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的老師,聽到別人說你是教書匠,你會?

2020-12-15 文山夜話

有些所謂的教育專家,自己不會教書,倚仗著自己的學歷、人脈、職位,對奮戰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指手畫腳,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牽強附會地打扮包裝一番,搞傳銷一樣,不停地給教育界洗腦,給社會洗腦,把本來明明白白、耳聰目明的老師,硬是弄得顛顛倒倒,不知所措。比如鼓吹的什麼「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要成教育家,不要成教書匠」,等等。

這裡單單講講教師成匠的問題。

一個老師教成教書匠,應該是很了不起的事。

國家對教師的定位,就是專業技術人員,也就是靠技術吃飯的人。教書跟做木、砌牆、閹雞一樣,都是一門手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教書也是其中一行。教師跟木匠、泥水匠、閹雞匠一樣,都屬於工匠。

為什麼要把教書跟其他行業割裂呢?應該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教育不發達,受教育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權時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本來讀書是特權,有些人喜歡攀龍附鳳,自我感覺教書的人也高人一等,覺得把教書喚作教書匠有失身份,就像孔乙己一樣,讀書人的事,偷書不能算偷,算竊。玩弄文字,亂編概念,自欺欺人。

木匠、泥水匠,還有現在的水電匠、衝床匠,初來乍到之時,根本沒資格稱匠,都是等到從事該行業一定年限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才會被人稱為匠。所以,被稱為匠是一種資歷,一種榮譽。老師教書,如果誤人子弟,連稱匠的資格都沒有,還好意思輕視匠?

從職業的技術含量來說,教書也不見得就比其它行業的要高。這種判斷是空穴來風,有例為據的。你可以去問問新入職的一些老師,如果不是熱愛,大多就是無奈,起初並不喜歡教書這一行,不想做老師,考公務員考不上,在外打工混得不好,為了掙一份工資,就站上了講臺。打工都打不好的人,回來複習一下培訓一下就能考上當老師,教書的從業者有什麼底氣說教師比教書匠要高檔?

從職業的待遇來說,教書也不見得就比其它行業要好。不相信你到以家具聞名的地方,比比那裡木匠和教師的收入;你到以茶葉聞名的地方,比比茶匠和教師的收入;你到以小家電聞名的地方,比比數控工具機操作匠和教師的收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有一個著名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收入拼不過其它行業的教師,優越感的底氣來自哪裡?

現在國家正在大力培育大國工匠,弘揚工匠精神。教師們,請把你從事的行業準確地定位為一種職業,努力增強自己的職業技能,發揚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放下臉皮爭取屬於自己的職業待遇,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光怪陸離的職業現象吧,這樣有益於減輕你很多無意義的煩惱。

你是教師,當被人叫為教書匠時,你應該驕傲,成為了大國工匠隊伍裡的一員。

相關焦點

  • 「教書匠」和「教育家」的區別
    1.教書匠——灌輸型教師所謂「匠人」常指依賴一定程度的熟練技能以獲取生活資料的人,其勞動過程可表示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產出相同規格的產品。「教書匠」把教師看成是一門職業,這門職業是用以謀生的工作,有一定的金錢酬勞,以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為自己的職責所在。所以這樣的教師往往以書本知識為中心,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以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奉行題海戰術,以成績提高為唯一目標。教書匠的灌輸式教學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重知識,輕能力;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獲得知識本身,輕獲得知識方法。
  • 中小學生會喜歡上什麼樣的老師?這位校長的話亮了!
    「「年輕人的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劇本殺、蹦迪、轟趴,你玩過嗎?他們追捧的李現、王一博、易烊千璽,你知道是誰嗎?現在孩子們的主要社交工具是QQ,而不是微信,你了解嗎?」」最近3年,和很多校長老師溝通的時候,經常會聊到這樣一個話題:「現在的00後和10後的學生,真的是難伺候,打不得罵不得。要態度沒態度,要拼勁沒拼勁,你說這能學好?」我相信這不僅僅是眾多老師和校長困惑的一件事,更是百萬家長心裡一直犯愁的一件事。
  • 教育家與教書匠有什麼區別?蘇霍姆林斯基一個舉動就告訴了你答案
    童年時代的孩子,把什麼事物都當成和人一樣的有生命的事物,把小樹賦予了和人一樣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你折斷它的頭,它又該是多麼痛苦啊,由此引發的孩子的同情心也會很強烈,孩子會為自己的傷害小樹的行為感到自責,這樣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比起對孩子講道理或懲罰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 現在總有人喜歡用老師去稱呼別人,老師這個稱呼應不應該被這樣用
    確實是這樣,現在,老師這個稱呼已經爛了大街,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別人稱呼一聲「老師」。這種現象在娛樂和影視界體現得尤為突出,在綜藝節目中隨時可以聽到一個人被稱之為「老師」。「老師」二字的含義。「老師」一詞,原本是宋元時期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而且,在古代「老師」也被稱之為「師傅、夫子、教書先生、講郎」等等,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教書先生」這種叫法。不過,隨著年代的發展變化,其他稱謂都陸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只有「老師」這個稱呼被保留了下來,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 對老師說:孩子交給你了,麻煩你好好教育的家長,有些道理你要懂
    「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老師會教孩子怎麼做人的。」「為啥都在一個班級,我家娃學習不好,還不聽話?」「這都是老師沒有好好教。」這是我之前有一次,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聽見兩個家長在那聊天的大概內容。對於這樣的觀點,我是不贊同的。那兩個家長,我也不認識,自然不好意思隨便插話。
  • 聽到別人對你說,我不喜歡你,請別介意,你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在聽到或者聽說有人不喜歡他們時,便鬱鬱寡歡,糾結於他們為什麼不喜歡自己,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日思夜想,終究也想不出到底哪裡得罪了那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曉溪是一家事業單位的辦公室主任,要協助領導做好各項管理,因此經常會跟單位所有人打交道。
  • 極道鮮師:教書先育人,這個熱血全開的老師真的有點可愛
    經典的作品中,有真的在認真讀書讓你深信學渣逆襲的《龍櫻》,也有借著大黃章魚耍賤賣萌最後卻催得一手好淚的《暗殺教室》。而在熱血教師題材不算活躍的當下,有一部作品的人氣在該題材中依舊是常青樹一般的存在。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極道鮮師》。
  • 假如當老師,小夥伴們會去哪一所學校?常盤臺中學歡迎你!
    老師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職業,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有成為老師的夢想吧。而在動畫中,同樣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學校,如果可以在這當中成為老師的話,就更是一件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情了。那麼假如當老師,小夥伴們會去哪一所學校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動漫中的學校有哪一些吧。
  • 老師你為什麼不早說?
    之所以你信誓旦旦的相信這一點,肯定是事後合理性偏好誤導了你。這一點老師肯定不會早說。大多數人都以為「人們會得到他們理應擁有的東西;也就是說,好人會有好報,壞人會受到懲罰。最重要的是,這個現象是逆向發揮作用的:如果有人成功了,那麼觀察者就會傾向於認為幸運者必定是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值得擁有好運氣,這是一種社會心理傾向。
  • 當別人對你說Thankyou時,你該怎麼回復呢?Mark一下吧!
    但其實,這個回答在很多場景裡並不適用你聽到How are you的時候,是不是會毫不猶豫條件反射說出Fine, thank you. And you?聽到對方說 thank you 後,常會答一句「you're welcome」(「不謝」)。或者 not at all…語言是活的,尤其是口語,嘴巴裡到底要說什麼,不是教科書決定的,更不是老師決定的。
  • 有的老師會告訴自己的學生不要當老師,這是為什麼?原因在這裡
    有些人可能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早之前,很多人會爭搶當老師,包括老師也會勸解自己的學生,畢業之後可以選擇做老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在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了,老師似乎會跟學生感慨:畢業之後,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儘量還是不要選擇教書這條路,這是為什麼呢?
  • 動漫女主要和別人約會!男主:你敢去我就告訴老師!真是可愛呢!
    於是當著男主的面,和學生會書記(一位天然呆妹子)討論這封情書,並且表示要接受這封情書的邀請,也就是和別人約會。我們的男主,本來在女主拿出情書的時候,還風清雲淡的。但當聽到女主要和別人約會的時候,這位傲嬌男坐不住了,但又不能對女主說你不能去,這樣顯得自己過於在意女主了。那既不想女主去,又要面子,那要用什麼方法呢?男主用了充滿大義的一招,那就是作為學生會長不希望有不純潔交往!
  • 孩子,不要說髒話,那樣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其中的一個小女生小聲說:「我們下去吧,有老師在。」我聽到之後,覺得他們可能是覺得有一點兒尷尬,不好意思。因為學校的電梯通常是僅供老師或者腿腳受傷的同學使用。「在就在唄,老師算個毛啊!老師算個屁啊!」這句話忽然從另外一個小女生的嘴巴裡蹦出來。我聽得一臉黑線,大約她沒有注意到我。以為她的同學在騙他,於是飈出一句粗話來。
  • 《奇葩說》第六季結束,你聽到了什麼?
    在這個辯論場上,就變成了我在跟你講道理,你卻跟我講感情。我剛落淚煽完情,你就開始講段子了。這不就是我們日常中時常會面對的溝通場景嗎?男孩子跟女朋友講道理,女朋友可以從昨天的、上個月的、去年的各個時間段、各種許下的承諾、犯過的錯誤去辯證男孩子就是沒有從情感上、承諾上、道理上都沒有去履行他該負的責任。
  • 學生黨「最喜歡」老師說的3句話,聽到後全班沸騰,班長:肅靜
    NO.1今天老師臨時有事,這節課自習 進入初高中,隨著作業的繁重,科目的增多,學生黨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而且知識點也變得非常的晦澀難懂,尤其是在數理化上,需要運算和推理的知識也很多,所以學生們經常會感到力不從心,有時候上課鈴一響,心裡就會產生恐懼。
  • 廣西代課老師讓人心酸,1300元還能安教樂教,換成你,你會嗎?
    這位教師教書幾十年,目前工資只有1300元。可憐的工資自己都吃不飽,怎麼能養活全家呢?感嘆這位代課老師的無私奉獻。代課老師是沒有編制的臨時老師,以前也叫民辦老師,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代的產物。後來清退了民辦教師,但當時財政困難過偏遠地區卻老師,地方招用臨時老師填補從而產生了新的代課老師。
  • 有老師說做的最「費力不討好」的一件事就是寫教案,你怎麼看?
    有一次教育局領導來到一所中心完小檢查,校長指著一疊準備好的教案說:「這是我校老師手寫的教案,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做的」。領導翻開教案看了看說:「能堅持用手寫教案,不簡單!」可能有人會說寫教案的時候就無形中把教學設計記在腦海裡了,上課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了。請問那些長篇大論所謂的詳案是寫的還是抄的?真能記住?誰會去記?就算記住了諸如「老師問……」「學生答……」之類的,學生回答的不是你寫的那句話怎麼辦?或者學生答不出來怎麼辦?等等等等。有老師表示學校要求寫詳案除了給老師增加負擔,別的沒啥用!
  • 理解萬歲:學生畢業還會聯繫老師嗎?老師你會說學生不懂感恩嗎?
    倘若你是老師,你聽了會怎麼樣?陌生人的你聽了會怎麼樣?畢業後,哪些同學會聯繫老師?社會總印象是,學習好的不會聯繫老師,學習差的會聯繫老師。這說的有一點道理。據我的觀察和體會。除了這三個月,在學生上大學的第一學期,甚至第一學年,學生對大學生活不是很熟悉,也因為念舊,會經常聯繫老師!關係好的會說點好話,或者分享部分奇特經歷或自以為豪的事。
  • 各科老師的特點,地理老師頭髮不多,被取外號,英語老師幾乎統一
    在上學時期,學生們最歡樂的事情之一就是悄悄的討論老師的「特點」,畢竟這是在學校經常接觸的人。下面就看看各科老師在同學眼中的形象,男地理老師特點為「地中海」,英語老師的特點幾乎全國統一,看完後,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