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權志龍「PEACEMINUSONE x Nike Air Force 1 2.0」的發售,可謂是萬眾矚目,一時間市場價格直逼 5000+。
作為本年度最為出圈的鞋款,相信發售當日你的朋友圈已被瘋狂刷屏,平日裡對球鞋「性冷淡」的朋友,也在朋友圈曬起了 SNKRS 的陪跑截圖。
正是因為權志龍龐大的影響力,甚至還鬧出了許多花邊新聞:無良渣男誘騙飯圈妹妹,閒魚花式套路,「權志龍2.0」促成「地下交易」等等。
為了避免大家「人財兩空」,以及保護各位飯圈單純的朋友,現在像大家宣傳普及類似高昂的限定鞋款該如何正確購買?畢竟溢價的問題加上潮流市場混亂,很多人為此感到迷茫和無助。
無論何時,當一雙球鞋被賦予聯名、文化、限定效應時,秉承著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便順理成章的成為廣大 SneakerHead 的購鞋動機。
鐵打的限定,流水的溢價。球鞋市場始終堅挺苟且生存著,畢竟女人的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就像男人的鞋櫃裡永遠少一雙球鞋,無論怎樣浮誇的溢價,仍不缺少需要它的人。
有一點我們要承認的是:「球鞋文化是個笑話」看似一句調侃,其實是來自不同人生的真實感嘆,如果「買鞋如買菜」,相信人人都會尊重這個文化。
還有一點是這個社會的鄙視鏈無處不在,簡直像個死循環。然而有些鞋款僅僅只是蓋章,卻猶如當眾挑韭菜,讓球鞋愛好者們為其買單。
眾所周知,「藤原浩蓋章有限公司」成立以來有過眾多「經典聯名」作品,一些標誌性的閃電蓋章聯名,導致他受到了外界許多質疑。
有人說,憑「藤原浩」這三個字就足以讓大眾為其買單。但無論是從藤原浩的美學理念還是個人魅力,時間久了或多或少讓人們有些乏味了。
其實 fragment design 與 Nike 的作品之所以被大家詬病為「蓋章」,無非是閃電 Logo 在商業化的作品上被過度使用,藤原浩只是舉例,實際上這是潮流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限定效應"是近年來新的名詞,顧名思義是一些「限定潮流」單品帶來的當代年輕人現狀。無論價格與外觀,只要掛上聯名、限定等字樣,閉著眼睛也要第一時間放進自己的衣鞋櫃中。
此前有過一條熱門新聞:聲稱大學生使用花唄買千萬元球鞋。請試問自己:真的需要透支嗎?透支的那一刻,仿佛「反向FAKE」,畢竟這雙鞋在還款前並不完全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