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灰獵犬號」和美軍驅逐艦「基德」號。
7月10日,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二戰電影《灰獵犬號》上線蘋果旗下流媒體Apple TV+。《灰獵犬號》故事背景設定在1942年2月,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歐內斯特·克勞斯作為美國驅逐艦「灰獵犬號」艦長,率領由37艘盟軍運輸船組成的艦隊,第一次穿越兇險的北大西洋,同時還要面對納粹德國U型潛艇的集群追擊。
作為該片的製片人、主演和編劇,湯姆·漢克斯早已體現出對於二戰題材的著迷,他不僅主演過《紅粉聯盟》(1992)和《拯救大兵瑞恩》(1998)兩部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還與搭檔斯蒂文·史匹柏聯手製作了《兄弟連》《太平洋戰爭》等一系列經典二戰背景劇集。所以他會將65年前的小說改編成影片《灰獵犬號》。
背景
盟軍艦隊對陣德軍潛艇「狼群」
《灰獵犬號》根據作家C·S·福雷斯特1955年的小說《好牧人》改編,作者福雷斯特曾是前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和指揮官,所以特別擅長寫戰爭小說。《灰獵犬號》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大西洋之戰其中的一個戰役。二戰中,為了令歐洲盟國能夠保持戰鬥力,美國和加拿大需要維持向歐洲運送物資和人員的重要海上通道的暢通,而大西洋是必經之路。盟軍採用的戰略是派遣一支由軍艦和飛機護航的商船艦隊穿越大西洋。不過,將大約40艘船作為一個緊密結合的單位移動絕非易事,要想不被狡猾的德國人發現就更加艱難。並且大西洋的中央,已經超出了盟軍空軍掩護的範圍,這一區域被稱為「黑暗海溝」,也是船隊最容易受到德軍攻擊的地方。
另一方面,德國試圖通過控制大西洋來切斷盟軍的補給線,這樣歐洲的反法西斯盟軍就沒有足夠的軍隊、食物、武器供給,美國士兵也就不會登陸諾曼第,德國就會取得在英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甚至蘇聯的局部勝利,從而結束戰爭。德軍採用的戰略是以U型潛艇為基礎的狼群戰術,他們潛行在大西洋搜尋並攻擊盟軍的艦隊,曾一度所向披靡。
1942年初,德國U型潛艇已經開始直接在北美和南美的東海岸大肆破壞,輕鬆擊潰盟軍防禦薄弱的商船。在1942年1月到7月之間,有86艘船在北卡羅來納州海岸沉沒,造成1100多名商船船員喪生。然而到了1942年冬天,形勢開始逆轉,盟軍所打造的護衛艦已經熟悉並掌握擊敗德軍潛艇的戰法,德國U型潛艇越來越成為被獵殺的對象。德國U型潛艇必須要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護航艦隊,這就迫使它們以「狼群」戰術來做群體式攻擊。殊死的海上戰鬥接踵而至,但德軍沒有足夠的潛艇兵力覆蓋大西洋的廣闊水域。僅在1943年5月就有大約41艘U型潛艇被擊沉,之後,德國決定撤回這些潛艇。
原著
人物是虛構,驅逐艦有原型
《灰獵犬號》的故事並非直接改編自真實事件。原著小說《好牧人》的故事就是虛構的,只不過經過了大量的史料研究,資料相當紮實,特別是深刻描繪了主人公作戰指揮的大量細節,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本書被用作美國海軍學院的教材。
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護航艦隊總指揮也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灰獵犬號」驅逐艦在歷史中也並不存在,其船身上印有「548」的數字,結尾片名下面也有「DD-548」的字樣。經查實,「DD-548」號是一艘被取消的美國海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
片中湯姆·漢克斯護衛的運輸船組成的國際船隊叫「HX-25」,目的地是利物浦。真正的船隊「HX-25」於1940年3月5日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起航,1940年3月20日抵達利物浦,由25艘商船、和4至6艘軍艦組成。
拍攝
兩艘軍艦實景配合+CG
影片的大部分情節都是在船上的領航員室和駕駛室的近距離空間裡展開,這些場景都是在攝影棚的背景下重現的。海景和戰鬥場景依賴於可靠的CG技術,頻繁的全景和高空無人機鏡頭擴大了視覺範圍。
而電影的部分實景拍攝是在加拿大皇家海軍「蒙特婁」號護衛艦,以及美國驅逐艦「基德」號(DD-661)上完成的。「基德」號是一艘弗萊徹級海軍驅逐艦,停靠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魯日多年。電影製作者選擇在這艘具有歷史意義的戰艦上拍攝的主要原因是,「基德」號是唯一倖存下來的二戰驅逐艦,它保養得很好。
高光
戰艦與潛艇肉搏戰有史可查
影片中有個高光橋段,由於德軍的U型潛艇受損,無法下潛,在海上與「灰獵犬號」展開了近距離的正面肉搏戰。大多數軍艦和U型潛艇之間的戰鬥都是在遠距離的海面及海面下發生的,像這種驅逐艦和潛艇近距離正面「拼刺刀」的情況比較罕見,但歷史中確實有過交戰實例。
1943年11月1日,美國海軍驅逐艦「博裡」號(USS Borie DD-215)和德軍U-405號潛艇發生了真實的衝突,「博裡」號試圖撞擊潛艇時,一個波浪導致其船頭落在潛艇頂部,使雙方陷入致命的糾纏。潛艇離驅逐艦的機槍太近了,所以船員們用步槍、衝鋒鎗和機槍開火。那天晚上,U-405潛艇被海水吞沒,葬送於大西洋海底。第二天,「博裡」號驅逐艦嚴重受損也沉沒大海。
新京報記者 滕朝