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暨「12·5國際志願者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健全志願服務體系,提升現代志願服務參與社會治理能力」這一主題開展深入研討,現將研討內容摘編如下。
對 話 嘉 賓
張 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志願服務研究中心主任
黃 勇 《中國青年報》黨委委員、編委
師曾志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良警宇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張曉紅 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張 強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張書琬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助理研究員
問:新時代開展志願服務的意義是什麼?
張翼:志願精神的發揚光大是思想政治道德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師曾志:在今天,志願服務之所以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是因為志願服務是一種情感的聯繫,從某種意義上講,志願服務是人的一種延伸,是人的內心感知以及情感、觀念的一種延伸。
第三屆進博會小葉子志願者宣誓上崗。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問:專家們眼中志願服務的任務和目標是什麼?
張書琬:新時代中國特色志願服務的職責使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生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追求;廣泛弘揚主流價值、主流文化;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張強:第一,志願服務要真正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服務效能是首位。第二,志願服務要為基層服務,如果我們的志願者能夠走進全國65萬個社區,走到每一位普通老百姓身邊,才能激活被服務者向服務者轉化。
12月5日,社區居民在上海大學法學院青年法律志願者服務團的現場服務點諮詢法律問題。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黃勇:志願服務的發展目標有三個維度。首先在模式方向上,應以公益創業為主,堅持公益性是靈魂,努力衝破長期以來只有公益沒有創業元素的瓶頸,從根本上實現志願服務的可持續。其次,面向基層,走進社區。最後,志願服務要朝著專業化方向邁進。
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在嶗山景區海灘舉行應急救援演練。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問:新時代志願服務有什麼特點?
張曉紅:志願服務包含「五性」:自願性、無償性、公益性、服務性、組織性。自願性,自願就是自己願意、自己想去;無償性,「志願者無報酬,志願服務有成本」,這與所謂志願者的補貼和報酬是有區別的,給志願者工資的做法違背了志願服務的無償性;公益性,中國志願服務大辭典中給志願服務下定義叫「服務於非近親屬」,最核心的就是拒絕私益;服務性,志願服務強調非物質化的援助;組織性,志願服務與志願行為有區別,雷鋒做好人好事是志願行為,學雷鋒志願服務就是有組織的志願服務。
良警宇:志願服務體現了社會治理的思想。它動員各個領域的社會力量,服務群眾所需,在各個行業的融合發展中發揮黨和政府的凝聚力量,促進市場要素有效整合,從而推動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志願者指導居民掃碼登記。新華社記者 陳一帆 攝
問:當前志願服務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張翼:雖然志願服務在基層的實踐和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激活現有註冊志願者;二是如何將節日化、活動性的志願服務活動轉變為常態化、治理化的長期工作;三是如何把志願服務的領導體系細化到社區,形成日常工作體系。
武漢市青和居社區黨總支書記桂小妹與社區志願者上門看望生活困難的老人。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問:對志願服務創新發展有何建議?
張強:我們不僅要在志願服務的部門化、運動化、活動化上創新,還要在社會多元化服務中創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在社區層面融合了社區黨員幹部和外部志願者、臨時志願者,所有人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這需要我們堅持下去。同時,在技術層面也要有創新,要提高社會治理的數位化和智能化水平。
良警宇:志願服務應當解決好社會面臨的城鄉區域群體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文旅志願服務案例,它打破了以往文藝表演的固有模式,通過電商聯動來打造專屬的扶貧IP,把脫貧攻堅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結合在一起。
師曾志:其實志願服務志願服務是具有挑戰的一項事物,尤其在今天,我們要更多地學會作為介入式的傾聽者、觀察者,召喚我們的原初天性、真摯情感,這樣才能作為真正的志願服務參與者。
「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走進四川大涼山。圖片來源:央視頻
來源:中國文明網 文明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