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想讓大家「開眼界」

2020-12-10 投資界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算法的陷阱了。

我第一次意識到算法的問題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我和老家一位畢業早早工作的同學吃飯,見面時趕上北京疫情反彈,他關切的告訴我「北京現在疫情很嚴重吧?每天用大蒜燻屋子,可以預防病毒。」

我聽完大吃一驚,因為大蒜預防病毒是徹徹底底的謠言,專家早就已經闢謠,我說專家闢謠了,他反而說,多小心點沒壞處。於是我只好默不作聲,聽著他在酒桌上眉飛色舞的講那些網上的段子、地攤文學式邊角料、小道消息以及各種早就被闢謠的謠言。

「疫情是XX國的陰謀」「華為應該和美國抗爭到底」「吃隔夜茶會腎衰竭」「鍾南山都說了」……但這些內容,要麼缺乏常識,要麼缺乏邏輯,要麼根本就是都是傳說,但他樂此不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天天樂此不疲的刷著算法給他推薦的內容。久而久之,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腦子也不好用了。

我替他感到惋惜,年紀輕輕就這樣,王石六十多歲還堅持學Python,而他三十多歲就開始相信大蒜能預防新冠病毒。更悲哀的想,這樣的人又何止一兩個。

騰訊在試圖用眼界來解決算法的弊端

去年的騰訊ConTech大會講的是人機協同,內容共生,我理解的是找到算法和人工之間的平衡。而今年的騰訊ConTech大會,則是讓騰訊新聞的品牌主張從事實派延伸到了打開眼界的概念,在後算法時代,打開眼界成為一種新的驅動力。

我認為這個洞察很精準。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菊紅演講裡提到了幾組有趣的數據:一是用戶的好奇心遠遠沒有被滿足,這個比例接近80%,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年後會有一個反彈式增長,雖然我也不理解那些跑不動也跑不掉的中年用戶為什麼一下子就對世界充滿了如此多的好奇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另一組數據是用戶在連續閱讀10篇新聞之後,體驗度斷崖式下降,這意味著用戶感覺他的時間被浪費掉了。去年如此,今年亦是如此。

這說明了什麼呢?

一是被算法包裹的內容沒有解決用戶的好奇心 ,算法讓人更加內捲化,世界不是變平了,而是變的更窄了。

我們談論的算法陷阱其實就是信息繭房,就是平臺推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用戶不斷消費這些內容,也不斷強化他的興趣偏好,領域越來越縮小,內容也變得更加精準,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媒介素養的人來說,自然是那些感官刺激、擦邊球的內容就更加受歡迎,這就倒逼上遊的內容創作者生產更加暴力、極端、獵奇的內容,久而久之,用戶就再也接觸不到那些優質、有趣、感興趣的內容,徹底的被困在自己算法的籠子裡。

二是騰訊新聞認識到,衡量用戶的價值不再是DAU、時長這些數據,而是回歸到「人是萬物的尺度」,看重內容的長遠價值。

所謂眼界,其實是跳脫出算法之外的內容。是在基於內容權威可靠豐富的前提下,用戶能夠了解更多一些不了解的知識和技能,掌握一些哪怕非常微小但是有趣有用的東西,由此開拓視野,提升自己。

說白了,不再把用戶當「傻子」,而是當成「人」去看待。

下沉市場作為曾經理想的投餵群體,哺育了一大批崛起的獨角獸。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把他們當成增長黑客:看新聞賺零花錢、花幾毛錢找人砍一刀就提現的免費推廣機器、真傳奇,一刀999,沉溺各種無聊的視頻不可自拔。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可能是我們的堂哥,遠房的叔叔,騰訊新聞提出的眼界價值,不再是對這波人的「數據收割」:讓他們看更多的新聞,看更多的視頻,然後再賣給廣告主,而是讓他們通過優質可靠的內容,能夠發現和連接到更廣闊的世界,不論是二三線城市用戶對於實用技能的需求,還是三四線城市用戶對於新聞真實性和及時反饋的訴求,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而這恰恰是算法所缺失的。

 開眼界具體怎麼開,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裡寫到,一條有活力的街道應既有行人也有觀看者。

坦白來說,我個人認為騰訊新聞想讓大家開眼界是一件無論構想還是實操都很困難的事情。往大了說,如果要「開啟民智」,我認為在當下如此浮躁和碎片化的年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美國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經為了普及經濟學,做了幾十年電視節目,到晚年無不惋惜的說,民眾的經濟學並沒有得到提升。

往微觀了說,眼界是一個非常虛的詞,什麼樣的內容是開眼界,怎樣才算開眼界,這些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定義。我想基層的員工應該和我有一樣的困惑。

但這並不影響騰訊新聞的決心,我們可以從大會發言上看出一二:

陳菊紅說要算法+身份認同。身份認同的意思就是那些有影響力有地位有判斷力的人,他們說的話表的態權重要大於算法,畢竟大多數人更相信權威和專業,尤其是面對像新冠疫情這樣突發事件。因此,騰訊新聞的做法是,先保證內容權威可靠,把謠言和假新聞幹掉,然後在不同領域,激勵扶持那些權威機構和從業者。

騰訊新聞運營總經理黃晨霞指出了內容平臺近幾年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規模不經濟」。指的是內容和信息指數級增長的同時,低質內容也慢慢的展開,消費增多並不意味著收穫更多,因此,需要更大模式的變革和調整。

我來總結一下,騰訊新聞的策略是,首先將低俗、垃圾、謠言這些新聞全部剔除掉,怎麼剔除,主要依靠算法加人工的一套複雜流程:線索發現,專家+算法查證、自動謠言攔截以及實時分發狀態下的攔截,保證這個平臺的內容是真實可靠,這是最基礎,也是第一步。

其次,引入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內容合作夥伴,比方說較真合伙人,知識官,這件事騰訊新聞一直在做,就是讓權威專家和行業能手出馬,去解答專業問題。這些做法都取得了一些效果,比方說虎門大橋抖動,我看到不下十個版本的解讀,有天災論質量問題論甚至還有玄學論,但騰訊新聞馬上找來了力學教授陳奎孚,陳教授說是卡門渦街的問題,一下子就讓謠言灰飛煙滅。

類似的案例很多,但這也是一件很重的活兒,尤其是騰訊新聞專門劃出了100多個學科領域,這麼多的專家和能手需要拓展和對接,還要在熱點發生時第一時間能做出回應,挑戰非常大,運營的難度不小。

但既然這麼說了,那麼硬著頭皮也要上。

奈飛最近出了一部紀錄片,叫《監視資本主義》,這部紀錄片講的是基於算法的社交媒體對於人的負面作用,奈飛採訪了曾經在谷歌、蘋果、推特、臉書工作過的員工、主管甚至聯合創始人,這些工程師和主管面對鏡頭,坦誠的說出算法是如何讓人沉溺在這些社交平臺中的——通過無孔不入的大數據收集、更加精準的分析和欲罷不能的內容,比方說一些極端的標題、虛假新聞,再把這些注意力換成廣告收入。

影片的最後,一位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對著鏡頭說,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女兒碰手機。

紀錄片講的是社交網絡,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短短幾年時間裡,基於算法的內容推薦模式大行其道,而算法陷阱的問題一直沒有被正視:網際網路上的內容猶如汪洋大海,但因為算法的興趣推薦,使得用戶的興趣點越來越集中和封閉,變得淺薄,無知,偏激。

美國青少年的自殺率在2009年後開始增長,而這正是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開始普及的窗口。而在中國,一切都因為過去幾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而被掩蓋了。

當我們真正反應過來時,我們能不能回到最初的問題,什麼才是我們想要的內容,什麼才是一個好的內容生態?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就是滿足用戶需求,給用戶良好的體驗之外,還要注重長期價值。

這裡不得不提騰訊新聞提出的ConTech,ConTech不是某個具體技術和模式,官方對於ConTech的定義是「涵蓋內容的生產、準入、處理、分發到體驗的整個鏈條」。但其實,ConTech是一整套關於流程、工業化、算法、分發甚至價值觀的方法論,騰訊新聞想用ConTech的機制,去對抗純算法模式下的弊端。

打個比方,如果一條爆款文章是謠言,那麼是下架還是不下架?如果某些選題費時費力,註定不會成為爆款,那做還是不做?如果交給機器,那麼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算法的世界裡,內容是不存在好壞的,只是一個個計量用戶時長、停留時間和打開率的容器。因此,優秀高質量的內容沒有優勢,而被算法選擇性忽略了,用戶不是不想看它,而是根本看不到它。

那反過來,優質的內容最終會因為劣幣驅逐良幣而退場,然後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局面,就要跳出算法的「圈套」,但又要符合用戶的需求,所以「眼界」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了。眼界對應的是後算法時代用戶需求的進化,因為用戶最終會「覺醒」,最終會對「低質」「無用」的信息感到厭倦,那麼一個能夠滿足他們眼界的平臺,不管是什麼領域什麼方面,無論科普的還是美妝的還是農業的,只是能讓他感到有哪怕一點點用處,幫助他提升了自己的視野,這就是有益的,這也是騰訊ConTech所追求的目標。

我想起了黃晨霞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聽上去讓人充滿了力量和希望。她是這樣說的:

「我們警惕一切為流量和效率至上的分發模型或者分發實踐,我們不鼓勵缺乏信息價值和審美追求的內容生產和創作,我們積極的擁抱每一位內容合作夥伴,共同構造一個生機盎然的健康生態,讓內容創造美好,希望未來內容的世界繁星閃耀,打開眼界。」

上帝在瞌睡時擲出一枚骰子,而我們要懂得如何醒來。

【本文作者科技唆麻,由投資界合作夥伴微信公眾號:科技唆麻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相關焦點

  • 「抗桶」的騰訊、「服軟」的豐巢和老黃的「核彈庫」
    賺了 1000 億 還是要被唱衰的騰訊作為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大概是少有的賺錢還經常被「懟」的公司。本周,騰訊曝光了 2020 年第一季度財報,Q1 騰訊整體營收 1080.65 億,同比增長 26%;淨利潤 270.79 億,同比增長 29%,高於市場預期。騰訊的市值也在財報發布前突破了 4 萬億。
  • 騰訊動漫要帶中國的創作者們「脫貧致富」
    媒體將騰訊動漫歲日本漫畫版權上的投入比喻為——市面上的日本漫畫幾乎被騰訊一網打盡了。但在兩天前,騰訊動漫了舉辦了一場「創作者大會」,這是場活動的主角不再是日本動漫巨頭,而是 320 名在騰訊動漫平臺上創作的編劇、腳本、畫手……「改善生活」的漫畫創作者12 月 6 日下午,打著追光燈的舞臺中央,十字星創始人鑽咖正在分享主題為《我們為什麼創作》的演講。
  • 騰訊QQ更新養火新標識,語文老師在線科普一個「燚」
    騰訊QQ更新養火新標識,語文老師在線科普一個「燚」 發布時間:2020-12-10 16:10:00 來源: 浙江在線 據悉,在某校初一某班群內,同學們討論QQ養火推出的新等級,卻不知其中「焱」和「燚」兩個字如何發音,用三個火、四個火的說法來代指,引來潛水的語文老師在線科普生僻字。
  • 騰訊做了一個遊戲資訊 App,給遊戲迷的「篝火營地」
    驚喜太多,玩家除了擔心自己的錢包外,也被各種新聞「砸」得目不暇接。這麼多的信息,怎麼才能找到自己想看的?騰訊最近推出了一款叫做「篝火營地」的遊戲資訊 App,如果你也是一個資深的遊戲迷,那麼這就是為你準備的。
  • 注意力時代,騰訊新聞選擇「攻心」
    「內容是服務於人的,技術是服務於內容的,所以內容一定是基礎」,在被問到技術和內容的關係時,騰訊PCG內容出品部總經理賀國帥對36氪說道。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新聞在今年年初選擇用「打開眼界」替代「事實派」作為自己的slogan,背後反映出騰訊新聞對優質內容價值的信心。
  • 微信「敲打」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騰訊設計師:你該醒醒了
    學校副校長告訴媒體,老師認為學生想打她,事後雙方已消除誤會。IT之家今天下午報導,騰訊公司官方微博解釋表示,看來,有必要來普及一下微信表情包語法了。常用的「微笑」表情,老一輩用是真誠微笑,年輕人用是呵呵、不想理你。「破涕為笑」的表情不是真哭,而是笑哭了。「敲打」表情不是真想拿錘打你......其他的請大家補充......科普表情,人人有責。
  • 諫山創:「我想大家都能夠接受「進擊的巨人」的結局。」
    諫山創:「我想大家都能夠接受「進擊的巨人」的結局。」」作者諫山創進行過簡單的採訪,諫山創老師當時表示「進擊的巨人」僅剩5%的劇情,即將進入到結局的創作了。
  • 騰訊實習直推 | 長期招募「產品增長官」
    如果你是「三無人員」(無實習經驗、無項目經驗、無求職作品),又想進大廠實習,該怎麼做呢?最佳解決方案:「騰訊產品增長官直推」項目等你來!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本次與騰訊·企鵝輔導人才直推合作概況:特訓營「騰訊產品增長官直推」項目簡介針對人群:想參加產品經理就業特訓營系統學習產品知識,並直通騰訊【產品增長官(遠程實習)】的國內外在校大學生。
  • 當「釘釘」變成集團軍,為何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還是「獨立團」?
    」敗北後,無招率領核心團隊回到了阿里的「延安」——湖畔花園的公寓樓研發釘釘。 在阿里雲棲大會一周前,騰訊全球生態大會上,騰訊會議以 8 個月 1 億用戶的發展速度成為矚目的焦點。作為從騰訊雲內部「長」出來的應用,騰訊會議的成功算是騰訊雲最值得驕傲的成績之一。騰訊工作人員也透露,視頻會議也是騰訊雲今年重點推廣的項目之一,「內部十分重視。」 和騰訊會議在生態大會上的高光相比,微信事業群的企業微信相對沉默很多,雖然後者幾乎提供了同樣的視頻會議能力。
  • 微信中「敲打」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騰訊設計師:木魚敲打小和尚
    IT之家今天下午報導,騰訊公司官方微博解釋表示,看來,有必要來普及一下微信表情包語法了。常用的「微笑」表情,老一輩用是真誠微笑,年輕人用是呵呵、不想理你。「破涕為笑」的表情不是真哭,而是笑哭了。的表情到底是啥意思呢?騰訊官方表示,有幸請來「敲打」表情的參與設計者,為我們來答疑解惑:Q:
  • 騰訊將推微信讀書版「Kindle」,600 元起;Keep 估值 20 億美元,暫...
    (來源:36Kr)德國總理默克爾:推特封禁川普帳號的決定是「有問題的」據美國 ABC 新聞網報導,當地時間 1 月 11 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 Steffen Seibert 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默克爾認為社交媒體平臺對於關閉美國總統川普帳號的決定是「有問題的」。
  • 騰訊新聞的後臺有多硬?
    久而久之,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更傾向選擇的東西,以及能使自己愉悅的信息領域,無論是圖文、視頻還是遊戲,最後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AI和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推送的精準,這隻「蠶繭」就會又織厚了幾層。這是時代給予人類科技創新地恩賜,也是命運對於人類縱情享樂地懲罰。
  • 歐盟「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 GDPR 生效;騰訊上線「下飯視頻」;中...
    (來源:新浪科技、新智元)騰訊再加短視頻籌碼:上線橫屏產品「下飯視頻」在復活微視之後,近日,騰訊再上線了一款短視頻產品「下飯視頻」,產品形態為橫屏短視頻。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橫屏短視頻的產品有今日頭條系的西瓜視頻、一下科技旗下的波波視頻、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等。
  • 騰訊QQ「養火」等級更新,升級「火炎焱燚」好友互動標識
    近日,騰訊QQ更新好友互動標識,繼「暢聊之火」、「聊得火熱」後,在火花系列聊天標識中新增「聊得炎熱」、 「暢聊之焱」、「聊得燚燚」及「聊的燚燚N」等新等級,為時下熱衷「養火」的年輕人「添柴加火」,增添更多社交樂趣。
  • 騰訊造「國產」機器狗,花式走梅花樁
    在這個組合挑戰下,Jamoca 必須要理解梅花樁的排布(位置和高度)、選擇最佳落腳點及路線並穩定精準地行走,總結起來就是「看得準、選得優、走得穩」,這對它的感知、規劃和控制能力要求極高。第一步是「看得準」,這需要 Jamoca 實時估計本體、梅花樁、臺階的位置和姿態,定位誤差小於 1 釐米,並進行可視化建模。
  • 妖妖子小新聞:「俺物語」漫畫完結、「博人傳」大賣!
    妖妖子小新聞:「俺物語」漫畫完結、「博人傳」大賣!以後每天晚上,妖妖子都會為大家甩出今日的小新聞。先讓我們看看今天有些什麼消息吧!   一、「俺物語」漫畫完結!撒花!( ̄▽ ̄)o*★   河原和音的「俺物語」從2012年開始在集英社「別冊瑪格麗特」上連載,在8月號(7月13日發售)上將迎來最終回,正式完結,最終話有100頁!
  • 騰訊的 AI 進化了!王者榮耀「絕悟」升級,全英雄池解禁
    AI 王者「絕悟」升級了,能達到精通金庸武俠裡所有武功的那種水平。今天,騰訊宣布,由騰訊 AI Lab 與王者榮耀聯合研發的策略協作型 AI「絕悟」推出升級版本「絕悟完全體」。但受到練習時間與精力限制,很少有人能精通所有英雄,但「絕悟」做到了。那麼,王者再進化,將有多強?
  • QQ養火等級出現「焱」「燚」生僻字,語文老師班群在線教學
    近日,一則語文老師用QQ養火等級科普生僻字的新聞引起網友熱議。據悉,在某校初一某班群內,同學們討論QQ養火推出的新等級,卻不知其中「焱」和「燚」兩個字如何發音,用三個火、四個火的說法來代指,引來潛水的語文老師在線科普生僻字。
  • 騰訊音樂人「伯樂計劃」正式上線:為詞曲創作者提供更多創作空間
    原標題:騰訊音樂人「伯樂計劃」正式上線:為詞曲創作者提供更多創作空間     近日,騰訊音樂人「伯樂計劃」詞曲創作大賽重磅上線,旨在發掘真實、有溫度的優秀詞曲作品和有才華的詞曲創作人,並邀請十二位業內知名詞曲創作者共同加入,傾力打造出這個時代最具力量的音樂作品。
  • 奇幻電影《怪物先生》開啟預售,騰訊視頻「雲首發」8 月 18 日全國...
    8月14日,奇幻冒險大片《怪物先生》在騰訊視頻「雲首發」開啟預售,8月18日全國首播,用戶將能在線上獲得超影院級的視聽及互動超體驗。作為騰訊視頻旗下單點付費的全方位升級服務,「雲首發」旨在將傳統意義的線下內容「線上化」,同時集合線下儀式感與線上互動性,為用戶帶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全新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