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
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論是近海還是深海,過度捕撈、汙染和海岸帶開發等壓力是影響整個海洋的重要因素,而氣候變化將持續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
報告從漁業、氣候變化、土地汙染、海洋汙染、海岸帶開發、外來物種入侵、海上基礎設施、航運、海水養殖(海洋生物的水產養殖)、深海採礦等方面,指出了潛在負面影響,並列舉了產生的生態後果。
漁業
潛在負面影響:過度捕撈,兼捕非目標物種,海底拖網捕魚破壞海底棲息地,非法、不規範、不報告(IUU)的捕魚,以水族館展示為目的對海洋生物進行捕獲。
生態後果舉例:種群規模減少、生態系統重建和營養級聯效應、漁獲體型尺寸變小、本土和商業性的物種滅絕、漁具丟失或丟棄導致幽靈捕撈。
氣候變化
潛在負面影響:海水變暖、海洋酸化、最低含氧區擴大、極端天氣頻繁、洋流變化。
生態後果舉例:珊瑚因白化而死亡、物種遠離溫度升高的水域、生態相互作用和新陳代謝的變化、物種改變其位置和空間利用從而改變其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例如捕魚、船隻碰撞)、海洋環流模式和生產力的變化、疾病發生率和生態過程時間點發生變化。
土地汙染
潛在負面影響:營養流失、重金屬、微塑料和大塊塑料等汙染物。
生態後果舉例:出現藻華並導致魚類死亡、毒素在食物鏈中累積,誤食塑料和其他雜物或被其絞纏。
海洋汙染
潛在負面影響:廢棄物處理、船隻燃油洩漏以及排放、海上平臺原油洩漏、噪聲汙染。
生態後果舉例:對海洋生物產生生理毒性、噪聲汙染對海洋動物的行為產生影響。
海岸帶開發
潛在負面影響:棲息地破壞、當地海岸線壓力增大、汙染和廢棄物增加。
生態後果舉例:紅樹林和海草床等棲息地面積減少、沿海棲息地及生物體轉移、遷徙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受限。
外來物種入侵
潛在負面影響:意外引入(比如通過壓艙水)或故意引入的入侵物種;更多可能因氣候變化引入的入侵物種。
生態後果舉例:入侵物種可能會擠壓本地物種生存空間、破壞生態系統並造成物種局部或全球性滅絕。
海上基礎設施
潛在負面影響:海底環境的物理擾亂、設置棲息地結構。
生態後果舉例:當地海底棲息地遭到破壞、為生物提供定居和聚集的結構。
航運
潛在負面影響:船隻撞擊、丟棄汙染物。
生態後果舉例:船隻撞擊對瀕危海洋哺乳類種群規模的影響、汙染帶來的生理和物理影響。
海水養殖
(海洋生物的水產養殖)
潛在負面影響:水產養殖設施的實體存在、汙染。
生態後果舉例:可能造成養分積累和藻華、疾病、抗生素使用、圈養生物的逃逸以及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為製作魚粉飼料而進行的捕撈漁業產生間接影響。
深海採礦
潛在負面影響:破壞海底、海床上的沉澱物羽流、潛在的洩漏或化學品外溢、噪聲汙染。
生態後果舉例:破壞自然棲息地(例如冷水珊瑚)和底棲層、沉澱物羽流可能造成生物窒息。
報告指出,人類健康依靠自然的健康。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立刻行動起來,關心海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確保海洋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保護好海洋,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一起加油、共同努力吧!
來源:央視網
作者:鄭天皓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有0.6到1.2米的輕浪;
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有1.5到2.3米的中浪區;
南海北部、巴士海峽有1.3到1.8米的中浪;
南海中部、南部、北部灣有0.8到1.8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我國近海沒有大浪區。
9月27日~10月1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平潭海域有中浪並伴有小雨,海況不佳,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舟山、深圳海域有中浪,我國其他主要沿岸海域是輕浪,都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深圳、北海、海口海域受海面小陣雨的影響,出行最好備上雨具。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大連至煙臺、上海至普陀山航線有中浪,廈門至金門航線有中浪伴海面小雨,海口至北海、深圳至珠海、海口至海安航線有輕浪伴海面小陣雨,這些航線乘船舒適度都為二級;
三亞至西沙航線是輕浪,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永暑礁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