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3 12:09圖文來源:南報網
「手再抬高一點,腿再伸直一點,勾住……」雖然是休息日,但記者來到南京市歌舞劇院的排練廳時,這裡依然和平日一樣熱鬧,演員們為了即將來到的兩場演出正加緊排練。
在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和市文聯的指導下,2020南京演藝演出季9月啟動,南京市歌舞劇院有兩臺精品歌舞將在演出季期間上演:9月15日的音樂舞蹈詩畫《永遠的誓言》和9月17日的中華多民族歌舞專場《多彩中華》。
傳承:比領舞還大一歲的《春風又綠》原版再現
排練廳裡,舞蹈演員們猶如精靈一般穿梭,婀娜的身姿模擬出輕柔的柳條隨風搖擺的姿態,時而嫵媚多姿,時而顧影自憐,時而竊竊私語 …… 「這支舞是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意向創作的,柳條是最重要的道具。」南京市歌舞劇院舞蹈隊隊長王晶晶透露,舞蹈《春風又綠》誕生於2001年,由著名舞蹈編導應志琪、楊昭信夫婦打造,至今已有15年的演出歷史,曾榮獲第三屆江蘇省舞蹈比賽「舞蹈創作金獎」、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銅獎等諸多大獎。
「《春風又綠》表達春天的靈動與美好,反映生活的欣欣向榮。所有演員在跳這個舞蹈時都覺得很美好、很開心。」 王晶晶告訴記者,這支舞的重點就是傳承,為了尊重原版,此次排演沒有改變舞蹈的結構與動作,就連服裝都和過去一模一樣。擔任《春風又綠》的領舞徐嘉今年剛滿18歲,而這支舞都已經「19歲」了。「這支舞蹈比我還大一歲,老師們傳承下來手把手教給我們,仍是經典原版。」徐嘉笑著說:「不論動作還是服裝,都特別好看,大家來看就知道了。雖然十幾年過去了,但依然特別經典。每一個動作都帶來春天的感覺,跳起來就特別開心,相信觀眾也能看得開心。」
銘記:抗戰題材《梧桐的記憶》讓演員們邊練邊哭
梧桐樹,對南京和南京人有著特殊的意義。《梧桐的記憶》是比較少見的抗戰題材舞蹈,從南京百年梧桐的視角出發,以女子群舞的形式講述了一段特殊的歷史,展現了當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學生在日寇屠城的黑暗歲月裡自救與幫扶救助他人,捍衛生命的尊嚴的故事。
女子群舞往往比較柔弱唯美,而《梧桐的記憶》表現抗戰中的女性,情緒強烈,有內涵、有力度除了具有很強的藝術欣賞、藝術審美價值外,還用肢體語言、藝術情境昭示後人銘記歷史。也正因此,該節目幾年前一亮相就和大受好評,獲得第七屆華東舞蹈展演評委會「最佳作品」、江蘇省文華獎「文華優秀節目獎」等多項榮譽。
為了讓年輕的演員們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市歌舞劇院把導演請來分享了在編創過程中的體會。領舞陳園和楊曾楓珏等年輕舞蹈演員排練時完全沉浸到《梧桐的記憶》營造的氛圍中,邊練邊哭,有時甚至哭得不得不暫停。「舞蹈中有一幕是關於南京大屠殺,排練到那裡我們都哭得不行了。」陳園說。
獻禮:兩場歌舞專場豐富多彩接連上演
《春風又綠》和《梧桐的記憶》都是音樂舞蹈情景詩畫《永遠的誓言》的節目。南京市歌舞劇院黨支部副書記、作曲家濮鷹介紹,《永遠的誓言》包含了演唱、舞蹈及朗誦等多個節目,分為「求索之路」「奮鬥之路」 「光明之路」 三個部分,包括《又聞槐花香》等南京市歌舞劇院的原創音樂作品。
中華多民族歌舞專場《多彩中華》的14個節目中,既有原汁原味的傳統歌曲、民族舞蹈,也有各個民族風土人情的創新展示。市歌舞劇院聲樂隊隊長嶽佳記者,《多彩中華》演出中,觀眾可以看到白族、高山族、彝族、蒙族、維族、羌族等多個民族的音樂和舞蹈,感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在這樣一種民族融合、和諧共生、文化認同的立意與前提下,我們創排了這臺歌舞。」
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永遠的誓言》《多彩中華》都是獻禮之作。「很豐富多彩,也非常具有可看性,希望廣大觀眾能夠走進劇場,親自來感受一下。」南京市歌舞劇院向觀眾發出邀請。兩場演出均為2019年度南京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將接連登場,市民可在「我的南京 」APP、「金陵大劇場」 微信小程序以及文客票務上購票,整個演出季所有演出均為惠民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