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網雲南訊(記者 陳紹雲 口何晨曦)為更好助力雲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雲南省地方法人銀行富滇銀行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針對邊貿業務,以邊民互市電子化結算為切入點,搭載全流程數位化手段,積極探索邊境貿易轉型升級創新模式。
據了解,為順利推進邊民互市業務全流程電子結算業務模式落地,富滇銀行紅河分行通過移動展業設備,運用科技手段助力邊貿業務新業態發展,實施金融便民工程。主動服務金融服務覆蓋不全的邊境區域,在尚無物理網點的金平縣金水河口岸為當地邊民完成遠程開立個人結算帳戶並籤約結算代理協議。
今年5月以來,富滇銀行在紅河州金平縣金水河口岸開展邊民互市電子化結算測試。6月10日完成首筆業務上線測試,實現在全國首例邊民互市一、二級市場全流程電子化聯動跨境結算和交易。
整體業務流程在海關監管下進行,系統完成全自動化跨境清算、國際收支申報等環節後,進口貨物順利進入金水河口岸國際物流中心進行二次交易,收購商通過二級市場電商平臺和稅務智能開票系統完成收購交易和納稅手續,全程實現電子化、智能化、便利化。
整體交易實現與海關、邊民互市管理方、人民銀行、稅局等多機構不同系統平臺的互聯,實時交互有效數據,系統自動進行匹配。一方面對邊民身份、跨境貿易的真實性進行驗證,另一方面為跨境貿易後續市場的大力發展提供合規支持。
各方系統均採取全流程電子化交互聯通,大大降低各個環節中人為幹預的可能性,減少不必要的操作風險,也最大限度還原交易真實性,使各環節的操作符合不同監管部門的合規要求。在高效的基礎上,將合規理念紮實嵌入跨境經貿往來活動中,同時電子化數據交互降低了跨境邊貿各個參與方重複提交資料、填寫表格的繁瑣程度,使互市參與各方更加便利。
金水河口岸成功試運行的邊民互市一、二級市場全流程電子化聯動跨境結算和交易,對富滇銀行長期布局雲南省邊境口岸地區規劃提供完成邊貿生態圈金融服務的階段性成果具有重要意義。該邊民互市項目將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融合,實施「線上銷售、銀行結算,線下交貨,物流配送」的「金平模式」。該模式被昆明海關確定為雲南邊民互市模式的標杆,「金平模式」已成為「雲南模式」。
針對核心群體、包括(但不限於)邊民、邊民互助組、落地加工商、境內收購商、大型超市或電商,提供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解決跨境經貿末端的資金短缺。完善鏈條的同時獲取風險控制關鍵信息,為打造跨境金融生態圈打通最後一個關卡,服務脫貧攻堅,助力富民興邊。
截至10月8日,辦理金水河口岸當地邊民個人銀行卡1077張;辦理當地收購企業銀行帳戶45戶;辦理專業農業合作社4戶;完成一級市場結算6787筆,合計金額人民幣5149.55萬元;完成二級市場結算8111筆,合計金額人民幣5698.0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