅電影,從物料釋出的那一刻,群嘲就從未停止。
「是《第一爐香》還是《第一爐鋼》?」▼▼▼
一身腱子肉的喬琪喬更像是拉黃包車的工人,而不是花花公子。▼▼▼
看起來更威武雄壯的葛薇龍。▼▼▼
也難怪網友說,似乎黝黑強壯的彭于晏和敦實富態的馬思純應該扛起槍去革命去煉鋼而不是搞優雅小資情調。
當然啦正片如何,我們還需靜待上映那刻檢驗。
演員與角色的關係非常微妙,他們是天然對立統一的關係,角色的成功與否與演員有直接關係,這不僅靠演員演技,更靠演員與角色的適配性。
我們舉個近的例子。
《演員請就位》的陳宥維已出現就爭議不斷,「小鮮肉」、「包袱重」還「不會演戲,簡直是個笑話!」,首期因為飾演《甄嬛傳》裡的果郡王,沒少被觀眾罵。
但是《過關》裡的叛逆少年阿凱,反而沒有那麼吐槽之聲了,整個人狀態都對了,行為動作合理,角色能讓人代入進去了。
但與其說是演技進步,不如說是他找到了對的角色。
2
國內選角是個謎?
我們有成功的選角嗎?
有。
在這要說回國內最會挑演員的導演,張藝謀。
今年《一秒鐘》的上映讓首位00後「謀女郎」劉浩存,被老謀子稱為「周冬雨接班人」的劉浩存在網絡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人說「乾淨純粹」,像一張白紙。▼▼▼
(cr:《娛理》)
「很甜」▼▼▼
也有人說,「沒有記憶點」,「啥也記不住」。▼▼▼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小姑娘身上蓋不住的靈氣,大銀幕裡的眼睛啊,透亮透亮的。▼▼▼
流淚的時候水汪汪的真好看,眼神或飽含熱淚或寫滿天真,在漫天黃沙中,在夕陽映照下,蒼茫的天地更襯託出流浪兒的渺小與孤獨。▼▼▼
張藝謀在劉浩存藝考時一眼相中劉浩存,但《一秒鐘》開拍前依舊讓劉浩存與三千多名女演員同時競選,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最終還是選定了她。
同樣的另一位斬獲三金滿貫的「謀女郎」周冬雨。
當初拍《山楂樹之戀》,全國選角。為找到合適的「靜秋」,副導們來回奔波,跑遍23座城市,在幾千人中篩選。最後張藝謀拍板,由周冬雨來演。
當時劇照出來還被群嘲了。▼▼▼
他的文學策劃周曉楓曾說:「我第一次正式見到周冬雨,只有短短三分鐘,事後我完全回憶不起她的五官。我準備離開會議室,正趕上《山楂樹之戀》的幾位主演進來,其中有竇驍和周冬雨。我心裡那個黯淡呀,因為當時覺得是進來了幾位財務人員。」
但張藝謀堅信周冬雨可以,結果拍出來的周冬雨,那叫一個靈。▼▼▼
後來,大家也蓋章認定了,周冬雨的這張電影臉。▼▼▼
譬如《金陵十三釵》裡的倪妮,當時的倪妮還是在讀大學生,說起來是鯰魚系的高級臉,但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除了外貌清秀,其實眼神也沒有那麼特別。▼▼▼
但是鏡頭一出,光一打,倪妮扭著身子走出來,都是風情,都是戲。▼▼▼
那張藝謀導演怎麼選角的呢?
先海選,然後經過二輪三輪四輪的晉級,對演員進行層層篩選。再根據團隊設置的小品測試、反覆用鏡頭測試。
再說回近的,今年國產劇的小巔峰——《隱秘的角落》,三位小演員挑得再合適不過。
關於這劇的選角,導演辛爽在接受採訪時強調了「認準兩個標準:一是要天然就像劇中人物,二是對表演的理解在審美範圍內。」
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從上千人中不斷地挑選和等候,一輪又一輪的試鏡,才敲定三位小演員。
誰看了不說一句三小孩都前途不可限量呢!
這幾年隨著IP改編的水漲船高,其中眾口難調是必然,幸好是亮眼的選角出現的。
比如陳星旭所飾演的《東宮》李承鄞,完完全全還原了他的腹黑多謀、精於算計,現在一提到渣男,各大視頻剪輯素材都繞不開李承鄞,可見這版李承鄞有多深入人心。▼▼▼
與之對應的,彭小苒的曲小楓,當她穿著一襲紅衣,完完全全就是書中那個西涼小公主,靈氣逼人。▼▼▼
還有至今讓無數觀眾難以忘懷的梅長蘇。▼▼▼
我們說,選美比賽,拼顏值,拼外貌,要選驚為天人的美。
選角,不是選美比賽。
選角是,是關於人性、性格、魅力、演技等許多因素的一個綜合考量。
在一些大群戲上,專業選角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因為一個優秀的作品,必然是每一個角色都是飽滿生動的,無論戲份多少。
3
好萊塢工業化體系化下如何選角?
國外的選角體系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好萊塢攝影棚時代,各大製片廠都有自己的籤約演員,開機前集體試鏡,誰表現搶眼就是誰?
獨立製片興起後,建立了完整的商業體系,成立了專業的選角公司,建立了目前最依賴的選角機制。
在這個機制裡,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選角導演」。
·選角導演的重要性
好萊塢有一位傳奇性資深選角指導瑪麗昂·多爾蒂,號稱「好萊塢選角第一人」,曾一舉挖掘了達斯汀·霍夫曼、梅爾·吉勃遜、阿爾·帕西諾、強·沃特等一眾影帝影后。
上世紀70年代的某一天,瑪麗昂去看戲,舞臺上的一個年輕人一下子吸引了她的目光,瑪麗昂後來用「後頸的寒毛都豎起來」描述了當時的感觸。年輕人的眼睛烏黑深邃,帶著濃濃的憂鬱氣質和西西里島人的異域風格。於是她找到了年輕人極力推薦他去自己說得上的每個劇組,從《我,娜塔莉》到《教父》,最後這個年輕人連續四屆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個年輕人,就是阿爾·帕西諾。
再比如從影二十餘年的,曾經13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其中10次是最佳女主角提名,3次是最佳女配角提名)的梅姨,也是被朱麗葉·泰勒推薦,主演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
國內盛行IP翻拍,國外同樣,美國史上最大的一次選角——1938年《飄》進行女主角選角。幾乎所有當紅女明星,瓊·克勞馥、貝蒂·戴維斯、凱薩琳·赫本、拉娜·特納、塔盧拉班·克黑德、寶蓮·高黛、米裡亞姆·霍普金斯、瓊·貝內特……全在千方百計地爭搶這個角色。
當時共有6000人為這一角色進行了面試,近200人進行了試鏡,共耗費92000美元。
「人人都愛著郝思嘉,人人都渴望成為郝思嘉。」
直到《亂世佳人》赫思嘉等到了它的靈魂——費雯麗。
(費雯麗試鏡視頻)
《紐約時報》評論說:「費雯麗所扮演的郝思佳如此美豔動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員有什麼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華橫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員必須具備這樣的美貌。」
最終,費雯麗憑藉該角色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而此時的費雯麗只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新人。
所以,當一個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 必須得獨具慧眼!這不得不提到被稱為「漫威宇宙幕後功臣」的選角導演莎拉·費恩。
《鋼鐵俠》電影籌劃了多長時間?17年。
肩負漫威開山之作的《鋼鐵俠》意義重大。
關於選誰當託尼·斯塔克?
這個人選從尼古拉斯·凱奇、湯姆·克魯斯變成山姆·洛克威爾、克裡夫·歐文……最後才敲定了小羅伯特唐尼。
選角導演Sarah說,她記得小羅伯特唐尼參加試鏡那天「情緒高漲,非常放鬆,走到攝像機前,然後開始講臺詞……所有人都有這種感覺:這就對了,這就是鋼鐵俠。」
漫威宇宙另一迷人又經典反派——一個自帶莎翁悲劇色彩的、阿斯加德永遠的小王子Loki。
但是!誰能想到,抖森是衝著「雷神」這個角色去的,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增重20磅左右,只為能夠選上雷神一角。
但在導演眼裡,抖森的陰柔、複雜和細膩更適合洛基——「他就是Loki」。
所以給他安排了洛基一角,於是抖森又默默減重了20磅。
選角敲定時,各大新聞頭條標題寫著選擇克裡斯·海姆斯沃斯與湯姆·希德勒斯頓出演時的新聞標題——「漫威擲了次骰子,為《雷神》選了無名氏。」
結果呢,大家都可以看到。
在好萊塢,選角導演是演員、導演和經紀公司之間的橋梁,每當劇組開始籌備,選角導演們便開設選角專線,聯繫所有資源去尋找合適的演員。
選角導演的職位在美國、法國等國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與導演、攝影指導等同為劇組的核心成員。在中國,近些年選角導演開始成為一個單獨的稱謂。
·其次是,真正給演員機會的大環境
在《愛樂之城》裡,石頭姐所飾演的Mia是個咖啡師但懷揣表演夢,不停地參加著大大小小的試鏡,失敗又嘗試,嘗試又失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演員夢想。
這不是虛構。
大表姐Jennifer Lawrence就是這樣開啟自己的演員之路。
這裡沒有好萊塢的裙帶關係,勞倫斯的母親卡倫是一名兒童夏令營的經理,她的父親加裡是一名建築工人。十幾歲時,因為喜歡表演,勞倫斯搬到了紐約,因為喜歡表演而不停地去試鏡,大家記住的是大表姐第一部大銀幕之作就大獲成功,但小銀幕上的小開端遠沒有那麼順遂。
不久前,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女主角試鏡橫跨不同國家,時間長達一年,試鏡者近千人。最終劉亦菲拿到了這個頂級資源的角色,消息一發布,便登頂外網熱搜。
今年5月《花木蘭》的試鏡片段曝光,當時那組視頻也非常火爆。
我們看到素顏的明星,比如:楊採鈺、竇靖童、藍盈瑩等,對著鏡頭規規矩矩地進行自我介紹。
在國內,我們很少會看到這麼真實的試鏡視頻。
透明、真實、公開,這是好萊塢選角規則最直觀的感受。
而選角的關鍵在於要在腦中建立起龐大的演員檔案庫,這是一個需時數年的繁重工作。除此之外,為了使你的資源庫保持獨特、儘量避免發生多人爭搶一名演員的窘境,身體力行建立起專屬的人脈網絡有著無可替代的必要性。
選角是一場賭博,押寶那些無名之輩的冒險尤其如此。
相較國外,國內的選角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現在國內選角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和影響。作業方式很多時候還是在賓館裡收堆積如山的資料,沒有成熟的系統。並且選角導演的意義性也並未被真正重視。
針對我們看到的一些現狀和問題,升級版戲客APP即將上線,我們堅信我們即將推出的產品是前所未有但又是從業人員所需要的!升級版戲客APP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三年前,戲客一直致力於打造業內獨一無二的「潛力指數榜單」,發掘當下最有潛力的藝人,助片方找到最優選擇。三年後,我們將推出一款更符合全行業的產品。
我們堅信只有當整個影視行業都能真正意識到選角合適的重要性,這一幕后角色以更大的施展空間和運作權益,才能充分體現影視製作產業分工細化的真正意義,同時也是中國影視產業逐步走向工業化、正規化的重要標誌。
儘管這一步很難,但我們希望做這樣的嘗試,希望通過我們的這款產品協助片方、製片人、選角團隊更容易為角色找到最合適的演員,為劇組前期籌備節省時間、節約成本;也希望通過我們的產品能讓優秀的演員能被看見,並能將他們推到優秀的團隊前,期望他們未來在優秀的作品中繼續綻放光芒。
我們關注的不是演員的現在,而是未來。
我們相信,演員今後的發展可以預測,那些真正有演技、有人氣、有作品的演員,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